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甘情愿地掏钱,还生怕掏得太慢,你的焦虑正在被他们变现!
2017/9/9 新华每日电讯

    

    

     要点 | 一分钟速读

     ★ 所有在教育里挣大钱的公司只有一个商业模式,就是最大程度地发现、制造、利用和变现家长的焦虑。

     ★ 在一切商业操作的背后,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这个规律就是——只有这样才能挑动、利用作为家长的你那已经到达极限的神经。

     ★ “培托”:如果没有巨大的利益刺激,哪个家长可以闲到一天到晚分析各类数据,哪个家长能够说出一套套要去培训的道理。无非是用一组组数据来掏空你的钱包,让你心甘情愿地掏钱,还生怕掏得太慢。

    

    


     来源: 长沙教育(ID:csjy_wx)

     一、我们的焦虑过剩了

    

     世上最难做的两件事分别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把别人的钱掏到自己的口袋。前些天,名校毕业生李文星陷入传销组织殒命的新闻,不断地刷爆我们的朋友圈。在为李文星扼腕叹息的同时,我惊讶于那些组织传销的恶人却将最难做到的事情都做到了。并不是传销组织有多么厉害,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焦虑过剩。

     传销组织能够成功,利用的是人们对于成功、对于发财的焦虑情绪,用一个个美丽的泡沫来麻醉你,让人无法自拔。

     二、培训行业的“温柔一击”

     有一种骗局,我们见得多,也深恶痛绝——诸如医托。医托的惯用伎俩是套近乎-同病相怜-大献殷勤-贬低正规医院-介绍所谓“专家”。全套功夫下来,尽管他骗了你的钱,你还对他千恩万谢,仿佛出门遇贵人、运气好。

     但是,有一些骗局,我们遭遇得虽然多,却根本没有察觉。《李一诺:我不是女神,世界可笑又怎样》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其实,所有在教育里挣大钱的公司只有一个商业模式,就是最大程度地发现、制造、利用和变现家长的焦虑。

     我们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道理,但可怕的是——那些丑恶的人,不光是骗你的钱财,还要扮演你的救世主。

    

     三、教辅取名就是一场营销大戏

     有一则笑话是这么说的,有本书名叫《How to change your wife in 30 days》,一个星期之内卖出200万本。指导作者发现,书名拼写错误,正确的应该是《How to change your life in 30 days》。改正后,整整一个星期,只卖出3本。

     虽然这仅仅是个笑话,但背后的道理却很惊人。当今,有不少教辅材料,诸如《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高考必刷卷》《高考必刷题》《作文素材必考60题》,光从书名上就在制造焦虑和恐慌。

     别以为,这些书名是随便起的,在一切商业操作的背后,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这个规律就是——只有这样才能挑动、利用作为家长的你那已经到达极限的神经。而通过这样的书名,以往高三年级一年里需要购买的教辅,理所当然地成为三年的必备,那些必刷的题、必考的资料自然成为你的案头必备。

     因为,“万一别人都买了,我没买,岂不是吃亏了?他们一次次成功利用你的这种焦虑,而他们则赚得盆满钵满。

    

     四、“培托”的网早已撒好

     寒暑假或其他节假日,身边不少的朋友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确实没时间照顾孩子,但不少人却是“我也不想啊!”看多了看看网络上、论坛上、朋友圈里那些论述培训如何如何重要的文章,那些曾经坚定不送孩子培训的家长,也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顶不住压力。

     就是那些不断鼓动你去参加各种有用或者无用培训的无良者,就是“培托”。他们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想躲也躲不了。“培托”的盈利模式,和医托如出一辙。借着这个思路,我们来揭一揭他们伪善的面具。

    

     首先,他会聚集在一些家长社区、论坛,或者办着自己的公众号。你本是无心闲逛,或者是真心求教而来。然而,这些“培托”却躲在角落里,认真观察你,关注着你的钱袋子,通过你的一句句发言研究着你。

     其次,他会假装和你一样——是一名担忧的家长,处在孩子教育的十字路口、成长的关键时刻,不断向你诉说它是如何地焦虑、担忧,好像你们就是同病相怜。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无论自己多么劣势,对于那些比自己更“惨”的人,都会下意识地接受和同情。等你们站在同一阵线后,你天然的抗拒、排斥心理就会自然消失,甚至将他们看成自己的同类。你与它以及一个个的它,便成为了一个新的“群体”。群体心理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无论多么高学历、多么智慧的人,一旦进入群体,就易于轻信,容易受到暗示。

     第三步,这些“培托”会告诉你“学校老师都是上课不讲下课讲”“素质教育行不通,还是要靠考试”“学校和老师根本就不负责任”,把体制内的学校贬低到一塌糊涂,把体制内的教师形容成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恶魔。他们是那么的“大义凛然”,充满“正义感”是如此具有吸引力、煽动性。

     最后,收网的时候到了,因为你仅剩的理智已不多。它会告诉你自己那头头是道的分析,它善于用数据说话,用隔壁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甚至自己孩子的成功来告诉你——必须要去培训,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培训,要去某某某培训机构培训。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没有巨大的利益刺激,哪个家长可以闲到一天到晚分析各类数据,哪个家长能够说出一套套要去培训的道理。无非是用一组组数据来掏空你的钱包,让你心甘情愿地掏钱,还生怕掏得太慢。

    

     五、孩子真的需要那么多培训吗?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对方太过精明。那些无良的商业机构,以最大利益为追求,不要寄希望于他们身上流淌任何道德的血液。因此,发现焦虑、制造焦虑、利用焦虑,并且变现我们的焦虑,他们是专业的。

     有网文称,自己一个月三万收入,却养不起孩子。我窃以为,每个月三万元的收入,养不起的是我们的焦虑,更养不起那些苦心发现、制造和利用我们的焦虑的人和机构……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我们焦虑于孩子的未来,焦虑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更焦虑于做人群中那少数的几个,甚至是唯一的一个。我们被裹挟在他们制造的焦虑之中,难以特立独行。

    

     但是,除了自己,没有谁是我们的救世主。今时今日,我们掏钱之前,请再认真想一想,这样的购买行为是理性的吗,自己和孩子确实有需要吗?

     延伸阅读

     你不是焦虑,而是急功近利

     大家都为房子焦虑的时候,我想谈谈信仰…

     为什么越努力就越焦虑,为什么努力不能带来快乐?

     你焦虑的根本原因,就是急于过“标配”的人生

     三败俱伤的时代病: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空心的孩子

     毕业20年后再去参加同学会吧,你的育儿焦虑有望显著降低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实习生马建东 | 校对:赵岑

    

     钱不好赚,不要乱花!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每日电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