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毕业要扔帽子? | 壹读知道
2015/5/28 壹读

    

    

     为什么人民币没有三元,为什么灵感经常在大脑放空时出现?为什么彗星闻起来有臭鸡蛋味?为什么壹读君(yiduiread)会成为万千少女的偶像?

     这些偶尔会困扰你的问题,请回复“提问+问题”来向壹读君出招,除了数学不好之外无所不知的壹读君(yiduiread),必定会施展平生所学,在这里见招拆招,帮你答疑解惑。

     被帽子压坏发型的实习壹读君 | 包子

     上期ZX同学提问:“壹读君,为什么大多数人表白要点蜡烛,为神马!这个风气打哪来的?”

     几位经验丰富(误)的壹堆饭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下面节选一位给大家参考:

     吴昊:一般在献耶稣于圣殿庆日礼仪中,会有祝福蜡烛的仪式;圣烛节,也就是耶稣诞生满八日后,到圣殿受割礼时,有一正义人士名西默盎,蒙圣神启示得知孩子是上主的受传者,便抱过来,称为“启示异邦的光明,以色列的荣耀”(路二21-32),教会以圣烛节每年在二月二日庆祝圣母献耶稣于圣殿之事迹,此时所说祷词,可以表达出蜡烛的意义:“天主,你是一切光明的泉源……恳求你借着蜡烛让我们蒙受耶稣基督的光照,踏上圣德的坦途,进入永存不灭的光明。”

     此时,信徒在祭台或圣像前所奉献的蜡烛,表达自己的爱心和诚意。

     所以,点蜡烛从历史角度是这么来的,但是从中国国情上来出发呢?第一就是你可以到处使用明火,没人找你麻烦;第二呢,就是如果你去过什么小商品市场你会发现几十个蜡烛比几十个玫瑰花比起来,简直成本相差太多。第三,就是中国高校普遍夜里熄灯或者照明不好,这样求爱比较容易吸引飞蛾。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容易、便宜、引起注意。

     下面是今天の壹读君知道的壹读知道

     Estelle:壹读君,为啥拍毕业照片要扔帽子啊?

     壹读君:毕业典礼之后把毕业帽用力向空中扔,这种风俗来源于国外。跟过去的冰桶挑战一样,传到中国来,经过中国毕业生们稀奇古怪的智慧改造后,已经被玩坏了。于是在新闻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当然这个是PS的,力学系的师兄师姐才不会不使用任何杠杆和滑轮结构就这么直接扔帽子。

     就在中国毕业生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美国却有一些学校出台了这样的规定:

    

     以及这样的:

    

     据说这样的规定大多是出于安全考虑,毕业帽扔太高,掉下来硬硬的顶部会伤人。说不玩儿了的是美国,最早做这事儿的也是美国。

     1912年,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毕业生们在毕业典礼后出了抛帽子的招。至于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在记载上有一些小小的分歧,不过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学院准备在毕业时给这些学生发放军官帽,因此在典礼后学生们就欢快地把自己上学时戴的海军官校学生的帽子给扔了,然后仪式性地带上了军官帽。

     这种辞旧迎新的风俗流传开来,代表着学生们离开校园,走入社会,逐渐和穿学位服、拨帽穗、参加毕业晚会一样成为了毕业的标配仪式之一。

     你瞧,那根聪:一日三餐如何而来?从什么时候开始才有一日三餐?一日三餐是否对现代人来说顿数较多,摄入过多无用肥腻,从而与导致越来越多的肥胖者有关?

     壹读君:现在可选择的多了,各种风俗杂糅,吃也就变得随意,早餐、午餐、早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人们想吃的可不止三顿,多少像壹读君(yiduiread)这样的吃货大晚上看着《深夜食堂》,饿了就顺手抄起桌上的零食开始啃。

     而在过去,吃,一直都是正经事。一天吃几顿是为了适应生活和工作节奏约定俗成的习惯,专业名词叫“食制”。石器时代吃货们就开始思考怎么吃的问题了,到了农耕社会终于有了有记载的定论。

     先回到先秦两汉时期,一天被分为14个时段,不像现在为了世界通用,用阿拉伯数字一、二、三表示时间,当初每一个时段都有自己的名字。其中有俩跟吃有关,一个叫“大食”,一个叫“小食”。

     可以基本确定,当时采取的是一日两餐的食制,早上7点~9点为“大食”,即吃早饭,要吃好吃饱,一天的工作基本就靠它补充体力了;下午3点~5点为“小食”,吃晚饭,那就少吃点,天一黑就没法工作了,别闹得晚上不消化睡不着。中午为啥不吃饭?(白一眼)忙着工作呢哪有空管这个!实在太饿就带点熟食在田里吃也成。

     这是劳动人民的习惯,对于贵族就不一样了,工作归工作,享受生活还是必要的。于是同时代在上层社会出现了“三食”、“四食”。加餐都吃啥?无非是点心、次食罢了,也算不上正餐。

    

     到了大唐朝、大宋朝,时代发生了变化,经济繁荣,生活节奏加快,文化交流频繁······然后!大家发现吃两顿不够了,于是最早的三餐制出现了。中午饭在唐诗中出现频率略高,贾岛就有诗云:“林下中餐后, 天涯欲去时。”变化要有一个过程,这个时候还是两餐、三餐同时存在的。

     元代,正式的三餐制形成了,明清时期最主流的也是三餐制,一直延续到现在。可见,生产力发展才带来食制的变更。而对食物的要求也从“能吃饱”变成了“吃得好”、“有营养”、“味道好”等。

     吃几顿可能是固定了,然而是不是吃太多,吃了些啥,那就要问你自己咯。

     =====壹读君求支援=====

     考验广大壹堆饭们的时刻到来了。以下这个问题超出了壹读君的知识范围,请各位电视剧爱好者踊跃支援:

     多啦小梦:提问+壹读君,为什么影视剧中媒婆的形象总是在鼻子旁边有颗痣?

     请能破解这个问题的壹堆饭发送答案到:niuxb@ireadweekly.com。答案一经采纳,可获得壹读君赠送的礼物一份。(壹读君将会与你邮箱联系,礼物随机)

     壹读知道,只谈科学,不谈感情。情感问题,请出门右转找“壹读君有后台”,或者找“趣你的”→“人间指南”。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如果你希望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