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异常需警惕!
2015/5/26 心领神荟

     小亮今年十岁,三年级,从起床开始胃不舒服,离学校越近越难受,到校门口时,经常要趴着墙呕吐,症状持续一个多月。开始的时候父母以为吃坏了肚子,但是查不出问题。经过观察,发现不舒服和呕吐现象与学校的关系紧密,父母以为孩子不想上学故意装出来的,因此经常唠叨他,让他不要装这个死样,要做个好学生。后来,症状加重,从起床就开始干呕,经内科医生建议,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原来,小亮得了恐校症。因为学业困难,他被同学多次嘲笑,觉得抬不起头,心情压抑、紧张,更加没有办法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而他的父母对他的情况不闻不问,觉得儿子只要天天去上学就万事大吉。得不到外界帮助的小亮,惊恐、抑郁、焦虑混杂,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达如此复杂的情绪,只能通过躯体化的“胃不舒服”、“呕吐”等症状应对困境,试图逃避压力。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小亮稳定了情绪,认识到自己优点和不足;父母改变了态度,为小亮提供必要的帮助。小亮的学习稳步上升,对学习有了兴趣,也不再恐校了。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先天的情绪:爱、怒、怕。随着成长,他们从照顾者的面部表情、语气形态,学习其他的情绪。整个童年期,随着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从2岁开始,儿童可以表达如内疚、害羞、忌妒和自豪等复杂情绪,进入小学的儿童,已基本具有人类的各种情绪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儿童的情绪比较外露,开心或者伤心全都挂在脸上。到了小学高年级,已经可以比较顺利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

     人类的大脑发育需要时间,6-7岁时儿童的大脑才接近成人水平。儿童情绪发展也不完善,对自己的感受难有深刻的理解和表达。很多时候,他们采用游戏的、幻想的方式倾诉,但成年人不理解,还会说孩子“撒谎”,“吹牛”。不被理解和接纳的情绪积压起来,形成儿童的抑郁和焦虑。儿童的抑郁焦虑表达跟成年人也不一样,不是垂头丧气唉声叹气,而是发无名火、吵闹不休,说道理不听,动手打也没用。其实是因为孩子的情绪发育不够完整,即分辨不出情绪的种类,也不能用多种方式显露,只好用愤怒表现。当一个孩子突然变得情绪烦躁,容易发怒时,要留心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当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仍然得不到疏泄,或者说没有好的办法表达出来时,很容易以躯体疾病的形式表现。

     儿童调节情绪的方式很简单,也有两种:自我调节和借助他人调节。吮拇指就是自我调节的方式;而用哭闹吸引大人的关注和拥抱,则是很好的借助他人调节。

     根据依附理论,缓解儿童焦虑和抑郁的方式就是在理解孩子的先天气质基础上,调整家庭的教养方式,使两者匹配,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可亲度和回应性,让他们形成安全依恋,建立高自尊和对他人的信赖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领神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