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个争议颇大的史实丨壹读精选
2016/5/5 壹读

    

    

     选自前十网(微信号:Top10list)

     本文已取得前十网授权

     我们都是在教室里学习历史知识,再或者是在操场上。可是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发现,有人用了一些肮脏的手段掩盖住了史实。历史中充满了误解,传说里的真话和假话都被当成了历史的真相。幸运的是,大多数的错误都没有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甚至还可以帮助我们挖掘过去的真相,因此还变成了教学工具。下面是大家熟知的一些虚假的“史实”。

     10.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欧洲人

    

    


     如今,任何一个记录历史的地方都摒弃了这一陈旧的观点。这一度是连还在上学的小孩子都坚信的事实,而且至今也有一些人这么认为。当然实际上,维京人比哥伦布早发现了几个世纪(他们在哥伦布出生几百年前可能就在“新世界”里建起了小村庄)。即便这是假的,但单从技术方面来说,哥伦布从未涉足过今天美国的土地,而是一生都呆在了东印度(今天的海地岛(Hispaniola)和东加勒比海地区(eastern Caribbean))。

     不幸的是,他对当地人的暴虐也让他名誉扫地。如今他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是与希特勒“齐名”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是一个英勇的探险者和出色的航海员。他冒着生命危险,从西班牙一路向西远航,仅凭这一点,他也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掌声。

     9.哥伦布时代的人们认为地球是方的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半个世纪里,人们认为地球是方的,如果哥伦布走得太远了就会掉下地球的边缘。实际上,关于地球是方的这种说法,古希腊人早就反驳过了(他们甚至可以测算地球的圆周长,并且这个数字也是惊人的准确。)虽然并不是最正确的数据,但毕竟是最原始文化时的成果。

     哥伦布以为他从欧洲出发,一路向西便可以到达东亚。实际上,他以为他偶然到达的地方就是东印度,因此当地的土著人也被称作“印第安人”。早期的探险者们都以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

     8.希特勒用武力夺取政权

    

    


     许多人都误认为纳粹在夺取政权,但事实恰恰与此相反。事实是纳粹党人通过自由平等选举的方式执政,他们甚至利用民主程序来维护权力。实际上,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满足了德国人民合法申诉与恐惧的诉求,他通过投票箱获得元首之位并以“紧急权力对恢复秩序极为重要”之由说服立法机关授予其权力,以同样“合法”的方式摧毁了德国民主。

     上位后,他率先解散了授予其权力的立法机关。这一举动使他只受法令约束——这种粗暴地滥用权力行为让其他所有政党失去了合法地位,同时也在向人们宣告他是最高领袖(德国元首)。与斯大林,毛泽东,维托里亚诺的权力争夺不同,希特勒没有用到一枪一弹。下次站在投票厅时我们也许应该记住这个教训,民主的谬误是其毁灭的根源。

     7.1929年的股市震荡导致了大萧条

    

    


     在所有有关美国黑暗时代的误解中,1929年10月的股市暴跌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让人深信不疑。实际上大萧条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每一个因素都加深了大萧条的程度并使经济维持低迷状态。好吧,股市跌荡的确打击到了许多投资者,因为投资者中有许多是小型贸易经营者,这又对国民经济造成了连锁反应。但是,许多投资者已是极其富有了,当他们的投资组合遭受严重打击时,大部分人都没受到什么影响。再说,只有不到2%的人将其资金投入股票市场,所以这次震荡只是直接影响到了不到一百万的美国人。真正导致大萧条的应该是政府的应对措施。

     政府没有等待市场进行自我调整,他们通过签署法案(如穆特-霍利法案)来增加进口商品的关税从而使美国商品价格相对便宜。问题是他们没有预料到外国政府对美国出口商品提高了关税,这扼杀了美国的出口从而导致大量工厂倒闭。糟糕的政府政策同样导致银行破产,这波及到美国上千万人的毕生积蓄,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直到1930年末1931年初——股市震荡后的一整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失业问题才缓解,并且直到1932年失业率才降到25%这个天文数字!罗斯福总统的新政能解决这一问题简直是个奇迹。事实上,同期许多国家经济正增长,在这之后很久的第二任(听起来熟悉吧?)与之后的任期中,他的提高税率政策仍使经济处于萧条状态。世界第二次大战的到来才是结束美国大萧条并让美国人重回工作的真正原因!

