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诊:世界上真的有“解酒药”?
2017/1/31 18:48:35 兰世亭

    

     新春佳节,难免觥筹交错,举杯欢饮,大宴小宴总缺不了“酒”这个助兴佳品,醉到“断片”也是常有的事。

     甚至很多朋友怀着侥幸心理,尤其许多司机为了逃过酒精检测,认为喝了“解酒药”就不怕醉倒、伤肝。于是乎,众多标榜“10分钟快速分解酒精”、“解酒护肝”、“纯天然无公害解酒”等旗号的“解酒药”受到热烈追捧。

     然而,解酒药真的能解酒吗?它们究竟有怎样的功效?

     人体解酒的机制

     实际上,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三大途径,其中大约95%的酒精通过肝脏代谢分解。

     肝脏中有两种酶,分别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可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个过程被医学上称为“三羧酸循环”。

    

     通常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不少了。

     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的形式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会产生恶心、呕吐、头痛甚至昏迷等醉酒症状。

     此“解酒”并非彼解酒

     即使人体内上述的两种酶都足够,但是饮酒过快、过多,依然会超出肝脏自身的分解能力,也会醉酒。

     那么从这个机制来看,目前市面上无论哪种“解酒药”都不会有增强上述酶类的作用,因此也不可能起到加速酒精代谢的作用,“10分钟快速分解酒精”更是无稽之谈。

    

     目前市面上的“解酒药”并非真正“解酒”,没有一种是已被证实确有效果的。多数产品中添加了镇静剂、氨基酸与维生素等成分,提供的只是缓解头痛、头晕的作用。

     事实上,一旦酒精进入血液循环,要想快速地降低酒精含量,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基本不可能。

     对于酒精中毒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也没有特异性的解酒药物。酒精中毒症状较轻的,只是出现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症状的患者,往往采用静脉输注葡萄糖的方式缓解醉酒症状。这种治疗方法的目的,一是增加血容量稀释酒精浓度,二是为肝内的酒精代谢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加速酒精分解。

     此外,对于因酒精中毒出现乱说胡话、昏昏欲睡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片受体拮抗药,以起到“醒脑”、缓解中枢抑制等作用。

     三点温馨提示

     第一,喝酒前,吃饭吃五至七分饱,忌大量饮水,防止后面喝酒肚子太撑引起胃肠道负担太重。

     第二,切忌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更快,人更容易喝醉。喝酒前可适当喝点牛奶,最好是含糖的纯奶,可保护胃黏膜,减轻酒精对胃的直接刺激作用,蛋白质可以在体内合成人体需要的酶,促进乙醇分解。

     或者先吃点含油食物,如肥肉、蹄膀等,脂肪不易消化可保护胃部,防止酒精过快被吸收。同时,为了防止因为脱水而使盐分丢失,可适量喝些淡盐水。

     第三,酒后不能喝浓茶,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加剧头疼。可以喝点清淡的鱼汤或者吃些水果,补充氨基酸和维生素,对改善头疼、头晕有一定效果。

     最后我们一起来“敲黑板、划重点”: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保健品,都不能完全阻挡酒精对人体的损伤,尤其是肝脏的损害,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住自己,少喝甚至不喝!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