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黄疸,警惕胆管癌---消化病公益科普0380贴
2015/8/27 16:18:34 兰世亭

     超级玛丽之父岩田聪2014年6月被确诊患有胆管癌,虽然对外宣称在未出现症状时就发现了,并于去年10月底11月初的某日进行了手术,但2015年7月11日便死于胆管癌,从发现到去世,仅仅1年,胆管癌的发病为何如此隐匿迅速?

     简介胆管癌

     胆管癌就是起源于胆管的恶性肿瘤,根据癌肿部位,胆管癌常分为肝门部胆管癌、胆管中部癌及胆管下端癌。

     胆管癌的发生原因不明,但与胆管结石、肝吸虫、反复感染等因素有关。

     1.胆管结石

     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5%~10%的胆管结石患者将会发生胆管癌,说明胆管长时间受结石刺激,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可能与胆管癌发生有关。

     2.华支睾吸虫

     在东南亚,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吃富含亚硝酸盐食物习惯的人群,更易诱发癌症。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有报道认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癌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

     胆管长了肿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胆管堵塞,就像下水道被堵塞一样,胆汁不能顺畅进入肠道,主要症状表现为无痛性黄疸,大便颜色变浅,发病初期易误诊为一般的肝炎、肝硬化或传染病。

    

     应警惕的症状

     不论在哪一部位的胆管癌,早期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因黄疸而就诊,而黄疸是胆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症状,绝大多数的胆管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

     胆管癌引起的黄疸的特点是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少数人黄疸呈波动性。因此无论过去有无肝炎病史,尤其要注意黄疸的原因,务必搞清原因。

     只有很少一部分胆管癌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体重减轻、皮肤瘙痒、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就是胆管癌早期预警信号。

     胆管癌恶性度高,胆管癌化放疗效果不明显,外科手术是唯一可能的根治手段,但根治几率极低,术后总体生存率不到20%,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检查

     发现自己有早期症状,就应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唯一有效的手术治疗争取时间。根据病情,可以做以下四种检查。

     一、腹部B 超: 腹部B 超检查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胆管癌诊断的首要方法。

     二、腹部CT:腹部CT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符合率要优于B 超,它可显示胆管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局部扩散、血管有无侵犯、有无远处转移、胆管扩张程度及有无腹水等,对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三、核磁胆道造影(MRCP): 核磁胆道造影为三维立体成像,可显示整个胆道系统的全貌,在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上更加直观。

     四、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检查可以在电视透视下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胆道内流动及分布情况, 对胆总管下段开口有无梗阻,以及部分梗阻还是完全梗阻的诊断较CT更准确和直观。PTC对区分是肿瘤、结石还是炎症引起的胆道梗阻价值较大。

     临床发现,与胆管中部癌和胆下端癌相比,患肝门胆管癌的患者约高达50%至70%,而肝门胆管癌引起的黄疸属于梗阻性黄疸,可首先行B 超检查,如发现肝脏血管有扩张,再经检查CT 和核磁,以确诊瘤体的大小、位置,制订治疗方案,是否切除肝脏及其切除程度,是否切除血管及进行血管重建等,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预防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胆管癌的发病原因,但可以提高个人的健康与防病能力

     一、合理调节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吃未熟的淡水鱼虾,多食易消化吸收并富有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高脂肪食物。

     二、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没有特别好的预防方法,只能定期体检,出现症状或不适积极检查。对于患有肝吸虫病、胆管结石、硬化性胆管炎等,应进行相关检查并合理治疗,降低胆管癌发生风险。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