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真正懂行的老领导:东北困境的症结究竟在哪儿?出路在哪儿?
2018/1/5 新华每日电讯

    

    

     首发:1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作者:张国宝(曾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等职)

     近期,一段黑龙江亚布力阳光度假村董事长毛振华“雪地陈情”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毛振华对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有关工作提出质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北经济怎么了,再次成为社会焦点话题。人们比较容易指出的原因是:改革不够深入;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地方官本位意识较强;有了事不是去找市场,而是去找政府;凡事讲究托人情;营商环境差;外向型经济不发达;投资不出山海关等。

     不容否认,这些问题确实客观存在。然而,此前数年,这些弊端也客观存在,但当时东北经济增速仍位于全国第一梯队。寻根究底,东北经济结构的特点,才是今时今日东北经济困局的症结所在。破解东北之困,也应当培育企业家精神,对症下药,综合整治。

     东北地区曾为新中国建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板块。如今,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大,不能只顾着批评指责,自丧志气,还是应该看到东北产业结构的优势所在,看到东北地区各级政府直面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时刮骨疗伤的勇气与实实在在的努力。

     我们究竟该如何理性看待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59期议事厅,新华每日电讯邀请新华社记者和专家撰文,为东北振兴共同出谋划策。

     策划:刘晶瑶

     从统计数据看,2003年至2012年是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段时期,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四大板块中的比重保持在一个重要位置,个别年份东北经济的增速曾一度位于四大板块之首。

     东北经济下行拐点始于2011年,最为困难的是2016年,辽宁负增长,吉林、黑龙江两省增速分别居全国第25位和29位。所以外界出现了“东北经济断崖式”下滑的呼声,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东北经济到底怎么了?人们很容易指出的原因是:改革不够深入;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地方的观念,官本位意识较强;有了事不是去找市场,而是去找政府;凡事都需托人情;营商环境差;外向型经济不发达;投资不出山海关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

     记得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初期,中组部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联合在哈尔滨召开过一次厅局长以上干部会,宣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我在会上讲到,振兴东北要学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从移风易俗开始,能不能今天中午吃饭不要转桌子敬酒?结果中饭开始,大家都很不自在,一个女同志首先“打破僵局”,说我是女的可以例外,给张主任敬杯酒,结果一会儿会场大乱,又开始了转桌子敬酒,可见移风易俗之难。

    

     典型的东北风光 (视觉中国)

     外国人吃饭AA制,东北人吃饭抢着付钱,结果老板只好随便抓一个付钱,还是个没带钱的。东北人豪爽,讲义气,地大物博,不在意这仨瓜两枣的。这点交朋友不错,但用在经商上就不够精明了。这样的例子很多,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思想观念来改变。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问题在2004年至2012年也是存在的,为什么那时的经济增速会比现在高?就事论事讲,东北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还是东北经济结构的新特点造成的。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和自然禀赋,东北经济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大。在第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8年中,国内外经济大环境正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装备需求量大,这对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东北经济结构是利好。

     例如第一重机厂那段时间,钢铁设备、核电设备订单充裕,如鱼得水。大庆油田也是一样,那时国际原油价格每桶一百多美元,大庆日子好过,对黑龙江税收贡献也大。东北的钢铁厂、煤矿也是同理。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但是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滑,从过去的9%~10%下降到6%~7%,东北的重化工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而经济结构的转换又非一朝一夕之功。

     加上煤炭价格下跌得厉害,电力市场疲软,在黑龙江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能源板块高速下滑,即便其他产业的产值增加了2000多亿元,也就刚刚能弥补能源下滑的部分,经济增速当然就没有了。

     农业对黑龙江经济也举足轻重。水稻产量520亿斤,对全国粮食安全贡献巨大,但是如果水稻价格一斤差一元钱,影响就是520亿元。

     还有受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核电发展明显减速,承担核电设备制造的一重、哈电,原来是优势,现在成了受影响最大的企业之一了。

     还有2010年从保护东北黑土地生态环境出发,我们制定了大小兴安岭停止砍伐、经济转型的决定,“木头财政”没了,靠吃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仅伊春一市,财政收入降到14亿元,而财政支出要127亿元。对全国、对东北、对黑龙江全局,长远看,战略上是好事,但对于经济增速肯定是个负面数据。

