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能排第几?丨壹读百科
2016/4/5 壹读

     △德国艺术家Martin Klimas用中国瓷器创作的摄影作品

    

    

     提到樱花,就想到日本;提到铁塔,就想到法国;提到烈酒,就想到俄罗斯。

     提到瓷器,中国人当然认为,这得想到中国。就像丝绸、茶叶一样,是中国的特产和名片,天经地义。

     2.8亿港币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2.3亿人民币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分分钟让没文化没见识的洋鬼子跪。连瓷器的英文都和中国的英文一样。

     事情真的像我们所陶醉的那样吗?

     今天,壹读君(微信:yiduiread)来说说China的这个china,在世界的china里面,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china。

     从不妄自菲薄的实习壹读君 | 泊风

     没有中国,你们什么也不是?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青年,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学校和社会获得的观念就是——在china这件事上,离开了China你们什么都不是。

    

     △被中国人称为“世界瓷都”的景德镇

     直到今天为止,大部分历史教材对于陶瓷器问题的描述顺序和大致知识要点仍然是:龙山文化黑陶,商代出现原始青瓷,东汉末年成熟青瓷器,唐三彩享誉世界,唐代产生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代首创了彩色瓷器工艺,元代有了青花瓷,明代有了五彩瓷,清代有了粉彩瓷。

     伟大的古中国独立引领着全世界的潮流,在黑暗的几千年里,像是暗夜里的明灯,令世界顶礼膜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瓷器的发达,当然主要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它是世界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

     唐三彩,来自古埃及的滋养

     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先带大家欣赏一下唐三彩。

    

     这是一种低温釉陶器,有黄、绿、白、褐、蓝、黑等颜色,因为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叫三彩。

     而低温彩釉技术是从哪里来的呢?据学者考证,它极有可能是来自宫殿建筑中使用的釉陶制品——琉璃砖瓦。

     在北魏之前,中国没有成熟的琉璃工艺,从遥远西方传来的琉璃制品,被当做奇珍异宝收藏,并用于陪葬。

     而早在公元前20世纪,古埃及人就发明了低温彩釉技术,并用来制作装饰品。

    

     △大英博物馆藏古埃及蓝釉河马

     之后,彩釉的技术向东传到两河流域,让古巴比伦人留下了许多至今依然惊艳的艺术作品。之后学到了这种技术的是古波斯帝国,而在公元前2世纪西迁的大月氏人,显然是从中亚学到了琉璃的烧制技术。

    

     △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城城门上用琉璃砌成的雄狮

     在大月氏西迁之后700年,也就是公元6世纪初年,大月氏人在北魏的都城开始制造琉璃制品。《魏书》对此事的记载是这样的:“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有了低温彩釉技术,唐三彩、唐青花等陶瓷工艺,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而在差不多同时期,其他文明也在学习中国唐三彩的技术,并发展出丝毫不亚于中国的陶瓷制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的奈良三彩,和中亚的波斯三彩。

    

     △波斯三彩

    

     △奈良三彩盘

    

     △奈良三彩瓶

    

     △唐三彩碗

     奈良三彩和唐三彩直到现在考古学家在区分时,仍然难以把判断究竟是唐三彩,亦或是奈良三彩。考古学家的这种困惑,其实印证了奈良三彩与唐三彩具有相同的制作水准和艺术水平。

     朝鲜的瓷器也曾“天下第一”

     同样作为古中国文明的学生,古代朝鲜地区也曾经创造过很高级的陶瓷工艺。

     宋代的《高丽图经》和《袖中锦》两本书里,对高丽青瓷的制造工艺都进行了没下限的赞许。其中《袖中锦》是这样说的:“监书、内酒、端砚、徽墨、洛阳花、建州茶、高丽秘色,天下第一。”

     同时期,高丽和宋的青瓷制造工艺都很厉害,但是历来在谈到青瓷时,人们总是相信越窑秘色瓷和汝窑是青瓷制造的巅峰,选择忽略有相同工艺水平的高丽。而且除了青瓷之外,朝鲜李朝白瓷的制作与宋代定窑、邢窑相比也不差分毫。

    

     △高丽10世纪青瓷

    

     △12世纪高丽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盏托

    

    ?

     △李朝白瓷青花诗文八棱玉壶春瓶?

