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隐蔽的健康杀手
2017/10/13 9:00:00 兰世亭

    

     19世纪德国的Rudolf Virchow教授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他是研究血栓性疾病的先驱,国际学会将Rudolf Virchow教授的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

     血管就像自来水管和下水管道,如果管道里有异常的东西堵塞那么管道远方的没有水流或者水流不能顺利回流。人体的血管也是一样,血栓就像异物会阻塞血流。

     血栓形成就会影响正常血液循环,小范围或小血管的血栓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栓塞严重者或关键部位血栓可导致生命危险。

     相信大家听说最多的是动脉血栓,这种病常见于心脏上的冠状动脉、颅内动脉、颈动脉等,多数有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其实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更高,因为静脉血流速度慢,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1。据统计,静脉血栓占40%~60%,多见于肺、肝、肾及脑部,但只有11%~15%被诊断出来。

     危害其实不小,只是知晓的较少

    

     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

     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可能同样严峻,但缺乏全面客观的调研数据,加之公众知晓率低,掩盖了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

     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静脉血栓形成有三个关键因素: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具体来说,血管壁损伤包括外伤、粥样斑块;下肢长时间不活动,长期卧床、久坐、久蹲、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严重者等情况都是血流速度缓慢的原因;创伤、怀孕、肿瘤、手术后等情况下血液都是高凝状态。

    

     下肢血栓脱落会导致肺栓塞

     静脉血栓离我们并不远,最常见的是下肢静脉血栓。比如玩电脑、打麻将时间过长,起来活动后突然胸闷、气促甚至猝死,很可能就是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这个和长途旅行的“经济舱综合征”类似。

     需要注意的是,血栓并不是老年人专利,很多年轻人连续熬夜后猝死,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就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之一。

     下肢静脉的血栓在久坐时形成,起来活动后可能脱落随着血流进入心脏,在心脏的泵动之下,这些血栓会来到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患者可出现胸痛、气促、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在数十分钟内死亡。

    

     生活中如何预防静脉血栓

     生活中培养“防栓意识”十分重要。

     首先,在饮食方面,要多吃新鲜果蔬,减少肉类和油脂的摄入。如果饮食太过油腻,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吃得过多,不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

     另外,就是要动起来,运动能让血液循环加速。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动,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形成血栓风险大大增加。因此,一定要隔段时间就有意识地走动走动,如果在飞机、火车上受条件限制,也可做勾伸脚尖,同时配合提肛运动,对盆腔、下肢静脉回流很有帮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