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作坊培训低年资急诊护士,效果真的很不错!
2018/11/30 17:33:27 现代护理报

    

    

     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最前沿阵地,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繁忙,急诊护士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急状态,要求护士反应快、技术熟练、动作敏捷。

     但对于低年资护士(临床工作1~3年)来说,由于她们工作时间短,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相对比较差,如何使护士更好适应急诊抢救工作,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应急能力强、急救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是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1]

     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就诊的急危重病人多为创伤骨科的病人。为提高我院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急救护理服务,保证临床工作安全,近年来,我院急诊科不定期开展PPT授课、急救情景模拟演示、录像播放、分组练习、点评总结的工作坊培训形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培养护士在突发事件中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急诊思维、抢救技能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下面借助“中国护理管理”微信平台,把我院急诊科开展急救工作坊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首先,组建急救技能培训工作坊小组。

     根据我院收治病人的特点,分别组建创伤急救、包扎止血、颈椎损伤固定及搬运、心肺复苏等急救工作坊。每个工作坊设组长一人,由专科护士或高年资护士担任,组员3~4名,均为低年资的护士。组长负责制定工作职责、策划培训方案、考核及反馈培训效果。

     其次,按工作坊模式步骤逐项培训。

     先进行PPT理论授课,进行理论学习,讲解操作的重点及难点,接着组长现场操作示范、播放操作录像;组员分组讨论及练习;组长指导、随堂考核、随堂纠正;最后组长总结点评。

     最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价。

     组长培训前先了解组员对培训项目的掌握程度,培训后再按相同的技能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考核,对比培训前后的效果,找出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分析原因,落实对策,各组汇总后反馈至护士长处,科室组织会议讨论,商讨对策,为下一次的工作坊培训拟定更好的方案。

     下面是我院急诊科培训工作坊的实例。

     1、创伤急救工作坊

    

     创伤急救是急诊科临床常见的一项工作,据统计,我院每年院前急救人数约3000例。创伤特点是既有局部损伤,还可能合并内脏的损伤,病情不停演变和发展、病情危重,很容易发生创伤性休克,若不及时救治,将会导致死亡。急诊科通过开展工作坊,模拟急救场景,根据病情的为断演变,护士在场景中紧张有序进行病情评估、输液、输氧、心电监护、包扎止血等等,工作坊演示结束,分组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主持人进行总结点评,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互动、体验性强,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抢救中团队协助的重要性,并且在急诊思维、应变能力、抢救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2、止血包扎工作坊

    

     止血包扎是创伤救护一项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目的。我院骨伤科患者包扎固定由护士辅助执行,是我院的一大特色和亮丽的风景线。作为骨科护士,经包扎后的每一位骨伤患者都是“作品”, 骨伤包扎不止是一种治疗方式,也是一门艺术。急诊科采用工作坊形式培训,取得了非常满意的学习效果。

     3、颈椎损伤固定与搬运工作坊

    

     颈椎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若急救及搬运不当会损伤脊髓,造成瘫痪甚至死亡,因此正确的固定及搬运是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急诊科也是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先进行PPT理论授课、录像播放、分解动作示范、学员实操训练等,护士熟练掌握了头锁、头胸锁、头肩锁、双肩锁等固定颈椎的手法,提升了急救理论及操作技能,为救护颈椎损伤的患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工作坊简介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在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则是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逐渐成为一种针对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进行讨论时用以鼓励参与和创新甚至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2]。近年来,“护理工作坊”交流培训形式纷纷被国内外护理界采用,针对护理工作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热烈讨论。工作坊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培训形式新颖,不同于普通的技能操作培训,学习效果显著。

     工作坊应用于急救技能的培训,摆脱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象,护士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这种以体验、参与及互动式的学习模式,使护士能够从中体会学习乐趣,从学习中获得心理体验,从面自发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临床实际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席淑华,赵建华,叶文琴,等.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41-342.

     [2]Sebastien R, Gioia M, Claude V,et al. Simulation training for emergency teams to manage acute ischemic stroke by telemedicine(J). Medicine,2016,95(24):e3924.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作者单位: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