     这些因素的叠加会对黑龙江经济增速产生重大影响。别的地方影响有没有?也有,但对黑龙江经济结构而言,影响更大。

     伊春的经济转型,大庆的经济转型,黑龙江乃至东北的经济转型,要给东北、给黑龙江时间,多帮助他们转型。只说些批评的话,丧气讽刺的话,甚至是风凉话,只会自丧志气,也不完全符合实际。我历来不主张以GDP增速排座次、论英雄。

     但是这样我们就能说东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没有贡献了吗?显然不能。

    

     黑龙江伊春的湿地

     中国国土辽阔,各地区经济结构、经济基础、自然禀赋不同,如果都以GDP增速排座次,互相攀比,那主体功能区的思路就难以贯彻。以对外开放程度而言,广东毗邻港澳,上海面向太平洋,联结长江经济带,东北毗邻朝鲜,但东北的对外开放就一定要和东南沿海相比吗?我看没有可比性。东北更多承担着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

     所以,对东北GDP增速下滑,也要做主客观的实事求是分析,不要丧失信心。我看黑龙江对国家的贡献其实很大,一、二、三产业结构也有比其他省市优越的地方。

     例如黑龙江第一产业占比高达17.5%,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大省之一。但农产品价格不高,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路过富锦市参观了一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公司,公司仓储了422万吨粮食,主要是大米、玉米,号称可供全国13亿人口吃10天。像这样的粮食公司黑龙江还有七八个,这就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

     黑龙江也好,东北也好,过去也不是没有轻纺、家电工业。例如哈尔滨亚麻厂是苏联援建的156项之一,海伦糖厂是中国最大的甜菜糖厂,佳木斯造纸厂是亚洲最大的造纸厂……但现在都垮了,为什么?

     营口在改革开放之初领风气之先,当时友谊牌洗衣机是第一大品牌,还有沈努西冰箱,现在与南方的家电厂相比,早已名落孙山了。为什么?是东北这块土地不适合轻纺、家电工业发展吗?

     产业的兴衰、发展是靠企业家精神,靠市场氛围,靠自然禀赋来选择的,平心而论,这方面东北和南方比的确有差距。

     东北的粮食加工业产业也值得我们反省。台湾的一个旺旺食品,一点点粮食膨化后能卖那么多钱,可见我们脑筋动得还不够;东北有那么多葵花籽,可是却鲜有瓜子的品牌,连傻子瓜子都不是东北的;在吉林,我们曾经扶持过皓月牛肉、大成玉米深加工,但普遍经营得不好。

     所以东北不是没有轻纺工业,是如何让轻纺工业能在东北黑土地上成长。我们要营造好的营商环境,否则都是空谈。我的确看到有外资、港资来东北办粮食深加工企业,结果的确有流着泪走的。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东北也有许多高科技的优势产业,起步时全国领先,但总做不强,做不大。例如沈阳的新松机器人,许多年前就是依托中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发展起来的,在全国绝对领先,但这么多年了,发展总有些不如人意。

     金融业的问题也不小。在第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东北金融是失血型的。因为银行是嫌贫爱富的,东北的坏账多,信用不好,所以银行存款在东北是净流出的。越需要钱的地方越没钱,导致越富的越容易搞到钱,穷的越来越没钱。

     前段时间的40人金融论坛期间,人民银行副行长殷勇做了个短短的调研,就发现黑龙江省贷款余额是1.9万亿元,40%多是涉农贷款,说明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但对比贷款利率呢?黑龙江贷款平均利率是6.2%,比全国的平均利率高0.49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利率7.36%,比全国涉农贷款平均利率2.75%高出很多。我听后大吃一惊。

     我们的金融如何来降低融资成本,帮黑龙江,帮东北来降低经营成本。东北经济有问题,金融业也有很大责任。

     最后我还要讲一下,在东北经济的改革中,央企应承担重要责任。东北经济振兴更要期待央企深化改革,而不只是组织上的分分合合,人员上的调来调去。

     (本文为2017年9月张国宝在“2017东北科技金融与产业振兴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相关阅读

