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一秒钟“毁”文物方法,乾隆皇帝最爱用丨涨姿势
2015/9/16 壹读

    

    

     上周,故宫开始举行为期两个月的《石渠宝笈》特展,除了大家都想一睹芳容的《清明上河图》,这次还抖落出了许多压箱底的重量级展品。

     能整理出这么多,首先要感谢收藏爱好者乾隆皇帝。不过,他在收藏文物的时候,也没少干“破坏”文物的事,比如完全没有眼力见儿地在艺术品上胡乱排版自己的印章和笔墨等。今天,壹读君(yiduiread)就带大家看看乾隆皇帝是怎么“毁”文物的。

     在故宫被挤到花容失色的值班壹读君 | 一横

     只要他老人家喜欢这幅画,1000多方印章等着随便盖

     中国画一向讲究留白,要的就是那种不说破的朦胧美。为了不破坏画面的美感,画上很少题字,即便有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小字,再加上姓名落款。钤印就更讲究了,宜少不宜多,钤印的位置也要仔细考虑,以烘托书法或绘画作品的美感为主。

     但是乾隆皇帝可不管这些,只要是他喜欢的,统统都盖上了他的大印章。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有500多个。

    

     比如下面这幅《水村图》,元代赵孟頫所作,右上角十分扎眼的就是一方“乾隆御览之宝”。

    

     △光有印还不够,旁边一串绵延整幅画卷的题字也是乾隆的御笔哦!

     这画这么好,让朕挥个毫,锦上添花嘿嘿

     来看这幅《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空白处也无一幸免地被乾隆写了字。原画太大,壹读君(yiduiread)选了局部放大给你们感受一下。

    

     △连山都不放过

     乾隆在游览富春山的时候,每走到和画里相同的位置,兴之所至,就在上面提笔咏怀,于是这幅画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幸亏乾隆皇帝的文物鉴赏水平不是很高,这幅被他乱涂乱写的作品并非真迹,而是仿作……

     当爱卿们也来题字,大师的书法帖变成了“大家来找茬”

     不光是画,乾隆皇帝还很喜欢书法。比如这次和《清明上河图》一起展览的《伯远帖》,全幅长这样:

    

     全图中目之所及的五方大印全是乾隆皇帝的印章。右边的“江左风华”也是乾隆的题字。其他的题字是乾隆以及大臣们的作品,真正的王珣的真迹只有这一小片:

    

     激动之余,把王羲之的大作直接当奏折批

     不过最夸张的还要属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皇帝不仅盖满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等大印章,写满了字,还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写了个“神”字在中间。

    

     玉器上面没法写字?来,给朕刻上

     书法字画之类的还可以直接题字作诗,玉器、瓷器、木器等材料就没办法了。不过乾隆皇帝没条件也要创造了条件,在一批玉器、瓷器上也留下了大名。

     比如这个北宋汝窑的青瓷盘,盘底刻着乾隆的诗:“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圆,出陶无髻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定迹局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

    

     新石器时期的玉版也被乾隆皇帝题诗刻字,还配上了底座变成屏风的样式……请问您问过玉的意见吗?

    

     还有这个周代的圭,乾隆皇帝不认识,以为是尺子,照样写了首诗刻上去:“周尺还赢一尺余,对之疑对鞠躬,如辟邪那有邪堪辟,阅古因之缅古初。乾隆戊子新春御题。”

    

     这些真迹既然已经如此了,壹读君(yiduiread)建议大家在观赏时自行脑补,将题字和印章PS掉。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