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善良”---消化病公益科普0018贴
2014/8/13 11:21:17消化病科普 兰世亭

     本期关键词:脂肪肝

     大多数人忽视脂肪肝的危害

     每当体检,被查出脂肪肝的大有人在,很多人压根也不把它当作是病,根本不重视。酒精性脂肪肝者继续豪饮不止;非酒精性脂肪肝者从不运动,继续“能卧不坐、能坐不站、能站不走”,继续享受高脂高糖美食,无视自己体重的不断增加及血糖、血脂的异常。甚至有些脂肪肝患者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后,仍毫不在意,或仅片面追求转氨酶的正常,或当脂肪肝略有好转时便又回归以前的生活方式。

     千万别忽视了脂肪肝的危害,必须充分认识到脂肪肝是种病。它不仅是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一样会走上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不归路,所以一旦确诊必须对症治疗。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一样,脂肪肝也会引起肝硬化、肝癌。研究显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若继续饮酒,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持续饮酒者40%进展为肝硬化,发生酒精性肝硬化后仍持续饮酒5年者,死亡率达8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若为单纯性脂肪肝,预后相对较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25%。

     但是脂肪肝的危害还不仅止于此。除了可直接导致肝硬化、肝癌外,脂肪肝还可影响其他肝病的进展,如加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损害等。而且,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关系密切,这些疾病均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脂肪肝患者大部分的死亡原因不是肝病,而是代谢综合征相关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等。

     脂肪肝成为第二大肝病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以及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对滞后,脂肪肝可谓是“来势汹汹”,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年轻化趋势明显。据最新调查统计,我国脂肪肝的检出率已达20%。脂肪肝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胖人更易得脂肪肝”,肥胖的人半数有轻度脂肪肝,重度肥胖的人脂肪肝的发生率可达60%-70%。专家指出,30-50岁的中青年男性已成为脂肪肝的“主力军”。中年“发福”不仅身体发胖,肝脏也“发福”。近年来小胖墩儿越来越多,脂肪肝发病明显低龄化,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脂肪肝发病率已高达38%。

     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原因

     营养过剩、营养不良、胃肠外高营养、药物中毒、大量饮酒、糖尿病、炎症、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疡病和慢性肝炎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脂肪肝。但近些年脂肪肝的显著高发,专家认为主要是和人们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及甜食、零食摄入增多,大量饮酒,多坐少动、体力活动大幅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密切相关。吃得过多、过好,而动的越来越少,多坐多卧、少动懒惰,导致体内过剩的养分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沉积于肝脏就表现为脂肪肝。

     喝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也很常见。酒精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重度饮酒者中80%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据介绍,如果一个人连续2周大量饮酒,每日饮用酒精的量超过80克,或长期饮酒持续5年、每日饮用酒精的量男性超过40克、女性超过20克,即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炎。也就是说,每天喝60度白酒2两或喝35度白酒3两或喝啤酒1瓶半,5年即可患脂肪肝。如果每日饮用酒精的量超过80克,10—15年即可导致肝硬化。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如果持续饮酒,2年病死率可达85%。

     必须充分认识到脂肪肝是种病

     过多脂肪积蓄于肝脏,影响肝脏血液和养分供应及自身代谢,肝细胞会逐渐发生肿胀、炎症浸润、变性坏死,损伤肝功能,导致脂肪性肝炎。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治疗,长期发展,就会造成肝纤维化、肝硬化,增加患肝癌的危险。此外,脂肪肝还有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虽然没什么症状,但既然是病就得及时治疗。患者绝不能单凭症状判断脂肪肝病情的轻重,一旦确诊应积极面对,儿童脂肪肝的危害比成人脂肪肝更大。

     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是治疗的关键

     治疗脂肪肝这种“富贵病”,除了按照医嘱治疗外,根本上是要靠自己“管住嘴,迈开腿”。治疗或预防脂肪肝需要合理饮食,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加强有氧运动,酒精性脂肪肝应还限酒甚至戒酒。

     “消化病科普”提醒:脂肪肝不可怕,通过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远离脂肪肝,但忽视脂肪肝放任发展才更可怕,对于脂肪肝这种可控制的肝损伤进展至肝硬化就太可惜了,本文由“消化病科普”整理编辑。

     本期主题词: 脂肪肝

     想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