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高度重视的这项工作,人民日报社怎么做?
2017/8/19 12:50:24 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8月18日至8月19日,人民日报社联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媒体融合领域顶级盛会“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为继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服务。

     那么,作为从传统媒体转向媒体融合的领军代表,人民日报社是如何做的呢?学习小组推荐阅读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和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和演讲。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开幕式上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深圳,共同探讨媒体融合发展大计,共同展望媒体融合美好前景。首先我代表人民日报社,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欢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新闻战线承担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宣部的精心指导下,包括人民日报社在内的全国各级各类传统主流媒体,抓住历史机遇,紧跟时代潮流,坚定推进这场重大而深刻的媒体变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很多媒体在体制机制调整中迈出新步伐,一批优秀新媒体产品逐步形成影响力,借助自有平台和社交平台聚拢海量用户,传统主流媒体生产出了“爆款”新媒体产品。不久前,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军装照》H5产品,浏览量超过10亿,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回顾这个历程,作为媒体融合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虽然也有艰辛、也有困难,但我们感受更多的还是深化改革带来的喜悦,是创新发展赢得的信心。

     几年来的探索充分证明,新闻媒体深耕的内容领域,在新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创新,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几年来的探索充分证明,传统主流媒体完全有条件、有能力用好互联网,拓展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也完全可以壮大自身实力;几年来的探索充分证明,推动融合发展符合新闻生产和传播规律,符合新闻舆论工作创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

     近年来,人民日报社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实践,努力走在主流媒体前列。我们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融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建成并投入使用,围绕中央厨房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同步推进,调整采编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采编力量,提升传播效果,壮大了人民日报的整体影响力。我们从阵地拓展上推动融合,人民日报客户端累计下载量已达1.99亿,在主流媒体创办的新闻客户端中保持领先;人民日报微博总粉丝超过9400万,居中国媒体微博第一;人民日报微信关注人数近1300万,影响力居微信公众账号第一;人民网中文及9大外文频道日常传播覆盖超过1.3亿。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粉丝数和活跃度居全球纸媒之首。以此为基础,我们全面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实现这一要求,我们深感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肩负“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责任与担当。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主流媒体始终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最大共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在哪里,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现在,社会公众对主流媒体如何担当发展“推进器”、社会“粘合剂”、道德“风向标”的作用充满期待。无论媒体融合怎样推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用都不能削弱;无论媒体形态如何变化,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责任都不能忘记。作为主流媒体,我们要始终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定力,承担起我们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是倡导“拥抱互联网”的视野与胸怀。媒体融合不是自己关起门来搞建设。这几年,我们推动融合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与互联网“零距离”,尊重互联网规律,把握互联网特点,紧跟互联网前沿,把产品和用户作为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向未来,我们还要不断强化用户意识,了解用户、吸引用户、聚拢用户;不断更新产品观念,创新产品、优化产品、做强产品;不断树立合作理念,同各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吸收新技术、掌握新应用、用好新平台。

     三是保持“创新驱动”的勇气与智慧。今天,围绕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两个环节,媒体正处于格局调整、逻辑更新、模式创新的时期。作为主流媒体,我们不应置身其外,要保持一颗始终向上的“创新之心”。我们要坚持推进内容创新,用思想和创意统领互联网的最新技术、新闻传播的最新方式。我们要坚持推进产品创新,运用专业选择和智能分发的各自优势,全面提升新媒体产品的用户体验。我们要坚持推进业态创新,重点建设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聚焦同业态主流媒体的共享,吸引主流媒体和优质的自媒体加入其中,努力形成主流媒体主导的,体现社会责任和价值选择的内容生态。

     四是笃行“合而为一”的思路与举措。推进深度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要求,需要各方努力、接续奋斗。对媒体内部而言,一要讲务实,二要抓落实。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不同媒体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符合自身实际的思路,不搞一哄而上、重复建设。落实就是要让看准的项目、确定的方案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从媒体之间来看,一要讲共建,二要抓共享。有些事情、有些项目可以携起手来合作推动,建立起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良性循环,用尽可能少的成本,产生尽可能大的效用。此次论坛将上线的“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就是提升党媒新闻生产力和舆论引导力的又一重要探索,我们将努力用好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平台、渠道和技术资源,为全国党媒以及其他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希望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开创媒体融合发展美好的明天。

