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世界中如实体悟
2014/9/29 王阳明心学

     在生活世界中如实体悟

     纪念赤松和尚学术研讨会在黔灵弘福禅院召开,大家在如此圆明精妙、清净洁秘的道场净化身心,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无限生机,宇宙的无限生机。自然的生机、宇宙的生机即是“道”,是“道”大化流行的当下缘构性显用。“道”是活泼泼的,徹上徹下的,也是可以同我们的心性相通的,在我们生命的经验层面上显现的。如同“道”一样,心性也可以起用,完全可以在生命的证量上,作到即此用离此用。所以我们不妨把这次会议看成是人与自然合一的一场仪式,或者更直截地说,是人与“道境”相遇的一场仪式,而学术讨论只是仪式中的一部分。通过仪式我们表述了行为,展示了比语言更深刻的实践性力量,也说明了人永远需要叩问关于人的真理的永恒主题。在仪式的洗礼中,或许我们已转化并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尽管仪式最终只是我们生命经历的痕迹,就像道路最初只是朝圣者跋涉的痕迹一样。明天各位代表还要到龙宫、黄果树和织金洞去参观,还可以继续通过仪式(心中的仪式)领略贵州的山水神韵,在自然的天地中重新实存地感悟我们的生命,解读存在应有的意义。我个人认为贵州山水是藏气聚风的。藏什么气?藏浩然之气;聚什么风?聚灵动之风。气能变化聚散,正是自然对我们的恩赐;风能化感兴物,则为人文对我们的滋养。

     一方山川养活一方人,培育涵濡了一方文化。生存环境是文化的当然组成部分,自然秩序可与人文秩序打通为一。大乘佛教能在中国传播、兴起和发展,必然与中国人的大乘根器有关系,也跟养育中国人的自然环境有关系。根据佛教“依正不二”的原则,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无论自然或人,其本身都应该是目的。中国的文化土壤本来就适合培养一种很大的生命情怀,陶冶出一种特殊的超越智慧,特别是能生发出一种强大的能照显出人性光辉的仁爱精神和慈悲精神——仁爱和慈悲分别代表了儒释两家的精神本质和情感本质。大乘佛教和禅宗是要用出离心来修出世,用菩提来修觉悟,用般若来修智慧,用慈悲心来修入世的。大乘佛教与禅宗是要入世的——身入世而心出世,离世间而即世间,要以出世自在之心来拯救人类,要以无比勇猛的精神来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要以无相的智慧来度化一切众生。这是一种无条件的拯救与度化,真正代表了一种伟大的德行风范。生命的本质即意味着目的,目的既要认识又得实践。因此,我们明天可以去感悟山川,领略地方人文风情,然后把涌动在我们心中的慈悲情怀投向天地山川,迴向蕴育在天地山川中的一切生命存在。当然,最后我们也要把学术争辩激发出来的各种灵思放下,一切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一切的讨论都可视为方便法门。所谓“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即使是学术会议,我认为也不应例外。

     生命是属己的,生活也是属己的,但又是四面八方敞开的,可以在未来不断实现和完成的。特立独行的人绝对不会盲目跟从时代潮流,关键是时时刻刻依据自由自在的正念把握好当下。人要在生命中体悟,也要在生活中体悟,生命自有其机趣,生活也必然有玄妙,善于体悟者才能发现,能慧观默照者才能领略。这是一种诗意的体悟,在体悟中获得睿智卓见。意义需要体悟,体悟离不开意义,但同样重要的是,意义还可以启迪他人,通过各种方式赋予社会。不断地提升人类生存的意义,仍然应是我们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主题。体悟是最基本的、根源性的人生经验,不但有助于生命境界的提升,而且直接就是人的存在方式。体悟先于认知,直接与真理为邻。只有通过体悟的行动,我们才能真正步入“道境”,打开真理的大门,获得自身的实然性绝对存在。如果说“闻道”是最有意义的生命价值选择,那么体悟便是最重要的生命实践方法。体悟的经验理应转化为言说,但言说的极限处,便是不二法门的彰显。面对不可说的不二法门,我们最终只能保持敬畏式的沉默。德山大师岂不早就说过:“穷诸玄辩,似一毫置于太虚;徹世机枢,如一滴投于巨壑!”这是真正人法透脱之后的智慧心灵的痛快吐露,足以让一切沉浮于义海而忘记返航的人当下省醒。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