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世间所有困惑的终极智慧
2014/7/3 王阳明心学

     参透世间所有困惑的终极智慧

     这个世界有没有一种终极智慧解决人所有的困惑与烦恼呢?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在菩提树下静坐了四十九天,望着夜空里满天的繁星,心中一亮:“真是奇妙!世间一切众生原来都具有智慧法相,只是因为自身的烦恼和执著而不能证得”。

     慧能(禅宗六祖)开悟时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明代大儒王阳明(心学创始人)龙场悟道时,从睡梦中跳起,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历代圣人或高僧内心中体验到的意境是非常复杂的,语言不能把心中的意境最准确、最完整的传递出来,因此,人类很多伟大的经典,后人根本读不懂。

     因为越高深的智慧,懂的人就会越少。

     那么,世间的终极智慧究竟指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读不懂历代典籍,是因为没读懂人心和人性。

     人之所以迷,就是在局内,之所以悟,就在局外。

     我们之所以没有悟懂,就是因为身在庐山,没有站在局外反观自己。从局外来看自己,智慧立刻在你心中显现。

     世间的终极智慧不是人生经验,也不在历代经典当中。一个人想通过阅遍天下藏书来明理的路是走不通的,因为学再多的道理都只是水中浮萍,心中无根。

     世间的终极智慧,人人身上都有,只是你从未留意。

     世间的终极智慧就是:顿悟与心学。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样的,人心之上是人性,人性中有无数个点:善良、忠诚、热情、刚强、宽恕、忍耐、情色、欲望、懒惰、恐惧、抱怨、憎恨等等,这些点有无数个并且两两相对,有多少个美好的点,就有多少个卑劣的点,而所有的点都和谐的交织在人性当中。这些点,要么显现,要么掩盖。一个人显现出来的点就是这个人的个性或特质。

     人性的无数个点,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高尚而增加一个点,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龌蹉而减少一个点。人之所以复杂,就在于人性中的点,每个人显现的都不一样,这就是每个人个性特质与命运差别的根本所在。

     一个人若把人性的点全部显现,他就是亦正亦邪、毁誉参半。普通人只是显现了其中的几个点。每个点的显现,都会相应的在心中激发起一系列的情愫。

     若悟到这些,就是顿悟;对此顿悟的运用,就是心学。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历代圣人或高僧顿悟时悟到的就是这段话,历代典籍都是对这段话的具体阐述。你若重读这些经典,就会恍然大悟,历代典籍就能自然的化到你心中。高人都是见什么用什么,用完就放下。历代典籍,包括孔孟老庄朱陆王等,只是帮你顿悟的工具,悟懂了之后就要放下,不要让前人的某句话束缚了你的心,否则你就会犯迷糊。

     你若真悟懂了,就能参透世间的珍珑棋局。

     下面从说话、看人、经历、领导、宗教、典籍、心念、顿悟与心学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人每往前走一步都离不开语言开路,你顿悟了,就会懂得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场显什么相。口才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对人性各点深入洞察与揣摩后的运用。

     成大业者既看书又看人。以第一印象判断人,失误率会极高,看人会看走眼。看人不是看性格,要看他显现了人性的哪些点。

     一个女孩子,如果显现了贪图享受这个点,又无人能满足,必然会走向堕落。

     一个男孩子不显现野性的点,难成大业。斗志来源于野性这个点,野性消失,一切都将不复存在。要击垮一个人,先灭掉他心中的野性。若要灭一国,就灭掉一国文化中的野性成分。

     一个人活得累就是显现了压抑的点,而不是这个人生来就压抑,一个人对外界有太多的不适应,只能说明内心太脆弱。人性中的点一旦显现,就是一种心境,不论好坏,人都很难挣脱,能够从各种心境中快速走出来的人,就是高手。

     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就看他显现了人性中的哪些点。人不知道该显现什么点,就是心中不定,任何学问都大不过你决定显现心中的哪些点。东征西战的人勇猛向前,显现了强悍的点;东躲西藏的人被逼无奈,显现了畏惧的点。高手都是把几个点显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人最高的境界就是看起来很有人情味儿,领袖都是以此来吸引追随者。成就事业的人都有人情味儿。一个人成功,一家企业成功,就是有人味儿。

