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需要的只是个家,一个小小的家 | 壹读精选
2016/12/11 壹读

    

    

     来源 | lens杂志(ID:lensmagazine)

     作者 | lens

     已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在大城市生活,总有很多悲伤的故事,比如买房的艰辛,以及买不起房的辛酸......

     高涨的房价和不高的收入,让人们倍感压力,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到大城市来,而且还梦想有一个自己的家。

     但是如何才能拥有呢?需要牺牲生活质量,放弃其他理想吗?

    

     近几年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小房子运动”在美国的年轻人中流行了起来。

     年轻人没有钱买房子,也不愿意负债,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于是选择住进只有10平米左右,由拖车改造的小房子。这样既解决了居住问题,又能享受简约自由的生活。

    

     发展到今天,美国的小房子运动已经不再专指拖车房,它泛指9平米到30多平米的各种形式的小房子,而 且现在有专门的小房子建筑公司来帮助人们建造或者改造小房子,还有众多的小房子社交网站和媒介给住 小房子的人提供交流平台。

     虽然选择住小房子都有或多或少的经济原因考虑,但选择住小房子的人,却有不一样的精彩故事。

     买不起房子,但还是可以做点什么

     Jenine已经过了很久的流浪生活,曾经自行车就是她的家。她会将所有做饭的、洗漱的用品都绑在自行车上。

     后来,朋友推荐给她一本书,《如何不超过3500美元给自己建个家》,她参考书里提出的建议,开始给自己建小房子,结果真的做到了。这也是她的第一个小房子。

    

     Jenine的小房子

    

     Jenine小拖车房子里的收纳架

     买不起房子,也买不起地,Jenine的拖车房子会跟着她四处流浪。有时候,她会放在别人家的门前或者后院,但其实这是不合法的,如果他们不愿意,她就要走,“他们可以要求我离开,这是合法要求。”她说。

     空间小了,Jenine对保留什么,放弃什么,以及自己会产生多少垃圾和浪费,也会比较敏感。为了充分利用空间,Jenine将床做成了空心,下面会放置一些杂物,枕头芯用衣服来代替。简易厕所和椅子做成一体的。为了通风,屋顶也被做成了可以掀起来的。

     虽然条件有限,但是起码也可以有个地方招待朋友,这个小拖车里最多接待过9个人,同时住过4个人。“我负担不起买房子,但还是可以做点什么。”Jenine说。

    

     Jenine的起居室

    

     Jenine在向人展示自己的小房子

     后来Jenine以35000美元把这个小房子卖掉了,她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房子小了,生活大了

     小房子运动被认为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但有人更愿意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选择。

     Kristie是个设计师和服装师。2011年,快要30岁的她想要做一些改变。除了财务自由之外,她想花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于是参加了当时刚开始兴起的小房子运动,想要体验一年极简主义的生活。

     在家人和朋友的协助下,她为自己建了一个9平米的移动小屋,和一群参与小房子计划的年轻人住在租来的场地上。原计划在里面住一年,住进去觉得很适应那种新生活,结果住了一年半。

     Kristen说,那时候的体验是:“空间小了之后,生活就必须简单起来,这样反而更有质量。”

    

     Kristen的拖车房子

    

     拖车小房子内部

     2012年,Kristen有了一份新工作,她给自己在买了一小块地,在郊野里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固定小房子。这个小房子里终于可以有完善的生活设施。

     她在博客里写道,“11月1日,我的30岁生日,经过五个月的时间,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小家里,打开水龙头,看到水流出来了。”

    

     建小房子给Krsiten带来很多认同和满足。通过社交网络,她获得很多同好和粉丝的关注。这也鼓励她在自己动手的路上越走越远。

     2013年,她又在夏威夷的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买了一小块地方,建了个树屋。树屋是很多人小孩时的梦想,对Kristen来说,这个树屋则是朋友和家人度假的选择。

    

     Kristen的树屋

     Kristen在博客上直播了自己建房子的全过程。也许是因为职业做设计,Kristen的树屋看起来也很时髦。这帮她吸引来更多的粉丝,同时也鼓舞了很多受小房子运动影响的年轻人。

     有人向她请教,创意来自哪里?她回答,“很多时候创意只是来自于需要。条件越有限的时候,越需要创意,也越容易产生创意。”

    

     Kristen在树屋下面的空间里搭起一个摇篮床

    

     树屋内部

     Kristen的小房子梦没有止于这个小树屋。2015年,她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作为一个霍比特迷,根据电影《魔戒》和《霍比特》的启发,她给自己造了一个Hobbit人房子。

     这个大约27平米的小房子,坐落在华盛顿奇兰的山地里。这个地方交通并不便利,所以也比较便宜。

     Kristen用二手材料建房子,用太阳能和电池来供电,从附近的水塔引水,用甲烷炉子供热,然后修排水系统把洗漱的废水引出来浇花,房子很快就建成了。

     Kristen建完霍比特小屋后,把两个小房子都放在网站上,给想去度假的人租,结果很快成为了热门房主。对Krsiten来说,小房子是成长的陪伴,是梦想,现在还是一个收入来源。

    

     Kristen在霍比特小房子前

    

     霍比特房子内部

     想和自然连接,想要随时随地的生活

     Jenine和Kristen的小房子里都还隐藏着经济的窘迫。对单板滑手Mike Basich来说,经济问题显然不在考虑范围内,他选择了小房子的生活方式。

     Mike可以算得上滑雪界有名的“建筑师”了。他经常在Ins上发自己的滑雪照和生活照,粉丝问的最多的竟是建房子的问题。

    

