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打喷嚏”中国市场缘何感冒
2013/8/6 现代护理报

     5日,因部分原料含肉毒杆菌,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在新闻发布会中向中国消费者致歉,表示污染事件的根源与一条不经常使用的管道清洁不彻底有关。

     万公里之外,新西兰的奶粉打了个“喷嚏”,就在中国引发冲击波:因进口新西兰含肉毒杆菌的原料,多家中国企业均陷入了产品封存、召回的忙碌中。洋奶源依赖症,暴露出我国乳业“先天不足”和盲目扩张的弊病。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向中国消费者致歉

     5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有关乳品被肉毒杆菌污染事件仍在发酵,恒天然集团官员来华紧急“救火”,国家质检总局发出消费警示,而有关涉事乳制品的“消毒”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

     由于产品受到肉毒杆菌污染并波及多地,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5日中午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对此进行解释并道歉。他说,娃哈哈、可口可乐的产品可以确保产品安全,其他的问题产品将在未来48小时内召回。

     史毕根斯说,公司共有3个批次38吨多的浓缩乳清蛋白受到污染,其中21吨被销售给了3家饮料公司和3家动物饲料公司,还有18吨被恒天然用于生产半成品基粉后销售给乳制品生产商。这些企业涉及可口可乐、娃哈哈、纽迪西亚、达能集团的多美滋等企业。他还说,多美滋可能存在问题的产品有12个批次,市面上正在销售的已经全部召回,还有一些尚在仓库;纽迪西亚公司的可瑞康方面已经采取召回措施。

     史毕根斯在发布会现场多次向中国消费者致歉,并表示已经确认市场上90%受影响产品的安全状况,剩下10%的产品即将在48小时内召回。

     但记者致电多个此次受影响的品牌,没有一个表示能够在48小时内实现全部召回。“48小时召回”,对恒天然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3日宣布,恒天然集团旗下工厂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检测出含有肉毒杆菌毒素。恒天然集团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集团新西兰乳业执行董事加里·罗马诺说,有3批浓缩乳清蛋白出现质量问题,这些产品是去年5月在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生产的,涉嫌被污染的产品总量为38吨多。污染源是该公司在北岛怀卡托地区豪塔普工厂的一根未经彻底清洁的管道。

     据悉,受污染浓缩乳清蛋白粉被卖给8家厂商,涉事产品估计达900吨。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表示,受影响国家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

     “奶源依赖症”:80%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

     恒天然集团发布的声明称,7月31日,公司确认在2012年5月生产的三批次特殊类型浓缩乳清蛋白中,可能存在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的梭菌属微生物菌株(肉毒杆菌),并于8月2日对8家客户发出提醒。5日恒天然表示,公司正在与中国政府沟通,确保信息完全透明。

     国家质检总局第一时间要求进口企业迅速对涉及的问题产品进行追溯、召回、隔离和销毁,发出消费警示,同时暂时禁止新西兰部分乳清粉的进口。“监管部门积极的态度值得肯定,但终端检测、停止进口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冲击波映射出的,是我国奶源供应不足、信心缺失,依赖国际化分工这一客观事实。

     数据显示,新西兰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年出口额约为84亿美元,占新西兰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而我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国内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我国奶源可谓先天不足。”乳业专家宋亮说。调查显示,我国乳制品业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在市场急剧扩大、收益十分可观的诱惑下,一些企业盲目扩张,有的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多达十几家、几十家子公司。

     要建立稳定、安全的奶源基地至少要三五年。一些急于扩张的企业认为,如果要等自己的奶源基地培养起来,那将流失大量的市场份额,为迅速占领市场,进口奶源就成为生存之道。

     再加上前几年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对国内奶源缺乏信心。宋亮认为,对于中国而言,能否管好自控奶源、用好国际奶源,才是提供“放心奶”的“关键钥匙”。

     食品安全“零风险”:全球难题如何“破解”

     此次恒天然自检发现问题,让质量事件公之于众。今年3月,恒天然自己监测发现原料中梭菌属微生物指标呈阳性,至7月31日,经过进一步检测,发现一个样本中存在肉毒杆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5日批评恒天然集团拖延曝光产品质量问题。

     宋亮说,主动公开不良信息,需要的是企业的担当。

     在我国,由于制度不够完善,对企业自检信息是否需要上报或公布、如果不公布会如何处罚,规定并不详细,“漏网之鱼”频现。“坦诚是最好的危机公关。”宋亮说,任何时候公众的知情权都应被放在首位,公众需要知道“哪些出了问题”。

     目前,企业自检信息是否需要上报监管部门,我国无明确规定。而在新西兰,第三方独立机构和企业如果不及时将检测信息如实上报监管当局,可能会被吊销执照,受到严重处罚。

     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美国品牌亚硝酸盐超标,到日本品牌锌含量不达标,国产到洋奶粉均出现质量问题,提醒消费者:食品安全的监管已经成为全球同等的“头号难题”。

     宋亮认为,管道污染出现的偶发性质量事故提醒行业,即使从科学角度上看,食品安全难以实现“零风险”,监管部门和企业所做的也应是确保风险降至最低,保障危害在可控的范围内。

     东方艾格奶业分析师陈连芳说,进口奶粉不应享有“豁免”权,对进口的乳制品应有更严格、更完善、更全面的检测标准。(综合新华社8月5日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