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与遗传的关系大吗?
2016/7/3 18:22:49 兰世亭

     “大肠癌会遗传吗?”不少患者家属会问到这个问题,本文讲解一下大肠癌这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与遗传的关系。

     简单来说,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明确的遗传现象,其子女大约有一半的概率会得此病,而得了此病若不在年轻时就做手术预防性切除大肠,其今后患大肠癌的概率几乎为100%。

     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只占所有大肠癌中的约1%~2%,是少见病。

     而绝大多数大肠癌呈散发性,没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只有大约20%左右的大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现为发病年龄较早,例如40多岁时。

     举个例子,前中国女排主力队员陈招娣因直肠癌晚期去世。而陈招娣的父母、两个姐姐以及弟弟也都是因为肠癌去世。

     有遗传倾向,但还与后天密切相关

     大肠癌虽然有家族积聚性和遗传倾向,但它不像有些遗传性疾病那样,如果父母发病,子女就一定发病。

     因为大肠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即使两个人的遗传背景完全相同,但是如果他们接触的环境不同,那么他们发生大肠癌的概率也不一样。

     肠癌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与相似的易感基因和饮食习惯有关。一个人的基因天生的,无法改变的,而饮食生活习惯是我们自己可以调控的。

     例如多吃新鲜食物、控制体重都是我们可控的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手段。

     家里有人得肠癌,不必紧张,大肠癌可防可治,家中有人得了这种肿瘤其实也是给家里人提了个醒,要注意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注意体检了。

     有句话叫病从口入,用来形容肠癌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肠癌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吃出来的病。大城市居民偏好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是比较明确的易患肠癌的生活方式。

     换一个角度看,肠癌也可以说是拖出来的病。据调查数据显示,一大部分肠癌患者早期曾把便血误以为是为痔疮、肠炎等疾病。

     因为肠癌的一些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也常会出现如便血、大便习性改变等症状,和痔疮的症状很相似,大多数人都不会加以重视,甚至归结为痔疮而简单地自己买药治疗,从而延误了病情。

     目前,I期肠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能治好,II期患者5年的生存率可达70%~80%,而III期患者5年生存率却多在50%以下,IV期患者5年生存率则不到10%。越早治疗才会有越高的生存率。

     如何从生活习惯上预防肠癌?

     告别高热量饮食,多吃蔬菜和纤维类的食物,多锻炼,既有利于预防大肠癌,还有利于减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少吃烧焦的食物、高温加热的蛋白质、腌制食品,其中都含有有明确致癌物。

     如何早期发现?

     1、肠镜检查:建议50岁以上的一般健康人群,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10年进行1次纤维结直肠内镜检查。

     如果肠镜发现有息肉,则建议每1~2年复查一次。高位因素多者可适当提前开始筛查的年龄,自己也应该有所防范意识。

     2、发现有便血、大便中有黏液、大便习性改变等,就要引起注意,去正规医院先做个简单的粪便潜血试验、肛诊可以初步判断,若有进一步需要做一次肠镜可以准确诊断;

     3、大便习性改变,是指大便习惯(指大便次数的变化以及腹泻、便秘等情况的不规律出现)和大便性状的变化(指大便粗细、颜色的变化);

     4、中老年人如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腹痛、贫血等,也要警惕;

     总结

     如果大肠癌患者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则会遗传,大约占所有大肠癌的1%,必须重视和治疗。

     如果大肠癌患者是林奇综合征,那么建议其亲属也要去做相关检查或检测,这种疾病遗传倾向比较大。更多可看:大肠癌会遗传吗,浅谈林奇综合征

     如果是一般肠癌患者,其亲属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上了年龄要去做肠镜检查。

     家族中有人得肠癌,其亲属中得肠癌的概率相对更大,其亲属就有了大肠癌的高位因素。

     但我们不必过于紧张,大肠癌的发生涉及多基因、多步骤作用,很多非遗传因素例如饮食、肥胖、生活习惯等在大肠癌的发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和有计划的体检才是理性、科学的做法。

     相信您还想了解:

     网上热议的19岁女孩患了什么罕见的遗传病?

     做好肠道准备是肠镜检查成功的一半

     每年50元筛查,大肠癌不再可怕

     大肠癌前传:大肠息肉

     红肉与大肠癌之间的恩恩怨怨

     大肠癌会遗传吗---消化病公益科普0678贴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