     6.日本要想在经济萧条中幸免于难,就必须袭击美国

    

    


     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美国对日实施了强硬的禁运措施,使其大伤元气。因而有人认为,日本对美国的偷袭,很大程度上是其对美国的制裁做出的被迫反应。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尚是个未知数。但事实上,除了在珍珠港(Pearl Harbor)偷袭太平洋舰队外,日本还有两个选项供其选择。其一,它可以与中国协商谈判,停止其已长达四年的侵华战争——这当然是日本所不愿看到的。其二,日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直接从荷属东印度群岛(Dutch East Indies,今属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半岛(Malaypeninsula)掠取石油和矿产资源,而完全不必将美国卷入其中。请试想片刻,如果美国不愿参战、在欧洲协助英国对抗纳粹德国的话,那么国会能被说服参与对日作战、并接管荷属东印度群岛和马来半岛地区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

     是的,日本会与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展开旷日持久的战斗,但是,只要日本避免冒犯或直接攻击美国领土,如菲律宾和关岛等地,就没有能促使美国参与军事作战的诱因。如果日本遵循着这一战争策略行进,没有尝试着袭击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也没有急于攻占菲律宾的话,到1942年夏天,日本将有可能以最低限度的代价,获取到其国内工业生产机械所需的一切石油和原材料,并且避免与势不可当的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发生正面对抗。然而,不幸的是,在它偷袭珍珠港后,这一切都发生了。这是一个战略过度思考的典型案例,它最终对日本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说得委婉一点的话)

     5.如果罗伯特·李赢得了葛底斯堡战役,南方军将有可能在内战中获胜

    

    


     人们普遍认为,1863年7月,美国联邦军队力挽狂澜,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大获全胜,有效防止了北方军队的全面溃败。但是,如果仔细考量当时的整体战略形势,你就会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首先,即使李将军能在葛底斯堡击败米德(Meade)少将的军队,他也可能要付出相当大的损失——尤其是考虑到与其交战的联邦军人数之庞大。(李将军麾下兵力7万,而联邦军有超过9万的浩荡大军)。这意味着,纵然李将军能够取胜,他也只是带领着一队筋疲力尽、弹尽粮绝的军队突出重围,而从那里从军至华盛顿,还有遥遥近100英里的距离。而且,在他一路向东推进的路上,还有无数的关卡整戈以待,葛底斯堡只是第一个难关罢了。毫无疑问的是,当更多的联邦军队涌入这一地区后,李将军不得不与其展开多场小型战役,使邦联军的战斗力逐步耗尽。

     最后,罗伯特·李将军都不得不撤军后退,班师回到弗吉尼亚。战事发展至此,纵使战功赫赫的李将军能够再为邦联军打一场漂亮的胜仗,对于具有近乎无限的工业生产能力的北方,南方也无法与之相匹敌,而注定将会一败涂地。除此以外,在葛底斯堡战役爆发的当天,格兰特将军就占领了南方邦联军的重要据点——维克斯堡(Vicksburg),夺回了对密西西比河的完全控制,并且借此将南方联盟军拦腰斩成两半。另外,南部的港口仍被沉重的“海上禁航令”牢牢封锁着,进一步削弱了其作战能力。除非,南方军能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完完全全地击溃林肯政府的统治——当然这是件极不可能的事——南北战争的成败才有可能被改写。

     4.林肯的《解放宣言》解放了黑奴

    

    


