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需警惕炎症性肠病---消化病公益科普0325贴贴
2015/7/3 7:36:57 兰世亭

     还在读大三的小林3个月前出现腹泻,每天3-4次,起初以为是经常熬夜、爱吃大排档惹的胃肠炎,但多次口服抗菌素和黄连素等止泻药仍不见好转,直到出现大便鲜血使小林紧张了。经确诊小林得的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这种肠炎可不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拉肚子或者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引起的,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下面一起来认识一下。

     认识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特指引起肠道整体或部分出现炎症反应(如粘膜充血、水肿等)的一类疾病,包括两种具体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该病最高发的年龄是30到40岁,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反复腹泻、便血,在中国病例以轻度、中度最为多见,治疗预后好,用药不复杂。治疗以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为主要原则,并可配合局部用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均可消失。

     至于克罗恩病,它是以腹泻、腹痛和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多数人的治疗需用到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即使在病情缓解时仍需要用免疫抑制剂来维持。规范、持续地治疗是可以降低发作的频率,从而降低因反复发作而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几率,如肠梗阻、脓肿、瘘管等。(点击链接查看→图解克罗恩病)

    

     若有慢性腹泻伴便血的朋友,尤其是年轻人经久不愈者应多一根“炎症性肠病”弦,最好要检查明确不要太轻视,总是觉得没事儿,过几天就能好,往往这种忽视和大意会延误治疗。

     令人吃惊的是,2011年,在中山市进行了一次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已达到万分之三,且年轻人多见。

     遗憾的是,炎症性肠病目前还无法断根且易复发,其发病机理至今不是非常明确,目前认为这种病有遗传易感性,在不明原因的作用下导致免疫失调,最终导致肠道出现一系列的炎症病变,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无法治愈。

     可喜的是,炎症性肠病虽然无法根治,但规范治疗后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过正常的生活,前提是配合医生的治疗,尤其不可忽视在非发病期的维持治疗。

     治疗的关键是重视维持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是漫长的、持续终生的。患者是否积极配合治疗,直接决定了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常规的治疗在内科,当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腔脓肿时就需要开刀干预。可是外科的治疗并不能解除病患,对于炎症性肠病来说,病灶切除后的复发率仍很高,外科治疗后仍需转回内科继续积极治疗。

     在非发病期,仍应当坚持用药和随诊,这被称作“维持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的频率。但由于病人以年轻人居多,因工作忙碌等原因,许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痛”,症状一消失就自行停药了。结果,过不了多久,腹泻、便血症状可能便会再次出现。

     部分内容选自羊城晚报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