     历代伟人之所以毁誉参半,就是显现人性的点太多,好事儿做尽,坏事儿也做绝。高人做事我们永远参不透,就像我们永远想不明白毛主席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因此,越高深的智慧讲到最后往往就讲不清了,一种永久的神秘感留在心中。

     小成靠学,大成靠悟,最大成靠经历。一个人即使顿悟了,依然要经历大量的事情。人生有问题,就是体验不够、经历不够。历代伟人都是经历的多,把心性历练出来了。人没经历过就会惊慌失措,经历多了就会面不改色。人在年轻的时候,设计什么都不如设计你的经历。一件事情只有经历了,心才能历练出来,才能真正放下。如果不历练心,即使学了很多东西,一遇到事儿心还是会慌,一遇事儿心就慌,说明你用的不是自己经历后的体验,而是从书上看来的道理。读书人最怕的就是看书多做事少,读书读到记忆层面是用不出来的,得读到心灵层面。想做事儿的人,就得把自己的心打开,然后去拼命历练。

     企业发展好靠的绝对不是管理,因为没有人喜欢被管理,这是人性。发展好的企业都是在经营一个祥和的场,让每个人人性中美好的点最大程度的显现而不是掩盖。一种企业文化把人的性情压抑了,就说明这种文化出了问题。能把员工的思想境界带到一个高度的领导人才能称之为企业家。

     佛教就是在经营人心,佛教抓住了人性中的几个点并且琢磨透了。

     佛教建立寺庙,人在这种场合不敢嚣张,并且还激发出了敬畏感、神秘感,以至于心被降服,有的人甚至一生依赖和追随。人性都是为了希望而活。佛教能够吸引几亿人追随,靠的就是永远给人希望,把人带到了希望这个点上:今天不好就说明天会好,今年不好就说明年会好,这辈子不好就说下辈子一定会好。因此,佛教的寺庙连锁店开遍了全世界,员工发型一样、穿着一样、不结婚还不要工资。

     诗、语录、文章、典籍等如果点不到人性的层面,是不会有高度的,也不可能流传千古。流传千古的诗、语录、文章、典籍绝对不是华丽词汇的堆积,而是点中了人性的某几个点。历代经典都是针对人性中的点而讲的。

     《孙子兵法》十三篇,就是从十三个角度针对敌方最高指挥官人性上的特点进行精准的攻心打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彼就是敌方最高指挥官显现的点,孙子正是琢磨透了才打了胜仗。《老子》并不神秘,讲的只是人性中的很多点,虽然没有讲全。老子是真懂人性,但没有去实践,写完《道德经》后就骑着青牛云游四方了。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升起一个念头,一定要清醒的察觉到这个念头究竟能把你带向何方。人生出问题,就出在了起心动念。人如果降服不住心念,就会被心念所降服。你心中升起什么念头,最后都真实的转化成了你的命运。遇见绝色美女,心中若升起一个色的念头,虽然看似没做什么,但行为已经显露猥琐。夜深人静的时候,要体察自己的内心,以及心中升起的每一个念头。这个世界上,被自己心中念头和感觉害了的人,有多少?

     世间所存在的一切对我们的内心,最初都是干扰,直到我们习以为常。所有智慧都来自于一种思想对你冲击时,你心中体验到的感受,这就是智慧。你内心生发出来的才是对你有用的智慧。

     顿悟与心学才是世间真正的学问,才是化解所有困惑的终极智慧。用到读书上你就能融会贯通;用到领导上你就能运筹帷幄。上可治国平天下,下可修身创事业。一个人要是真懂了,就会真实、自然的融入生活。如果不会用这门学问,那就是没有真懂。

     顿悟不是具体知识的增加,而是灵光一闪念,全新的认识了自己。读到此处,你脑海中若恍然大悟,种种的困惑瞬间释放,那么恭喜你:这就是顿悟的感觉。如果没有,也不要钻牛角尖,历朝历代因为顿悟而走火入魔甚至发疯的人都大有人在,没顿悟只是机缘还不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