     最后,衷心感谢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此次论坛所做的大量工作,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真诚感谢。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做主旨演讲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再聚鹏城,一起探讨融合发展话题。记得前年今日,杨振武社长在这里宣布,人民日报在多个平台着力打造“人民日报”全媒体品牌。今天,人民日报的330万份报纸、294个新媒体发稿终端,已经覆盖用户6.3亿人次,这些数字每天都在增加。

     去年今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厅还只是一个工地,到今天中央厨房已经常态化运行了8个多月,成为人民日报策采编发体系的大脑和神经中枢。今年今日,各位见证了人民日报启动建设“全国党媒公共平台”,这个平台将把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模式、融媒体工作室模式复制推广到全国。

     媒体融合,一日千里。人民日报如此,中央和各地的主流媒体同样如此。自2014年8月18日,融合发展指导意见通过,3年来,我们共同响应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携手推进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一起推动融合发展从理念变成实践、从愿景变成现实。

     我们深知,融合发展前无古人,任何新模式都要经历“破坏性试验”。前不久,微信群热传澳大利亚几大主要媒体集团的“中央厨房”熄火,原因是没有盈利能力、商业模式。有人因此忧心我们“中央厨房”命运,慨叹路在何方。

     相信在座的各位媒体掌舵人都很清楚,中国的融合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决定我们未来的,不是什么“商业模式”,而是“价值模式”;检验我们是否成功的,不是什么盈利能力,而是舆论引导能力。因此在走向深度融合之时,人民日报的探索,始终围绕一个目的,如何在全媒体平台筑牢主流媒体的“价值模式”。这套模式,是三种价值的统一。

     首先是政治价值。4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其后,又在2·19讲话中对新闻媒体提出了48字的职责使命。主流媒体的政治价值不言而喻。简言之,就是让中央的声音在全媒体平台,形成了全覆盖,更好发挥舆论场“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作用。

     其次是社会价值。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推出了“我的军装照”H5产品,上线10天,浏览量突破10亿。这样的爆款产品,体现了强国强军中国梦的召唤,起到了凝聚社会共识、弘扬核心价值的作用。这是主流媒体社会价值的突出展现,也是我们推进融合发展目的所在。

     第三是市场价值。融合发展做得好不好,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如何检验?就看用户是否买账。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人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用户多了,市场价值也就自然有了。比如,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下载量达到两亿,去年和今年的广告代理权各卖了一个亿。

     如何在全媒体舆论场筑牢自己的价值模式?这几年人民日报探索的心得是,抓住“内容+”这个融合发展的关键词。在此,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第一,让技术成为基础设施。一直以来,技术都是媒体人的软肋,从微博微信客户端,到大数据、无人机、人工智能,媒体一直在踉踉跄跄地跟随。我们认为,技术大河奔涌,短时间看,媒体可能要依附于技术的发展,但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成为媒体的“基础设施”。人民日报愿意成为融合时代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帮助大家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去年的融合发展论坛上,我们与腾讯在这里联手发布了“中国媒体融合云”,集纳各种技术工具,方便内容生产发布。打个比方说,信息化时代的“云”,相当于工业化时代的“电”;我们所提供的融合云,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的国家电网。将来衡量一个媒体融合发展水平的技术指标,可能是“用云量”,类似于今天衡量经济发展的“用电量”。

     第二,做好内容是新闻人的“初心”。当技术成为“基础设施”,媒体就能够回归本质属性,媒体人就能把更多精力投向内容创作,其生产有思想、有价值内容的能力,就会显现出来。今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火了。这些优美的诗词,其实相当于古代的“微博”,它们被抄在绢帛、竹简、纸片上,之所以能跨越时空传到今天,正说明技术、空间、时间都不是问题,优质内容才是人类的刚需。现在,人工智能也能做新闻,但这都只是低端产品、填空式写作,毕竟,新闻报道和评论,涉及复杂的社会认知和人生感悟。九寨沟地震后,一条机器人写的稿子广泛传播,我们一个记者的评价是:“作为记者,我为地震颤抖,但机器人不会”。我们认为,媒体是内容产业、思想产业,做好内容是新闻人的初心。不管技术如何演变,媒体属性不会变化,未来新闻工作者还要靠优质内容去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

