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慎输血
2017/2/4 16:08:21 兰世亭
秋高气爽的一个周末下午,我正在家中看书,忽然听到邻居李阿姨家传出阵阵笑声,我猜想一定是孩子们又回家看望父母了。
半年前,李阿姨被医院诊断为直肠癌,全家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家中已经很久没有笑声了。回想起那时,她女儿眼泪汪汪地向我咨询术中输血的事宜,对比现在术后恢复神采奕奕的李阿姨,我由衷祝福这重新找回幸福的一家人。
原来,李阿姨准备手术前,她的女儿专门找到我,请求我帮她妈妈“挑”一些“质量好”的血液,以便在手术中“补”给妈妈。
在很多人眼里,手术中会损失大量血液,更何况是这种切除癌症病变的大手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代医学表明,癌症病人一定要谨慎输血!
输血可能促进癌症复发
癌症病人的治疗多需采用手术、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技术。病人围手术期输血,化疗或放疗后骨髓抑制,以及肿瘤出血时进行输血,都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被认知和重视,传统的输血观念受到了挑战。
早在1982年,就有学者总结了122例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输血后癌症复发的情况,发现与未输血病人相比,输血病人的癌症复发率增加,5年生存率下降。之后,更多的学者发现,输血可以促使恶性肿瘤的复发。
目前尚不清楚输血促使癌症复发的所有原因,但输注异体血液后,受血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可能与癌症复发有重要相关性。
血液是由血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和血浆组成,当输注异体血液后,异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浆成分在抑制受血者免疫功能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许多研究表明,输血后受血者的血液中,担负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其功能也受到显著抑制;另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也降低。两种免疫细胞的数量以及功能的下降,致使受血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使残余的癌细胞迅速生长和转移,增加了癌症的复发率。
癌症病人应合理输血
尽管输血可以抑制癌症病人的免疫功能,增加癌症的复发率,但是对于围手术期的癌症病人而言,失血、输血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
围手术期癌症病人的输血不能绝对禁止,但应持谨慎、保守的态度,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果确有输血指征,应大力推广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癌症病人手术前输血
癌症病人术前有贫血时,输血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对于年轻、肿瘤分化好、早期癌症的低危病人,血红蛋白应维持在70~90g/L为宜;
2. 对于高龄、肿瘤分化差、晚期癌症的病人,血红蛋白应维持在100~120g/L为宜;
3. 尽可能输注少含或不含白细胞和血浆的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癌症病人手术中输血
癌症病人术中有输血指征时,可进行成分输血。我们的原则是:
当术中失血量达全身血容量的20%时,需要补充血容量以防休克。这时首先考虑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
当失血量达全身血容量的30%时,除及时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如果失血量达全身血容量的50%时,除及时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外,还需要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以及白蛋白;
当失血量达全身血容量的80%或以上时,除输注上述各种制剂外,还需根据病情补充血小板或血浆成分。
与此同时,癌症病人术中失血亦可采取稀释式自体输血,即对于术前血红蛋白大于或等于120g/L的病人,在手术前麻醉前后,先采血1500~2000mL,用血液保存液常温保存待用;随即给病人输注等量的胶体溶液,并在术中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待手术完成后再将保存的自身血液回输给病人。
该方法在临床实验中证明安全有效,但贫血、心肺功能差或肝病是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禁忌症。
癌症病人化疗后骨髓抑制与输血
多数抗癌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增大剂量可以提高疗效,但随之而来的骨髓严重抑制也成了临床医生的难题。
严重的骨髓抑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或粒细胞缺乏,进而导致严重的感染。
因此,除指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外,给病人输血改善严重的骨髓抑制状况,也是治疗的关键。输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对于骨髓抑制引起的严重贫血病人,可输注少白细胞和血浆的红细胞成分,如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2. 对于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病人,可输注少白细胞的血小板成分,如单采血小板或少白细胞浓缩血小板。
3. 对于粒细胞减少的病人,目前主张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只有在大剂量抗生素连续使用48小时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输注粒细胞。
术前为何要禁食
如何做好“造口”日常护理及预防并发症
手术后早期不敢动? 护士长四招教你正确活动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