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周要翻动上万张照片,在找什么?
2018/7/14 20:34:31 新华社

    

     从2016年9月开始,新华社每周推出一期“国家相册”,延续微电影《红色气质》元素,把新华社经典照片找出来,在历史记忆与当代人感受中找到契合点。6分钟左右的微纪录片,每集用一张张历史照片和一个个动人故事带出一个大时代,用很小的点,讲很大的历史。国家相册,其实也是国与家的相册。

     “国家相册”不是一幅幅照片的简单呈现,而是用历史照片搭建主题。虽然是每集主题不同,既要让大家找到共同情感点,还要与现实有很好勾连。静静打开“国家相册”,慢慢看进去,每个主题都有出乎意料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带来出乎意料的感动。

    

     我在“国家相册”团队中除了担任讲述人角色,主要工作是遴选照片。上千万张照片中,我或整理、或做过编辑,其中那些路过脑子深存下来的照片,我会再次挑出来用在相册节目里。比如:扫盲、修路、冰川、牧民转场、旧日游戏、人民艺术家、中国式合影、电话、黄河……每一个题材都有数以千张的图片静静躺在中国照片档案馆里,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

    

     60多年前,20出头的摄影记者袁克忠、林田、赵慎应、张加里、李万春、任用昭、刘诗临、时盘棋等跟着进藏部队一起,在修建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工地停了下来。在筑路工地,他们有的待了几个月、有的待了一年,袁克忠后来就留在了西藏。当时他们领受到的任务就是:纪录修“天路”的人。拍摄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影像,我简直不知道记者站在什么位置上拍摄的——陡峭的岩壁、奔腾的江水、冰冻三尺的严寒气候……记得当时讨论选题时,我把积攒多时的修“天路”照片拿了出来。在座的年轻导演、撰稿、制作都开始倒吸凉气。

    

     还有一群勇敢记者,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跟着登山队员和冰川考察队一起挑战人类极限,在飞鸟都过不去的山巅、在齐腰深的冰雪中拍摄,每次翻开这些影像,我的心就开始发痛。这些照片几乎每一张都是大片。它们的拍摄者马竞秋、丁彬萱已经离开人世,傅振欣、王纯德、张赫嵩、张生贵、官天一也已垂垂老矣。而他们的照片那样鲜活、那样美丽、那样不可思议!

    

     我爱这些照片如同爱自己的生命。以至于我经常会强调:这些照片都是老记者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啊,让它们在片子里面走慢一点、再走慢一点,让大家看看这些照片的真面目好吗?任何一集“国家相册”,我需要用两天左右时间翻动照片近万幅,最后片子里使用五六十张。

    

     别人看我选照片,过程枯燥、烦心、寂寥、冷板凳,遍寻不着。而对我,与老照片无言相对,是一件喜悦无比的事。于我,这是一个向历史学习、向前辈致敬的重要过程。拍摄这些照片的摄影者很多离开人世,但他们的作品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希望这些照片,千年后还会和后人对话。真正的事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业。“国家相册”每个参与者都在向历史致敬,向常识学习,都放置自己很深的情感在里面。

     如今,新华社和人民出版社一起将相册编成了图书,通过珍贵影像和文字讲述,唤醒人们的集体记忆,回望时代进步的历程,让今天的脚步更加笃定。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小波

     监制:葛素表

     编辑:李昂、关开亮

    

     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