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背痛,要留心脊柱骨折
2017/10/15 9:00:00 兰世亭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进程,目前老人家发生脊柱骨折的越来越多,绝经后女性中,X线片证明,至少有一节椎体骨折的人数比例有20%-25%,65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高达39%,男性约为13.1%。这和上了年纪后,骨质流失、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对健康的威胁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老年人一旦发生胸椎和腰椎的骨折,会出现持续的背部疼痛及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

     传统办法

     以往,骨质疏松症患者罹患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以卧床休息、止痛药物和背部支具支撑为主。

     颈椎骨折或脱位,压缩移位较轻的病人,用枕颌吊带在卧位牵引复位,严重者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的方法,复位后石膏或支具固定。

     对于胸腰脊椎骨折的病人,可仰卧硬板床上,腰部用枕垫起,枕垫正对骨折部位,保持脊柱处于过伸位。静卧2-3天后,骨折处出血停止,疼痛减轻及腹部胀气消退后,即开始腰部背伸肌锻炼。病人需卧床3个月,天天坚持锻炼,大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有时候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患者经过长期治疗仍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的则无法忍受止痛药造成的肠胃、肾脏不适,而且卧床时间太长,除了易有肺炎或是褥疮等并发症,更会加速骨质流失,导致更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若是骨折合并有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酸、麻、痛或乏力,则考虑以开刀实施神经减压手术或合并脊椎内固定手术。但因病人大多有骨质疏松,所以采用金属钉、金属板内固定的效果并不好。而且,这类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危险性较高,且昂贵的植入材料将大幅度增加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人工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

     人工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就是用来治疗这类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这种手术是一九八七年法国人Herve Derramond首创,在1990年代,美国也开始引进这种手术,来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

     近几年,我国也将该技术广泛应用在各种因骨质疏松而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人身上。其它因原发性或转移性椎体肿瘤而引起的脊椎疼痛与脊柱不稳,也可以此法治疗。

     目前,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多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施行手术时,病人需俯卧,不需插管全身麻醉。在局部麻醉后,将骨针经背部的皮肤穿入骨折坍陷的椎体,透过X光机的的影像导引及定位,精确掌握骨水泥的注入位置、方向和注入量,骨水泥可增加骨头的强度及稳定性,使塌陷的锥体重新“站起来”。一般治疗的时间大约在一小时内,病人的疼痛可以很快缓解。

     手术也能够达到微创的目的,皮肤上只留下数个穿刺针孔,伤口不需缝合,待骨水泥硬化后,病人即可平躺休息,如状况稳定,手术当日或隔日即可在支具支撑下下床活动,恢复情况好的可以直接出院。

     这种手术可以迅速缓解疼痛,因而可大幅度减少止痛药的用量;术中不使用全麻,手术风险低;手术无需使用金属钉、金属板等特殊手术植入物,所需费用也少。但是,本手术可能发生骨水泥外漏,但绝大部分都比较轻微,对身体并无危害,其他如伤口感染、骨水泥过敏则相当少见。

    

     人工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实为骨质疏松合并压缩性椎体骨折引发严重背痛病人的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病人不再需要长期卧床,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也可大大提升生活质量,更可免去传统开刀实施椎体内固定术的危险。

     然而,此手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骨质疏松的问题已经可以不去理会,患者仍必须接受适当的药物及康复治疗,以加强其骨质密度及强度,减缓骨质疏松,才能预防脊椎骨折的发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