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叠字作小名,比如宝宝、贝贝、瓜瓜?| 壹读知道
2015/9/17 壹读

    

    

     为什么人民币没有三元,为什么灵感经常在大脑放空时出现?为什么彗星闻起来有臭鸡蛋味?为什么壹读君(yiduiread)会成为万千少女的偶像?

     这些偶尔会困扰你的问题,请回复“提问+问题”来向壹读君(yiduiread)出招,除了数学不好之外无所不知的壹读君(yiduiread),必定会施展平生所学,在这里见招拆招,帮你答疑解惑。

     非常喜欢被别人称呼为“大雪雪”的实习壹读君 | 大雪

     花痴宝宝:为啥中国人叫人名字或者是表达喜欢和Q感的名字要用叠字?啥时候开始用的呢?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种需求把一个事物叫得比较有Q感?

     壹读君:叠字用作名字,在中国的使用可谓历史悠久。古人把叠字名又称为双名或是重文名。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叠字名是汉末翟宣的后母,名“练练”。南朝齐也出了个著名的例子,名妓“苏小小”。唐宋时期是叠字名字涌现的高峰,什么崔莺莺、关盼盼、张好好、李师师,层出不穷。最为大家熟知的一个出在明清之交:阿珂她妈——陈圆圆。

    

     看了这么多名字,大家应该发现其中的共通之处了。在中国古代,叠字名主要用于女性,而且,一般不是正妻或者大家闺秀,都是小妾或者妓女。那么,叠字名为什么会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呢?

     汉语音韵研究者发现,凡是“小称”都含有爱意。“小称”起源于儿语,也就是幼儿初学说话时的语言表达。叠字就是“小称”的一种形式。幼儿初学说话,称喜爱的人或物就多用叠字,如“吃糖糖、睡觉觉”等。叠字在语音上有重叠,叫起来朗朗上口,自带韵律美。而且,因为同样的语音重复出现,语气会得到极大程度地缓和。这种亲昵、怜爱、温和的内涵,很容易让人联系到小妾、妓女或情人。

    

     正妻或者大家闺秀的画风太正,自然不适合叠字名。男性的身份脾性也与此不合,所以中国古代更是极少见男性使用叠字名。你想十四阿哥叫爱新觉罗?瓜瓜,就完全画风不对了对不对?

     当然,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叠字名中的歧视性成分早就被消解了,而亲切、怜爱的内涵得以保留。我们现在使用叠字称呼,男女通用,不过场合一般仍然以私密、随意为主。至于许多女明星愿意取叠字作为自己的大名,则或多或少有讨巧的心理。因为这类名字自带温柔可人、娇俏动人的属性,容易给人以好感,也容易被人记住。

    

     △演员刘诗诗原名刘诗施

     西方人的语言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也有这种用通俗化的说法表达对人或物的喜爱,并拉近与对方距离的需求。不过由于西方语言大多是纯粹的表音文字,所以少有叠字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加后缀。英语中,表示“小称”的后缀则有“-ie”、“-en”、“-ock”等等。具体到称呼名字,英语里常见的方式是以“-y”和“-o”为后缀,比如Sally是Sarah的昵称,Jacko是Jack的昵称。其他语种里,德语“小称”是加“-chen”、“-lein”,法语阴性词加“-ette”、阳性词加“-ot”、“-on”,西班牙语则加“-ito/ita”或“-cito/-cita”……

    

     △Micael Jackson有一个绰号就叫“Wacko Jacko”

     有Q感的表达除了叠字还有很多,在称呼前加上“小”或者“阿”啦,在称呼后加上“儿”啦……

    

     其实,“君”这个字也很有Q感啊。比如,你难道不觉得壹读君很Q么?

     =====壹读君求支援=====

     考验广大壹堆饭们的时刻到来了。以下这个问题超出了壹读君的知识范围,请各位航天达人踊跃支援:

     甜柑子:我突然想问,现在我们对人造绕地卫星有多依赖?假如有一天,围绕地球的所有卫星都罢工了,那是否会整个地球都瘫痪了?

     请能破解这个问题的壹堆饭发送答案到:niuxb@ireadweekly.com

     壹读知道,只谈科学,不谈感情。情感问题,请出门右转找“壹读君有后台”,或者找“趣你的”→“人间指南”。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