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景漂”寻梦景德镇(附炫酷裸眼3D灯光秀)
2017/12/8 新华每日电讯

    

     首发:12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白旭、吴锺昊、沈洋

     陶溪川光影秀(新华网)

     加拿大艺术家特伦斯·拉扎罗夫已经是第六次到景德镇了。在西方,或许很多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并没有听说过这个江西小城,但是对于74岁的拉扎罗夫来讲,这是他的圣地。

     “每个爱好瓷器的人一生中至少要来景德镇一次。”他说。

     在西方的语言中,“中国”和“瓷器”有着相同的拼法,而在中国,“景德镇”几乎是瓷器的代名词。

    

     盖博天(图中立者)在自己的工作室内请当地的朋友聚餐。摄影:记者胡晨欢

     景德镇“水土宜陶”。一千多年前,因为这里精良的贡瓷,宋真宗以年号“景德”赐名。

     “千百年来,景德镇制瓷的工艺像窑火一样延续。”62岁的原光明瓷厂党委书记刘火金说。

    

     众多游客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参观传统手工制瓷技艺。 (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曾经的荣光

     进入景德镇,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个城市与制瓷之间的联系。街上的路灯杆都是青花瓷造型,上面的盘龙或亭台是景德镇瓷器的经典图案。横跨昌江的桥上有72尊铜雕塑讲述制瓷的72道工序。

     “景德镇的制瓷业明清时达到鼎盛,有10万工人。”刘火金说。

     行业唯一一次停滞是抗日战争期间。“1942年日本飞机轰炸很厉害,很多窑房被炸垮了。”他说。当时景德镇制瓷业发达,烟囱就有500个,因此是个明显的轰炸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陶瓷之都迅速重拾了以往的辉煌。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要烧制一批瓷器,于是找到了景德镇的厂家。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景德镇专门设计生产了一批作为元首接待使用的杯子。

     后来这款被称为“尼克松杯”的金菊造型杯子受到人们欢迎一度供不应求。80年代时中国想给各驻华使馆赠送一批带有国徽的瓷器,也选择了景德镇。

     “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有4万陶瓷产业工人,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瓷业最辉煌的时期,景德镇的产业工人达到6万,而当时全市市区的人口才10多万。”刘火金说。当时几乎景德镇的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陶瓷相关的工作。

     “那个时候当干部的都愿意转行做陶瓷,还有记者、播音员,也到瓷厂工作。”他说。“在瓷厂一个月比那些不错的工作都能多挣3块多钱。”那基本上是当时一个人在景德镇半个月的生活开销了。

     而景德镇的瓷器在全国都很受欢迎。他有一次去上海,带了一些瓷器,本来是送给朋友,但是有个当地人执意要买。“那个时候(景德镇瓷器)很难买到,外地买需要批条子的。”刘火金说。

     同时景德镇的瓷器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由瓷器出口公司统一负责,不论是欧美、东南亚还是中东都有景德镇的产品。

     然而这种辉煌到了上世纪90年代走到了尽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景德镇的工厂每况愈下,瓷厂纷纷关闭,工人下岗。曾经生产过“国徽瓷”的宇宙瓷厂坚持到了2002年9月,也不得不宣布停产。

    

     黄薇和她布展的宋代国宴图复原展(新华社胡晨欢摄)

     今日的蜕变

     段建平今年45岁,他清楚地记得这个转变。

     “我家有不少亲戚在景德镇瓷厂里面工作,好的时候我很羡慕他们,逢年过节他们就会给我们带一些瓷器。”他回忆说。后来瓷厂不行了,“一提起来就是下岗工人。”他说。

     段建平后来成了一个记者。他分析说,缺乏创新是景德镇瓷器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0年,艺术家李见深创建了三宝国际陶艺家村,每年都吸引100多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的海外艺术家到那里创作、交流。

     “在这里我可以遇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特伦斯·拉扎罗夫说。

     他也看到了景德镇的改变。“我第一次来是2003年,当时在街上很多孩子跟在我后面,因为他们没有见过外国人。”他说。“现在景德镇是一个大城市了。”

     他在三宝村一处鸟语花香的工作室中练习中国水墨画的时候,来自澳大利亚的格莱妮丝·埃文斯则学会了吹釉工艺。“我来这里希望感受多种文化,为创作寻找灵感。”她说。

    

     景德镇“逸沁堂”工坊的创始人柳诚在观察工人画瓷。(新华社记者刘茜摄)

     国内的人也有不少到景德镇创业,比如30岁的柳诚。他家有一个做茶盘的企业,因此他7年前离开了家乡浙江台州到了这里,希望做茶具以完善产业链。

     “一共投了1000多万。”他说,“这里有手工业制造基地,相比德化等地工业化的瓷器制造,这里创业成本没有那么高。”