     很多学生从小到大一直相信林肯的《解放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但是事实上却没有此事。首先,这只适用于居住于南部邦联的黑人奴隶,北部邦联没有权利强制执行那些不在控制范围内的土地,所以它并没有对解放黑奴起到直接作用。实际上,它甚至没有解放北部邦联的黑奴——尽管奴隶所有权不寻常,但仍然合法。(在北部联邦只有买卖奴隶是犯法的,而只是拥有奴隶是不犯法的。)

     这将需要修改第十三条宪法—制定于1865年—如果做到这一点(这适用于全国而不是部分地区)。那么诚实的安倍宣言到底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它给了北部邦联继续战争的理由—导火线,所以说,已经超越了维护国家统一的简单愿望。尽管这样,这仍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宣言,并且成为修改第十三条宪法的推动力。没有它,奴隶制的问题或许在未来多年内仍会存在。

     3.林德伯格是飞跃大西洋第一人

    

    


     虽然“幸运林德”因独自穿越大西洋而赢得了荣誉与财富,但是他不是第一个飞跃大西洋的人。事实上,英国两名皇家空军飞行员——阿尔科克和布朗早在多年前就开轰炸机飞跃过大西洋。1919年,在纽芬兰,从圣约翰飞到高威 ,爱尔兰上空16个小时的商业飞行为之后林德伯格的飞行奠定了基础。紧接着,在英国人完成了他们的飞行几周之后,英国飞艇R34花了将近4天时间载着十几名船员跟乘客完成了一次来回飞跃。

     最终,几年之后德国飞艇LZ126载着40多人成功飞跃大西洋(它被作为美德战争的赔款转交给美国并且重命名为U.S.S. Los Angeles)。事实上,到让林德伯格出名的那次飞跃之时,已经有差不多80人成功完成了这奇迹般的飞跃。但是,他是独自一人完成了这个旅行,飞行耗时差不多34小时,所以这也算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艰苦的壮举。

     2.卡斯特的第七骑兵团在小巨角战役中全军覆没

    

    


     尽管很多人认为,1876年六月的小巨角战役中,卡斯特整个军团都被消灭了。但事实却是,647人的部队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死于那场著名的战役。有两个原因造成这个结果,第一,卡斯特命令部分士兵在部队后面驾驶保卫长马车,当时离部队有一段距离,所以没有加入到战斗中。第二,卡斯特把士兵分为两队,有自己和雷诺少校带领,想要兵分两路进行夹击。雷诺比卡斯特大概早一个小时发起袭击,由于伤亡惨重就撤退了,但大部分人在战斗中活了下来。

     只有卡斯特手下的210人被全部消灭了。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人们以为那时的阿姆斯特朗是将军。其实,当时他持有陆军中校的军衔,在美国内战期间才得到晋升。但在战后,像很多其他官员一样,选择待在美国部队里,但根据服役的年限相应地降级了。

     1.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主要是美国击败了德国

    

    


     尽管美国的物质和军事支持十分重要,似乎确保了最终盟军的胜利,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抗击德国的主要力量另有其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很晚才加入进来,到1917年之前,其实是法国一直在抗击德国军队,法国重创德国之后美国才加入战争中,那时德国已经岌岌可危,快要失败了。美国上百万的士兵加入到战争中,德国失去信心,觉得任何抗争都是徒劳的,于是缴械投降了。尽管美国参加过几场重要的战役,但他们的加入并不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德国经济崩溃才是战争结束的原因。二战的情形跟一战差不多,美国部队很晚才到达战区。尽管美国在非洲北部和意大利后方进行保卫战,但1944年六月他们到达法国的时候,德国已经受到东部苏维埃强大力量的重挫。事实上,二战中,德国80%的伤亡是来自东线战场,东线战场上演了成千上万个战士参与的史诗级战争。虽然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击败日本,并为盟军提供军事武器,这一功劳非常重要,但在欧洲战场上,主要是苏维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更多内容请关注前十网(微信号:Top10list)。一切尽在排行榜!这里原创、翻译各种冷知识,电影、旅行、美食、历史…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