     Mike如今有很多的商业合作项目,他并不缺钱。但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几年前,他想让自己和自然更接近,并且想改变那种将一切资源,比如生活中的水、电等,都当成理所当然的习惯,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得到资源。

     另外作为滑雪者,他也想转变与滑雪场之间的关系,不再只是将它当成竞赛场,而是将他纳入自己的生活环境。于是,他就在离加利福尼亚州特拉基镇大约10英里左右的内华达山中买了一块山地,建起了一栋21平米的小房子。

    

     Mike位于内华达山中被她取名Area241的小石头房子

     他不懂建筑,但是他喜欢通过做来学。这个房子就是他的第一个大工程。主要原料都来自山里,以石头和木头为主。电靠太阳能,水靠雪。

     从外面运其他的生活物资,因为房子在雪山上,运送东西会比较麻烦,尤其在暴风雪天,以及夏天下了雨之后,这时候就要用上雪橇或者带履带的车来托运。

     虽然有些麻烦,但是住在自己造的房子里,用着自己花了力气换来的生活资源,Mike觉得很满足。住进山里之后,他发现生活可以如此简单又有趣。

    

     夜幕下的小石头房子

    

     Mike和女友在小石头房子里

    

     屋内取暖基本就靠这个小炉子了

     作为一名职业滑雪手,Mike会去不同的地方寻找最合适的滑雪路线,为此,他建成了石头房子之后,又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给自己制造了一个迷你房车。他喜欢让家跟着自己走,那样走到哪里都是家,就不会想家了。

     这个拖车房子的材料有些来自Mike的旧仓库,有的是他从非盈利的家具捐赠交易平台Restore上淘来的,还有些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

     这个拖车简单的一眼可以看完,但是它五脏俱全,有取暖装备、供水装备,太阳能板,还有储物柜,小桌子等等。有洗澡的,但只有一个蓬头,洗澡的时候需要再外面搭一个简单的私密空间,然后将莲蓬头从窗户里拉出去。

     有人问Mike,对于其他想要建小房子的人有什么建议,他说,简单的生活必须懂得取舍。

    

     Mike和他的拖车房子

    

     拖车房子内部

    

     拖车房子里的小炉子

    

     去阿拉斯加的路上,Mike把房子停在了水边

     未来的理想生活

     小房子在日本早已有历史,欧洲和美国的很多城市小房子运动也在借鉴日本的理念。如今来自日本的潮流在中国也受到关注。这几年青山周平和原研哉等日本设计师在中国很受欢迎。

     原因就在于,在拥挤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住进小房子,并要适应或者解决这样的居住空间和居住方式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他们关于居住方式的理念和解决办法,正在回应这样的社会问题。

    

     青山周平设想的像盒子一样可移动的生活。白色区域是睡觉用的私密空间,其他部分都是公共空间,白色的盒子可以移动,相应的公共空间的形状也可以灵活改变,以应对城市生活的不同需要。

     青山周平因为《梦想改造家》的节目在中国火起来,他让中国观众看到了合理的设计和空间布局,以及巧妙的收纳,可能给一个小房子和大家庭带来的变化。

     现在他又开始关注,一个独居人口越来越多,住小房子的家庭越来越多的社会,如何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

     青山周平认为中国社会的居住问题和日本越来越像,完全可以借鉴日本的案例,“共享生活空间”。即,一个家只有必须的基本空间,其他洗手间、卫生间、厨房等功能都可以在外面公用,家被延伸到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房子变成可以移动的盒子。

     这样生活和家回归到原来更开放、更自由、更轻松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壁垒会减少。

    

     2016年原研哉的“理想家”展览上展出的房子有“冰箱从室外打开的家”,有“梯田办公室”、还有靠新能源提供动力的移动房子,等等。

     原研哉不仅引领着极简主义的生活潮流,作为日本设计界的中坚人物,他还两次发起了“理想家”的展览,组织日本的设计师进行未来居住方式的实验,尝试从居住形态上回应现代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问题、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等。

     在原研哉看来,家讨论的不是空间布局和家具布置的问题,而是要提供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他认为,未来人们理想的家应该会是一个非常简单、清新的状态。

    

     生活在瓦尔登湖边的亨利·戴维·梭罗的生活原则:简单,简单,再简单!

     美国的小房子运动也好,日本元素的设计以及日本设计师提出的共享公共空间也好,他们的共同点是,剥离个人生活中的各种非必须功能,简单,简单,再简单。

     原研哉曾经说,“中国的唐宋时代有简单、凝练、质朴的文化”,这大概是很多中国人喜欢他的设计的原因。但,极简主义在中国,目前只是一种文化风尚,还远没有成为流行的生活方式。

     随着城市化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许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真的可以期待。

     资料来源:

     http://tinyhouseontheprairie.net/

     http://makezine.com/2014/04/10/pro-snowboarder-mike-basichs-off-grid-diy-home-in-the-sierras/

     http://snowboarding.transworld.net/videos/tiny-home-adventure-mike-basich/#YYY2q1Y7MJLxiXhZ.9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cVrVA4bSQ

     http://mp.weixin.qq.com/s/sXZgFnUrlH8cI5CQeAN2uA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