     中国瓷器还有哪些“拿来主义”

     下面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再说说中国瓷器中吸收的外国“先进成果”。

     元青花,大家都知道它的颜料来自中东地区。最晚在公元9世纪,中东地区的工匠发现了用氧化钴矿石原料装饰陶器,烧制后能够呈现美丽的蓝色。这种被中国人称为“苏麻离青”的矿物传到中国,被中国的陶瓷工匠学习采用,才产生了青花瓷。

     而青花瓷的纹饰也深受中亚地区的影响,比如繁复的缠枝莲纹饰和卷草纹饰。壹读君(微信:yiduiread)拿两张图对比一下你就懂了↓

    

     △公元8世纪伊斯法罕清真寺墙壁上的纹饰

    

     △15世纪,明宣德年制的青花缠枝莲纹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而到清代流行的彩色瓷器,则是引进西方珐琅彩技术的结果,之后,中国的工匠在珐琅彩瓷器的基础上创造出粉彩。

    

     △清雍正年间的珐琅彩红地梅竹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说完其他文明对中国陶瓷的影响,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地区的古代陶瓷艺术,在陶瓷领域,并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

     壹读君(微信:yiduiread)找了几个典型的作品↓

    

     △伊朗10世纪釉下彩瓷器

    

     △波斯15世纪瓷器?

    

     △波斯17世纪Kubachi瓷器

    

     △土耳其伊兹尼克蓝叶纹釉下彩陶盘

    

     △意大利16世纪马约利卡陶器

    

     △日本17世纪伊万里烧瓷器

     瓷器,被欧洲构架出的中国符号

     显然,无论东亚、中东还是欧洲,各个文明都创造过精美的陶瓷艺术,中国瓷器的光辉灿烂,也是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结果,并不是闭门造车,独自发明创造出来的。

     中国陶瓷闻名世界,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欧洲逐渐对瓷器热衷时,能够在产量上满足欧洲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17、18世纪,欧洲各个阶层以瓷器为风尚,使得瓷器贸易成为一个利润巨大的行业,恰好此时,只有中国能够提供稳定的供应。

    

     △荷属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订制的瓷器,用“土洋结合”的纹饰迎合欧洲人对异域风情的追求

     简单说,中国有大量烧制瓷器必需的高岭土储量,南方又有充足的植被作为烧制瓷器的燃料,由于人口众多,又为陶瓷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其他地区,虽然陶瓷技术和艺术也有相当高的水平,但高岭土不足,或者像中东地区那样缺乏燃料,或者人力不够,陶瓷器一直无法大规模量产,中国就成为欧洲最合适的瓷器生产者。

     现在中国的瓷器还那么牛吗?

     不过坏消息也很快就来了。欧洲人用近代科学的光环加持,迅速仿制了中国的瓷器工艺,并进行了中国至今难以企及的改良。英国的韦奇伍德陶瓷、芬兰阿比阿陶瓷、法国爱马仕陶瓷、匈牙利赫伦陶瓷等都成为了世界一流陶瓷的代名词。

    

     △荷兰的代尔夫特皇家陶瓷

    

     △法国18世纪陶瓷

     而中国的瓷器,虽然依然产量巨大,但却沦为了二流。

     壹读君(微信:yiduiread)找到一份上世纪末对世界陶瓷市场份额做的调研,其中显示,当时的国际市场陶瓷器年容纳量为30亿美元,日本陶瓷出口7亿美元,我国还不到2亿美元。

     2009年一篇名为《中国当代陶瓷只能是国际市场的地摊货?》的报道显示,中国陶瓷器制作工艺在当代一直无法与欧洲国家相比,直到2009年左右才小规模产出能够和国际陶瓷品牌相同水平的产品。

     除此之外,在艺术水平上,中国陶瓷器一直处在仿古、抄袭的道路上,即使瓷体本身达到了一流水平,瓷器的造型、纹饰难同世界一流品牌相比。为了满足投资市场需要,一些并无大师实力的制瓷者受到了吹捧,跻身于“制瓷世家”行列之后,作品变成天价,但艺术和工艺依然是呵呵呵。

     然后,中国瓷器的骄傲就只能在“中国特色你们不懂“和天价古董中自得其乐了。

     当中国人沉浸在2.8亿的明代瓷器带来的虚荣中,并相信中国瓷器天下第一时,中国的瓷器也就一直在昔日的辉煌里沉沦。

     参考资料

     Blair, Sheila, and Bloom, Jonathan M.,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Islam, 1250–1800, 1995, Yale University Press Pelican History of Art

     Canby, Sheila R. (ed), 2009, Shah Abbas; The Remaking of Iran, 2009, British Museum Press,王莉英.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瓷器[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02:75-86+97.

     李金明.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与影响[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02:42-49.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