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晚期胃癌给我们的启示---消化病公益科普0052贴
2014/9/16 8:29:44 兰世亭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一波又一波,但我国胃癌发病率节节攀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这些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数据,却入不了我们健康人的法眼。

     先看一个病例:陈老板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工厂,渐渐落下了“老胃病”。10个月前因胃部剧烈疼痛去医院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胃窦2.5厘米溃疡,活检见少许异型细胞,医生建议他再去外科查一下。但陈老板自认为问题不大,加上工作忙,就让医生先给他开些药吃吃再说。医生给他开了些奥美拉唑,并叮嘱他一个月后再来做一次胃镜。吃过药后,陈老板明显感觉疼痛消失了。从此,每当胃病发作,他就吃奥美拉唑,也不去医院了。前不久,因为胃部再次出现剧烈疼痛,还出现了恶心、呕吐、反胃、乏力、头痛等症状,陈老板到医院看急诊。医生又给他做了胃镜及相关检查。结果发现被诊断为胃癌Ⅲ期。

     回过头来仔细看这则老胃病的主角老陈,却发现他不是一个个例,这个故事有很多的方值得我们深思,引以为鉴。

     有没有发现老陈就在我们周围:工作起来是个拼命十三郎,对待自己的身体却薄情寡义,最后却成了胃癌Ⅲ期的患者。在这之前,有很多老陈倒下,在这之后,还将有很多老张、老王紧跟其上。这个老陈能告诉我们些什么?我们到底错在哪里了?假如时光倒流,会不会有转机?老陈的病情已发展至此,怎么挽救?

     我们邀请一位业内权威专家出场,来为这个故事细细点评一番。

     出场嘉宾:林锋

     名医身份:教授,博导,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外科常委兼外科组组长,原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外科主任兼胃肠外科主任,从事胃肠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以手术精湛、治疗规范而著称。

     点评一:这位老陈 一开始就很可能是胃癌

     我们把镜头拉伸,让时光倒回到10个月前老陈检查身体的现场,注意几个关键词:“胃镜检查出来2.5厘米的溃疡”、“活检见少许异型细胞”、“胃癌Ⅲ期”。2.5厘米的溃疡,这是个临界值,在医学上把等于或大于2.5厘米的胃部溃疡称为巨大型溃疡,这样的患者患胃癌几率很高,再加上活检结果,已经高度怀疑是胃癌患者。我们还可以把镜头再拉远一点,让时光倒回二十年前,从医三十年的林教授告诉我们,这个病例若发生在20年前,当时医疗技术比较落后,面对这种检查结果,已经当胃癌手术处理。

     你也许会问,既然高度怀疑了,为何还要做其他检查来确认?下面林教授就来揭晓谜底。

     有很多老百姓不明白,胃部一个很大的肿瘤为何医生会认为是胃癌I期或II期;为什么一个很小的肿瘤,却被诊断为III期乃至IV期?消化道肿瘤的分期,不仅仅看溃疡面的大小相关,还要看溃疡的深度已侵犯到胃壁的哪一层,比如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还是已经穿透浆膜层,此外还要看有没有淋巴结的转移。

     现代科技发展了,有了更好的仪器如CT、超声胃镜等来进一步了解肿瘤浸润深度、病变与相邻器官的关系、胃周淋巴结是否有了转移,以及有无合并其他器官转移等等。尽管如此,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胃镜病理活检,其他手段则可以在确诊的基础上全面评估病情。然而,病理活检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活检取材是否恰当,特殊类型胃癌因取材困难,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这时候CT等其他辅助检查手段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医生虽然已经高度怀疑老陈患胃癌,却还要求去外科进一步就诊检查的原因,当高度疑诊的病例却没有获得病理学结果支持时,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有助于协助对病情鉴别。

     点评二:为何老陈不把胃溃疡当回事?

     我们接下来要来探讨一个问题,老陈为什么不听医嘱呢?在探讨这个问题时,请注意几个关键词:“老陈自认为问题不大、要医生开药”、“奥美拉唑吃后不痛了”。

     先来看看林教授在国外从医时的体验。他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进修时发现,医生要患者做检查,当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医生会告诉患者“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你最近这两年不可能出现重大问题”时,患者的反应是:很高兴,由衷地向医生道一声:“Thank you!”然后放放心心回家。但是在中国却不同。中国医生在门诊时常常看到的场景是这样的:医生看到患者检查出来的初步结果,已经高度怀疑是胃癌,劝进一步检查确诊,一些患者就会很抵触,“我没什么事吧?以前一直好好的,只是最近胃有点不舒服而已。”后面还会补一句,“你是不是想通过检查项目赚钱?要是检查出来没有发现问题,你是不是要赔我钱呢?”总结起来是这样一个画面:初期发病时,医生建议其做检查,患者不肯做;等症状越来越严重,逼不得已做检查,才发现已经为时已晚,这时反过来投诉医生,“你怎么早不叫我做检查?”

     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差?分析起来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国内信任危机。患者认为医生让患者做检查是为了赚钱。这里面存在两个原因:第一,医学是一个专业高度分工的行业,医生要解决一个症状,几块钱、甚至几分钱药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要断定这个症状是否正确,有没有误诊、漏诊,却需要很专业的从医经验及一些仪器的辅助检查来确认;第二,因我国存在对医疗财力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现象存在,加上个别医院、医生的一些极端做法,导致我国老百姓对医生这个行业缺乏尊重,缺乏了解,于是导致信任危机的产生。第二、国内医疗制度尚未完善。癌症是个花费很大的项目,对国家而言也是难以负担的一笔大费用,把医疗前移到预防上,检查项目普及开来,发病率下降,或者是发病早期,治疗费用低、治疗效果好,国家承担的医疗代价才会降低第三、国民健康意识尚不正确。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尚未树立“我的身体我负责”的意识,近年来我国的胃癌发病率逐年增高趋势,这和现代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比如大量长期食用腌肉、熏肉、烧烤类食品以及熬夜吃夜宵等都有关系。偶尔吃吃没关系,但要注意度,身体是自己的,如果不听医嘱、延误了病情,到头来误了的还是你自己,不要怪别人。

     点评三:老陈现在还有救吗?

     说了这么一大通,我们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上面,老陈,虽然病情已至此,还有没有得救?

     胃癌Ⅲ期,对于此类患者,如果任其发展,不接受手术,肿瘤会进一步生长、转移,肿瘤引起的大出血、消化道梗阻、恶病质等均严重危及生命。因此,如果术前评估可行手术治疗,建议尽早进行根治性的手术,如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相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胃癌Ⅲ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不会太高,水平较高的胃癌诊治中心可达到50%左右。需要提醒的是,很多老百姓以为胃癌手术就是简单的切胃,其实不然。切胃很简单,但是要把胃周围诸多血管旁的淋巴结也清扫干净,却是个很精细、很复杂的手术。在我国,因为目前外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制度及肿瘤治疗的准入制度还不如西方国家那样完善,故此不同的医疗单位外科技术水平仍然良莠不齐,建议类似患者要去专科医院或大医院的胃肠外科专科接受规范的胃癌根治术治疗,不要盲目求医。

     结语:不管你是健康还是已经生病了,最后要提醒大家,面对医生,要抱着对每个专业都尊重的态度;对自己,要树立“我的身体我负责”的意识,避免成为下一个老陈。

     (来源39健康由消化病科普编辑整理)

     本期主题词:胃癌预防

     想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