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辣么美,其实是自己骗自己? | 壹读知道
2016/12/7 壹读

    

    

     一言不合就自拍的壹读君 | 李迷思

     希希格里希:#壹堆饭#壹读君,为什么自拍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挺好看的,可让男盆友拍我就怎么拍怎么吃藕,即使加了美颜也不管用呢?男盆友拍风景也还不错,怎么就不会给我拍照呢?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抓狂脸)

     壹读君:这位希希童鞋,你要不要考虑考虑换个男朋友先。

     嘿嘿,开玩笑啦!

     不一定是男朋友拍照技术差,也可能是你错怪他了哟。壹读君可不是在为他辩解,而是真的有科学道理。

     有没有注意过,排除拍照技术的差异和美白、磨皮等一系列美图效果的影响,自己拍自己和别人拍自己的照片其实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不同。

     有一天你心情不错,于是拿起手机“咔嚓”来了张自拍,画面是这样的:

    

     同时,你对面的人,在同一角度,给你拍了一张照片,画面应该是这样的:

    

     看出差异了吗?两张照片虽然是同一个人,但完全是镜像的。同样的照片,只是做了一下镜像翻转而已,按理说看起来应该没什么不同吧?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都知道,左右脸不是完全对称的,尤其是有刘海的情况下。所以,即使是看起来相当对称的证件照,经过翻转之后也是有细微差异的,关键就在这细微的差异。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做过相关实验。心理学家 Mita,Dermer 和 Knight 招来一帮学生,给他们拍照并把一些照片做镜像翻转处理,之后把镜像的照片和一般的照片混在一起让他们选出自己更喜欢的。结果,大多数人更喜欢做过镜像处理后的自己的照片,而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但更有趣的是对原因的探索。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的镜像照片更有吸引力呢?他们认为这跟“曝光效应”有关。

     曝光效应(the exposure effect),又称多看效应,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某件事物出现的频率越高,我们对ta的好感度也就越高。社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familiarity principle)。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曾经无数次通过镜子看自己,我们几乎所有关于自我形象的认知都来源于这面镜子。按照曝光效应,我们必然更熟悉、更认同镜像的自己,觉得自拍更好看就理所当然了。

     壹堆饭在照镜子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被自己美(帅)到呢?

    

     觉得自己还不够美的小伙伴们,多照照镜子吧,你会爱上自己的。

     为什么熟悉度会影响好感度呢?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危机重重的世界,迫使他们需要对不熟悉的新奇事物做出谨慎回应,随时保持警惕,这样才能生存下来。通过进一步的熟悉,如果了解到这个事物是无害的,最初的谨慎和紧张感就会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舒适和安全感。因此,熟悉总伴随着正性情感。

     曝光效应会影响你对自己的认识,同样也会左右别人对你的看法。你自己更熟悉镜中的自己,但是你身边的人则更熟悉非镜像的你。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看来很丑很奇怪的非镜像照片,朋友可能会觉得很正常甚至很好看,而我们觉得很美的自拍照,朋友或许会觉得看不习惯。

     So,自拍是应该让自己看着顺眼呢,还是让别人看着美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过,iPhone用户就无此烦恼,因为苹果公司特意出了一个自拍翻转功能,直接替用户做了决定。美其名曰让你“拍出真实的自己”。可是,这个“真实的自己”却是怎么看怎么别扭,加之“所见非所得”,实在是影响用户体验啊。(所以壹读君从来不用iPhone自带的自拍软件,呵呵。)

    

     曝光效应不仅能影响自拍,还能左右隔壁理发店Tony老师的绩效。

     壹读君旁边有位小伙伴前两天刚理完头发,抱怨了好几天,抱怨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每次理发都像是一次赌博,而我,从来没赢过!”

     “我与理发店的Tony上辈子一定是世仇!”

     “剪得这么丑,他肯定是故意的!”……

     三天之后:

     “好像也没那么丑嘛。哈哈。”

     每理完发都感觉自己丑出了新高度,但过个三五天之后又觉得没那么丑了。

     壹堆饭们是不是也有和他同样的经历呢?

    

     其实啊,这也有可能是曝光效应在作祟。为什么理发后觉得自己变丑了呢?多半是因为没看顺眼的缘故。多照照镜子,三五天后总会顺眼的。(也有一种情况是真的剪得丑……)

     小伙伴们也许会说,看着顺眼了,难道不是因为头发长出来了吗?头发的正常生长速度是每天0.3-0.4毫米,三天可以长1毫米左右,微乎其微,所以,这个理由可以排除。

     曝光效应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广告界才是它大显身手的地方。

     “招牌美食,天天半价”“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第二杯半价”……

     相信大家对这些广告语都耳熟能详,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一出新菜单,电视上、网络上就开始对我们轮番轰炸,公交车站的灯箱上也都充斥着它们的身影。这种“无差别打击”会增加我们对这些新品的熟悉感,进而产生好感,然后就乖乖去尝鲜了。

    

     不过凡事都有个度,如果出现次数过多导致曝光过度,不但不会提升好感,反而会让人厌烦。具体案例请回想公交车上大幂幂的某8同城广告。

     还有一个大大的前提:一开始就让人感到厌恶的事物,是无法产生曝光效应的,多次的曝光只能让你越来越讨厌它。比如,这个广告:

     警告:本视频可能引发心理不适,以及头晕、恶心、呕吐等生理症状,请谨慎观看!

     能坚持看完的,壹读君甘拜下风!

     还记得这个千年老梗吗?“一个男孩几年如一日坚持给喜欢的女孩写信,结果女孩嫁给了邮递员小哥。”像这种日久生情的情况,就可以用曝光效应解释。而那个男孩……她可能会觉得你的字写得还不错。

     如果有喜欢的人,时不时地在TA面前晃一晃,即便只是溜达溜达什么也不做,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不过,首先你得确定人家不讨厌你。

     参考资料:

     1.社会心理学(第十版),[美] 泰勒 佩普劳 希尔斯 著,谢晓非 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Mere Exposure Effect,Wikipedia

     3.Zajonc, R. B. (1968) Attitudinal Effects of Mere Expos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