     目前他的“白玉唐”已经小有名气,产品的种类也逐渐增加,在青花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釉上的瓷器,有了自己的设计团队,去年还引进了机器生产线。

     段建平2015年再次转向陶瓷。2015年他放弃了在报社的工作,成立了闲云居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闲云居”的凤凰梅瓶(新华社发)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瓷器的设计和制造中融入当代审美的气息,融入时代元素。”他说。他们在传统的青花图案中加了金色,使瓷器成了轻奢产品。

     在闲云居的院子里有一棵很粗的梧桐树。《诗经》中曾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此后有了“凤栖梧”的说法。

     “因此我们设计了凤凰的图案,成了闲云居的经典。”段建平说,“技艺上要传承,设计审美要创新,这样才能和时代接轨。”

     创新后的产品受到欢迎。“我们现在接到的订单多到我们做不完。”他估计今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000万元。

     目前景德镇有三万“景漂”,办起各种工作室和作坊圆自己的创业梦。他们不仅在瓷器的造型上创新,更丰富了其用途,从首饰到钟表,为古老的工艺注入了活力。景德镇的陶瓷业去年产值达到366亿元,是十年前的八倍多。

     景德镇陶瓷大学老师黄薇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变化。“任何一个对中国文化有情结的人都很难容忍景德镇没落下去的。”她说。

    

     黄薇农闲之余站在窗边品茶(新华社胡晨欢摄)

     未来的传承

     黄薇曾经在北京大学读考古研究生,2004年她第一次来到景德镇。“小学时我就听说过景德镇,当时一个来过的同学告诉我这里遍地是瓷器。”这位35岁的研究者说,“来的那天,我坐在出租车上,看着这个城市,感觉好像上辈子来过。”

     她很快爱上了景德镇和那里的陶瓷文化。“挖瓷片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在和古代对话。”她说。

     实习的过程中,她接触到了很多当地的人,惊诧于他们对景德镇的不了解。“我问当地百姓哪里有瓷土矿,竟然没有人知道。”她说。

     后来她放弃了北京,选择到景德镇工作。2014年她决定和丈夫到进坑村去居住,创立了东郊学堂。那里距离景德镇市中心八公里,是宋代古窑遗址所在。

     在那里,她流转了240亩土地,种植水稻、菊花,打造自己心目中“采菊东篱下”的宁静田园。她出售作物获得收入,发展文化旅游和举办文化沙龙让更多人了解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瓷器承载了中国书法、绘画和手工艺。因此景德镇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她说。她希望东郊学堂可以成为一个以宋瓷为基础的文化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了解和探讨景德镇陶瓷爱上中国文化。”

     “景德镇是值得呵护的。”她说。因此他们不仅保留了砸碎瓷石的水车和古代的窑,还从别的村子搬来了废弃的车辙石板复原了500米的运送瓷石的小路。“我们是要留下景德镇的文化遗产的灵魂。”

     去年,一些景德镇废弃瓷厂的老厂房再次热闹了起来,在那个被称为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街区的地方,高高矗立的烟囱旁,曾经的厂房成了工作室、画廊和餐馆,游客和艺术家络绎不绝。

    

     陶溪川的创意集市(新华社发)

     当年率先生产“国徽瓷”的宇宙瓷厂被改造成了陶瓷工业博物馆,里面有最早采用煤燃料的老窑房、带着工业化印记的机械设备、十大瓷厂成立的批文和信笺以及一些和瓷工记忆有关的物件。很多经典的陶瓷制品也被陈列在展柜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们曾经点缀着千家万户的厨房和客厅。

     刘火金说陶溪川是“利用陶瓷工业遗产的典范、探索老城保护和城市转型的典范”,尽管他的光明瓷厂仍是一片荒凉。

     他现在正在整理资料,帮助瓷厂旧址申请国家工信部的工业遗产保护项目。“希望能把厂址保存下来。”他说,“让以后的人也能看到景德镇的变迁。”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评北京清理天际线:人心比天际线更重要

     怎么给领导排座次?这组图一看便知(公务员必读)

     我们还能拥有父母多少年(值得所有人深思)

     饭局真能拓展人脉?其实你只是在浪费时间

     “中央很好,基层干部很坏”的怨念是怎么形成的?

     豆瓣打9.3分!这部催泪动画已锁定明年奥斯卡!

     人民日报批机关病:写材料“稿来稿去”搞坏文风

     这些日常漫画,道尽你说不出口的话

     紧急通知!微信支付宝这两个功能很危险!

     十九大报告蕴含哪些公文写作技巧?(公务员必读)

     人民日报公布一批易错字,看第一个就不敢说话了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刘新华 赵岑

    

     千年瓷都窑火正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每日电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