     优化东北营商环境关键在“人”

     盘和林

     这几年,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严峻挑战很多,围绕东北振兴的话题,国内专家学者的分析汗牛充栋,开出的药方也是千差万别。

     但是,包括东北地区的官方在内,大家基本有一个共识,就是东北地区整体营商环境欠佳。正因如此,毛振华的“雪地陈情”虽然还有待进一步核实,但却迅速引起社会共鸣。优化营商环境的老话题,也再次成为振兴东北的新热点。

     应该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已经是全国上下的共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道理都懂,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东北地区各级政府也都在下大力气推动辖区内的营商环境改善。但为何还有类似“亚布力事件”发生呢?

     笔者认为,营商环境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软指标,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优化“人”,尤其是要以负面清单等强有力的措施把软指标细化成责任到“人”的硬约束。

     优化营商环境是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去年,曾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李克强总理接连三次提到一个词组:“优化营商环境”。在2017年6月13日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总理加重语气对与会人员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为什么总理一再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呢?这是因为我国营商环境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我国营商环境排名不仅落后于发达经济体,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可以说,营商环境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总理将营商环境直接联系起来,用心良苦。

     研究发现,好的营商环境实实在在能提升生产力。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在更透明的世界里营商”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治理环境使开办企业需要的时间减少10天,就会使投资率增长0.3个百分点,GDP的增长率增加0.36%。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经济发达的省份,往往都是营商环境好的地区,如浙江、广东等。相反,差的营商环境必然影响到社会生产力。这也是“雪地陈情”引发广泛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背景。

     其实,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这一问题上并非认识不足,而是基本做到了直面问题,出台了不少政策,并不乏刮骨疗伤的勇气与实实在在的举措。

    

     翻开2017年东北三省政府工作报告,优化“发展环境”成为高频词汇。2017年以来,东北三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检索媒体相关报道,黑龙江省成立了全国首家省政府企业投诉办理机构,已处理解决了一大批涉及政府部门违约失信、不当干预、“三指定”等违规违法问题;2016年底辽宁省通过《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将2017年定为营商环境建设年;为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办事难”等问题,吉林省2017年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制订25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但类似亚布力事件并非完全孤立的个案,也不单单是存在于东北地区,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在于,营商环境属于投资软环境范畴,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更多时候只是一个软性指标,说起来都是至关重要、高度重视,但一到实际工作时却很容易被化为无形,具体到政府官员来说,营商环境不如实实在在的GDP等政绩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被忽略被轻视。

     同时,营商环境牵涉到的环节、部门和人员又很多、很复杂,甚至连投资地的民风民俗、普通农民都是营商环境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换句话来说,破坏营商环境的“风险点”很多,而约束力却不强。而一旦某一个环节、某一个人出了问题,都是企业家实实在在的“痛点”,一个个小“痛点”就会聚集成“雪地陈情”。

     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时,就是要把党中央国务院所倡导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企业家精神”落地,以恪守契约精神、法治精神为核心出发点,制定出围绕企业投资、营运过程中的产权、经营权等全过程的具体的、细化可操作的保护举措,尤其是要列出负面清单、出台操作性强的责任追究制度。紧紧抓住问题背后的“人”的因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少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软指标变成一系列的硬约束并非一日之功,工作量很大、很细,“亚布力事件”的舆情很快就会过去,但改善营商环境却需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黑龙江省第一时间派出调查组到亚布力展开调查,希望调查结果能还原事件真相;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构建一套有效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

     (作者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

     延伸阅读

     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特殊会议,信息量很大!

     比癌症更普遍的,是人脑海中的癌症恐惧

     给领导汇报工作,高手是这样开头的(值得收藏)

     紧急!查看支付宝年度账单前,请先看看这个!

     看哭!孙女爷爷合影7年,这是人生最好的告别!

     李清照用一生证明:婚姻有对错,但没输赢

     绝世才子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

     你为什么会焦虑?思维认知七层理论告诉你答案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期待深化改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每日电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