极致美的追求——日本的匠人文化丨壹读精选
2015/4/7 壹读

    

    

     选自日本通(微信号:ribentong-517japan)

     本文已取得授权

     文丨ROIDO

     关于日本的匠人文化,我们很多人并不熟悉,只是从各种动画片、电视剧里得到一点零星的印象。我们经常从日本影视作品中听到类似这样的台词:“我要做全日本最好吃的拉面”、“我要治好全日本的跌打伤”、“和果子的制作需要倾尽全力、全神贯注哦”……我们惊讶于日本人对于各种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细节的执着追求,而这正是日本各行各业从业者的道和骄傲。

    

     △日剧《料理仙姬》中,做味增,黄豆要一颗一颗的挑选

     在日本,从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到普通的拉面师傅,虽然“外壳”不同,但核心气质却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匠人,“匠人”在日文中写成“职人”,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这就是他们的匠人精神。

    

     △日本的制陶匠人

     从江户时代起,日本匠人中就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匠人文化。匠人们拥有极强的自尊心。对于他们,工作做得好坏,和自己的人格荣辱直接相关。正因如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极度认真。对于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艺术般的追求。他们对自己每一个产品、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自己的优秀作品而自豪和骄傲。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会被看成是匠人之耻。

    

     △旧时日本老匠人

     匠人文化的本质,一是敬业,一是认真。这之上,更重要的是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接受和发扬。而日本人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将匠人精神化入了他们的骨髓之中,才实现了二战后的迅速复兴。不同于今天,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MADE IN JAPAN”就是物廉质劣的代名词。而在战争中几乎输掉一切的日本,要实现复兴,完成经济立国的目标,把“MADE IN JAPAN”打造成精品的代名词成了必要的前提。

    

     △日本人间国宝室瀬和美的漆器作品

     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政府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并予以雄厚资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艺的流失。正是由于这个独特的“人间国宝”认证制度,战后日本的工业产品够迅速从价廉质劣转变为价廉物美。人间国宝的技艺很好地融合到社会大生产当中,顺利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释放出来的不仅是日益积累的物质财富,更是全世界都钦羡的文化底蕴的提升。

    

     △介绍“人间国宝”的杂志

     实际上日本人的“匠人气质”,是从童年时代就开始被培养的。例如,日本小学生每天去上学,光是鞋子就得准备三双:一双出家门时穿的运动鞋、一双进学校玄关时更换入室的白色布鞋、一双在室内体操场上课的体操鞋。除了鞋子,还有配套的衣服:体育课使用的体操服和体操帽;游泳课使用的游泳套装(包括游泳帽、游泳衣、潜水眼镜、大浴巾等);绘画课要用绘画课专用的颜料套装;裁缝课得用裁缝课专用的裁缝套盒;打扫厕所必须用专用的长雨靴……这种从小对日常用品的细分与归类,培养出成人后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的讲究。

    

     △日本幼稚园小朋友的三套行头

     例如说拉面店,我们中国人开拉面店,煮面的师傅通常穿件破了洞的老头衫就可以上阵煮面了,但日本拉面店的师傅却不行。他们得穿上拉面店定做的衣服,在头上扎一条显得极帅的头巾,将煮拉面的派头和架势准备好了,才满脸虔诚地开始煮面。拉面煮好,还要一丝不苟地摆放上半片鸡蛋、一枚海苔,然后再将若干枚叉烧肉精致地在面条上围出“一朵花”。一碗拉面端到客人面前时,那已经不叫“拉面”,而叫“作品”了。

    

     △追求面食文化热潮的拉面馆

     在日本,手艺有高低,职业无贵贱。无论你是拉面店师傅还是世界级设计师,大家都是“匠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作品”不断锤炼,追求更高的技艺和更完美的呈现。正是日本全体上下这种精益求精的追求,燃起了日本独特的“匠人魂”,凝聚起整个民族的创造力,铸就了今天享誉世界的“MADE IN JAPAN”。

     更多内容来自介绍日本资讯最大级中文门户网站——日本通(www.517japan.com)的官方微信。好玩、有趣、新鲜事,尽在日本通~带你领略你未曾见过的日本。

     “壹读精选”,每天为你精选两篇轻幽默、有见地的美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