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息肉该如何处理---消化病公益科普0185贴
2015/1/27 9:30:28 兰世亭

    

     息肉泛指一切空腔脏器向腔内突出和隆起的病变。任何消化道粘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均可称为消化道息肉,但病理上却有许多种,可以是腺瘤,也可以是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和修复性反应,或是局部猫膜的增生和肥厚,或者是癌肿。肉眼上看来同样是一个息肉,实质上却是不同的疾病。不同性质的息肉,预后和处理绝然不同。

     总的来说,消化道息肉是恶变率较高的疾患,属癌前病变之一。特别是直结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恶变的倾向更高。一般而言,息肉的恶变率因息肉的种类不同而异。非肿瘤性息肉不易癌变,而肿瘤性息肉易癌变;不伴异型增生性息肉几乎不癌变,而伴异型增生性息肉癌变率较高;若是以恶变率高的息肉,则需要及时切除,以绝后患。

     【胆囊息肉】:在B超的描述上通常会有该息肉的基底是宽还是窄,是否有血液供应、是多发还是单发。那些有血供的息肉多为乳头状瘤或腺瘤,如果息肉有蒂,就象个带把的樱桃可以在胆囊内摆来摆去,则可放宽心,如果是宽基底的,象小馒头一样牢牢地附着在胆囊壁上,则应警惕是否为恶性。此外,如果息肉的直径超过1cm,其恶变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符合胆囊切除指征的应及时治疗。

    

     【结肠息肉】: 从病理学的角度出发,息肉的类型主要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根据不同类型,肠息肉的癌变率从3%~30%不等,大多数的结肠癌都是从肠息肉转变过来的。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相对较高。肠息肉容易被忽视,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等器械检查。肠息肉的早期确诊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及时治疗能使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70%~90%。

    

     【胃息肉】: 胃息肉较少见,胃镜检查报告约占2%一3%,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

     目前较一致的分型方法是将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炎性纤维性息肉及瘤样息肉或腺瘤(又叫真性息肉),前三类又称非瘤样息肉(假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占28%一75%,通常单发、无蒂,直径<2cm,为腺体增殖的结果。可发展成腺癌,癌变率为3.6%。与萎缩性胃炎有密切关系,79%的病人同时伴有萎缩性胃炎。

     2.胃底腺息肉占47%,发生于胃体底部,多发,无蒂,直径2一3cm。其特征是几乎总是发生于正常胃粘膜或HP阴性的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病人。53%以上的大肠息肉病病人有胃底腺息肉,常提示大肠腺瘤或腺癌的发病危险性增加。

     3.瘤样息肉或腺瘤占10%,通常发生于胃窦,单发,无蒂,大多直径>2cm。为癌前病变,21%以上的瘤样息肉可发展为腺癌,息肉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需要及时切除。

     4.炎性纤维性息肉占3%,通常位于胃窦,大多单发。镜下病变集中于粘膜下,与胃酸缺乏和低下有关,不会恶变,切除后也不会复发。

    

     在治疗方面,专家认为只要内窥镜检查所能到达的消化道部位,均可在内窥镜的直视下行息肉的圈套摘除或行电热、电凝切除,同时可以把切下来的组织进一步化验。内镜下切除无需剖腹,也不用切除病变部位的胃或肠,手术创伤比较小,得到一致认可。由于腹腔镜和胆镜的问世,有手术适应症的胆囊息肉也可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

     消化道息肉患者通过以上的治疗,一方面可以消除恶变的隐患,另一方面可以解除患者精神上的恐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