     第三,守着人才池,不要“抱着水缸喊渴”。中央厨房,好的灶台、厨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菜的厨师。传统媒体有着最强大的“人才池”,主流媒体的“供给侧改革”,切入点应该是人。去年10月,人民日报社开始组建融媒体工作室,现在已发展到40个。工作室的牵头人大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带来的是舆论场稀缺的主流产品。比如,内蒙古自治区70年大庆,人民日报与内蒙古日报联合组建的“大青山工作室”,推出短视频“你和内蒙古的关系,远远不止一杯奶”;香港回归20周年,我们推出任仲平政论微视频;更早的两会时,我们制作了《当民法总则遇到哪吒》动画……这些都是商业网站不会主动去做的内容。我们认为,主流媒体的内容供给,应该是讲导向、有态度的优质产能。人民系融产品成爆款的背后,是主流媒体人对政治规律和新闻规律的主动把握。

     第四,融合是机制不是机构。这是杨振武社长的一句名言。很多同志去看过我们的中央厨房大厅,总有人会问,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三个中心,采访中心、技术中心、编辑中心,是怎么设立的?但其实,中央厨房只是一个平台,背后有一整套机制而不是机构。用杨社长的话说,中央厨房是面向受众、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李宝善总编辑也指出,中央厨房要实现策、采、编、发的“自我革命”。在小说《三体》中,有一个“降维攻击”的说法,说是高维度对低维度的攻击,就像三维的我们撕开一张二维的纸片,易如反掌。我们认为,融合发展带来的是一个更高维的媒体,用低维度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有效运作,需要有与之匹配的管理机制。中央厨房不是机构重建、而是机制再造,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第五,主流媒体要用好两种力量。微信公众号推出5周年,现在总量已经超过2000万个;百度每天收到搜索请求,超过60亿次。而目前全国报纸约2000家、杂志约1万家。面对这样的平台,我们怎么竞争?我们的心得是,主流媒体必须用好两种力量:用体制力量合纵连横,用市场力量开疆拓土。两年前,我们在北京召开了“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在党报评论资源互联互通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比如31家党报的评论员连线。这可以作为用好体制力量的一个探索。此次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和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套开,也是为了进一步激发“体系融合”的热情。市场的力量则是用好资本。从建立基金,到上市融资,再到与企业合作,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很多媒体,都在尝试用好市场的力量。我们认为,把政府这只手,与市场这只手,都用好了,才能为媒体融合提供内生与外拓的力量。

     第六,用“内容+”赢得新优势。现在,不少人认为媒体阵地被别人跨界打劫了,连可口可乐都组建团队做新闻内容推送,衣食住行的各种APP推送新闻做得都很火。这让传统媒体人比较悲观,但反过来想,我们其实也可以反包围,让媒体内容反向渗透到各个行业。既然从市场趋势来看,“内容制作”将无处不在,那么好内容就会成为稀缺资源。对于专心做优质内容的传统媒体而言,媒体战场不是被挤压变小了,而是更大了。比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现在就为光大集团和招商集团,分别运营着几千万用户的客户端,他们看中的正是我们的内容优势。这提示我们,融合发展或许将经历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媒体内部的融合。二是媒体与媒体之间的行业融合。三是媒体与一切产业的融合。这应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内容优势赢得融合发展优势”这一要求的深意所在。我们认为,媒体将迎来“内容+”时代,只要我们坚定内容定力,用优质内容加到一切端口上,我们就能让媒体产业在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中壮大,让主流价值在更多的平台上唱响。

     同行们,朋友们,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互联网即将迎来“智网时代”。与此相应,我们可以判断,媒体将进入智媒时代,“融合”将成为制胜之道。我们这一代媒体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时代给予我们创造历史的光荣,当此之时,主流媒体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汇聚联合、握指成拳。我们刚刚在各位的见证下,启动了“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建设,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共享平台、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可以携手打造“百端千室”综合体,共同维护内容版权。相信当我们联结成为“航空母舰”时,一定能更好地扬帆远行,共同驶向媒体融合的新蓝海。

     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在开幕式上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再次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

     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国际传播格局,也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因此,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便成为我们对外传播强化能力、拓展影响的重要机遇。

     两年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报社编委会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外版的重要指示和“2·19”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拓展海外传播的新渠道,在“人才融通”“资源互通”“平台联通”上加强顶层设计并积极探索尝试,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这几年的融合发展实践中,我们深感融合发展有一个核心,就是互联网思维的确立和强化;一个关键,就是对新技术的大胆尝试和应用;一个途径,就是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人才、资源的互联互通。

     融合发展,人才是未来一方面要大量引进新兴媒体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内部挖潜,鼓励更多的传统媒体从业者试水媒体融合,这就存在体制内外不同身份人才使用的问题。应该说,体制内外人才的使用还存在不小的政策障碍。

