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2017/1/26 现代护理报

    

    


     小儿头皮血管表浅、细、弯,呈网状分布,临床护理实践中造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静脉为青色,可以看得见,动脉看不见,但可以触及搏动,一般行走于静脉边上,有些护士对动、静脉的辨别不清,造成判断有误,致使误入动脉,穿刺失败;患儿哭闹、发热应用退热药导致大量出汗,以及毛发清理不彻底,胶带无法黏连,导致针头固定不稳,使针尖刺破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小儿头皮呈网状分布,在对血管辨别不准确的情况下,凭想当然进针,造成穿刺角度或深度不当,以致穿破血管;高热患儿血管收缩增加、脆性加大,穿刺难度加大;肥胖患儿皮下脂肪厚,血管细小,静脉不明显,脱水及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塌陷,穿刺时出现回血慢及不回血等情况,增加难以估计的操作难度,随之增长穿刺者急躁情绪;长期输液患儿经过反复穿刺造成大量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皮下瘀斑,给穿刺造成困难;穿刺针选择不当;病室光线不适宜;护士因身体不适,或因第一次穿刺失败,家长过于担心,表现出对操作者的不信任而致使操作者情绪低落或紧张;患儿因恐惧而剧烈活动,不肯配合,致使操作者不知所措而情绪紧张。

     护理人员要树立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与此同时还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工作中不要有畏难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对待每一位患儿及其家长,逐渐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穿刺成功的信心,沉着而稳定的情绪,有条不紊地进行穿刺。

     苦练基本功,平时利用工休时间,经常自觉进行模拟训练,掌握扎实的穿刺技术,提高操作的准确度。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并认真研究、分析问题,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诸多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新问题,不断总结穿刺经验。

     每次操作前,不管血管多么复杂,都要认真准确的评估,应选择走行直、粗大、富有弹性的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穿刺时严格消毒,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绷紧皮肤、拉直血管,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正确判断血管并准确选择穿刺针。对长期输液的患儿,一旦发现有较好的血管,可选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以减少穿刺次数,既保护患儿血管,又可以减轻患儿痛苦。

     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担心患儿,情绪激动,对操作者期望值过高,第一次穿刺失败后,不要再扎第二针,最好另请高手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服务效果。

     穿刺成功后常规固定好胶布,可用头围固定法,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上。为防止患儿出汗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可将输液管前段固定于穿刺部位同侧的耳廓上。

     病室的光线要适宜,一般亮度,自然光线最佳,光线太暗、太强都会影响瞳孔收缩,易使眼睛疲劳,影响穿刺,灯光亮度可选择100~150W置于穿刺者前方,距离穿刺部位40~50厘米,此时灯光对眼睛的刺激最小,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来源:现代护理报微信号(ID:xdhlbs)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投稿邮箱:xdhlbwx@126.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