     今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出台了《干部人才全面互通融合实施方案》,推进海外版和海外网两种不同体制的干部人才互通融合,不唯身份开发人才,不求所有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形成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使用、流动和激励机制,为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目前方案正在探索落实中,已经收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

     融合发展,资源是关键。融合发展,“融”为首要,“合”为路径。“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是检验融合发展原则的唯一标准。我们传统媒体的条块化生产保证了专业化,但也使资源碎片化。融合发展就是要破除各部门的资源壁垒,把固化在各层面的资源充分整合,并实现开放共享,为整个媒体形态所用。

     为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优化了选题策划会制度,把网络、新媒体纳入到报纸的选题会中一体策划,现场调配报道资源。同时,鼓励海外网、海客新闻和学习小组、侠客岛、中国故事工作室等已有的知名网络、新媒体品牌发挥选题及时、形式灵活的特点,将优质的音视频和文字内容倒灌报纸,让报纸“有声有色”,更加立体。报纸各部门将已有的采访资源向网络、新媒体共享开放,真正让资源“流动起来”。

     我们也积极鼓励有想法、擅创意的员工,主动加入报社的中央厨房机制,相继开设了学习小组、侠客岛和日月谈等工作室,利用报社中央厨房的技术和信息资源,生产形式更新颖、更具影响力的新媒体产品。

     融合发展,平台是基础。作为党中央的外宣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在3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海外资源。目前,人民日报海外版拥有30个海外合作伙伴,7个海外印点,遍布五大洲86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海外版的境外合作发行已超过110万份。海外网通过与海外优质华文媒体或有实力的传媒机构合作,已在海外五个大洲开办了17个本土化海外和地区频道。

     今年,我们对海外拓展提出了“跨媒体、广覆盖、拓影响”的要求,并希望借助融合发展,提升与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水平,改变单向的内容供需关系,联手打造资源共享、一体发展的媒体融通平台。在下月即将举办的第二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海外华人媒体参会,覆盖全球的华文媒体联盟正逐步建立。“海外华文新媒体技术支撑与内容共享平台”已覆盖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现已入驻近百家海外华文媒体,有效帮助海外华媒补齐新媒体的技术短板,加速推进海外传媒同行的融合发展。

     海外网今年新建成了海外舆情中心,针对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3000余种报纸网站、500余种期刊与杂志,开展多语种、全天候、全区域动态监测,利用大数据为融合发展助力。

     各位同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今世界传媒业面临的大课题,也是大难题。很多西方媒体在融合发展中并没有占得先机。相反,融合发展在中国已成国家战略,我们已率先 “趟水过河”,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绩。尤其是新兴媒体的技术应用跨越国界,浓缩时空,直达用户,为我们的对外传播创造了“弯道超车”的重大历史机遇。

     为此,我提出四点倡议:

     一、进一步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有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也可以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当今世界,“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虽然未变,但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却为打破西方话语垄断提借了新契机,为做好中国理念、道路、制度、文化的对外传播开拓了新渠道新平台。移动互联时代的对外话语创新,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策划推出更多体现中国价值、中国理念、中国形象的内容产品,切实增强对外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传播力和公信力。

     二、进一步打破束缚融合发展的利益壁垒,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内容始终是媒体的第一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融合发展中,传播的表现形态异常丰富,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尝试不同的表现形态,突破以往部门“各自为战”的历史惯性,尤其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热点话题的策划上做到资源统一调配、策划群策群力、推广多点多面,最大限度激发新闻生产力,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有效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

     三、进一步集结海内外不同媒体,实现各传播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时代,资讯纷繁,优质内容再香也怕巷子深。因此,我们有必要突破固有平台的封闭观念,大胆走出去,以优质内容为资本,与用户基数大、活跃度高、触角广大的海内外各平台广泛合作,达到“一次生成,多点落地,立体传播”的集群效应。

     四、进一步探索融合发展的特点规律,有效形成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广告+发行”模式,新媒体以用户为基础,以影响力为龙头,以大数据为途径,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运营空间。目前,融合发展还在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阶段,但我们的目标还是要探索基于融合发展的新的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各位同仁,融合发展是挑战,更是传统媒体凤凰涅槃的机遇。人民日报海外版愿与各位加强沟通、共同努力,也愿意开放资源,互利共赢,一起打造融合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联合舰队。

     谢谢大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小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