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秘法 】心的奥秘(上)
2016/8/9 王阳明心学

     编者注:前几日与加方得圆老先生相会于北京万柳高尔夫俱乐部;先生诲人不倦,我也受益良多!江湖上研究心学者多也,但能窥的门径,内心有所得者,少也;绝大部分的人也都是玩弄几个词句,煲一碗心灵鸡汤;加方得圆老先生不仅登堂入室,且悟境甚高。非“竖子”可比也!现将老先生的几篇讲座提纲分享给诸位,若阅后有所悟,也是一功德也!

     《心》

     心的奥秘:心、性、我之<心>——加方得圆与你谈“心”

     说明:这是我2015年在北京易学堂分享<心的奥秘>时第一部分的提纲,其它部分陆续整理发出。

     ~~~~~~~

     一、开场白

     前段时间,我答应易学堂的同学要“暴聊三性”,即分享对儒释道心性问题的学习体会。再早前,我曾答应几个群主,有机缘分享一下“心的奥秘”。其实,儒释道三家深究的本质问题是心,所以三家也是关于心的学问,即研心之学、养心之学、修心之学、达心之学。我有志于学习三家的智慧,希望能满足我探寻究竟的好奇,也希望能成就我的学修之果,所以,这是我学修过程中特别关注的终极问题。此为分享的缘起。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有三个部分、三个层次。三个部分是心、性、我,其实,这都是心的不同表述概念和视角,我借此展开做一些分析。三个层次即“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是借思辨的逻辑过程看看心的现象与本质。总之,是力图从横向与纵向的不同侧面剖析心,争取能说清楚心的概念、结构、层次、特质、方式、功效,以及学修的路径、点滴的办法、学修的结果。

     心性的问题,十分重要、十分特殊、十分玄妙,我们即使站在古圣先贤的肩上,也未必能窥其全豹。心性的问题,十分多样、十分敏感、十分难证,所以说起来会有无数的视角,会有无尽的破绽,也会有无穷的争议。

     以下所说,疏漏错谬,在所难免,敬请不吝赐教。

     二、关于“心”

     (一)心的重要性、特殊性、玄妙性

     ▲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故事(太长,略)

     这是一个因改变自心而改变世界的故事,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是西方人的看法。

     ▲东方人中国人是怎么看怎么说的?

     1、我们最常听到的是“心态决定命运”!世界如何?看你的自心,心若有佛、一切安好,心若无我、一切化解,心若善良、一切美丽,心若智慧、一切光明,心若慈悲、一切和谐!反之亦然,心即混乱、冲动、恶劣、丑陋、愚痴、黑暗、对立,等等。

     2、大家都知道,心是个妙物,又是个累物。人求的只是个安心、放心、舒心,所以要守心修心。让人生受益的几句话: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富,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这种心灵鸡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3、从励志或玄妙的角度看,心有多自由,生命就有多自由,当你的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时,你就能自由地切换生命场景,甚至超越三维、N维空间,达到无挂碍的游舞状态,即古代圣贤说的天人合一、如来如去、“遍周天法界”。

     4、佛家的说法,把其重要性特殊性玄妙性一句话概括:“心净则国土净”;“心正则诸境难侵,心邪则众尘易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造诸如来”;“心起则六趣显现,心净则法界坦然”;“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若能如是解,彼人见真佛”;“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

     5、以上凡夫和圣者的不同见解,都从不同侧面说明心的三性,正因为心性如此,所以我们应加倍重视对心的关注和心的修养,从而提升你的意识亮度和能量级别,成为世间法意义上光芒四射的人!提升你的心识纯度,发掘你的心性慧力,成为出世间法意义上证悟得智的人!

     (二)心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说心,肯定要说现象,更要说清其本质。

     1、字典的说法:

     心是引领人获得生命高度提升的器官。这还是在说实体心脏的事儿。这么权威的地方,说出这么幼稚的概括!这种对心的一无所知(很普遍),即使它拥有其它更多更丰富的世俗知识,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汗颜!

     2、常人的说法:

     心就是意识,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思维、推理、判断等等的能力,是大脑的功能。意识确实因具有思考能力而称为“心君”。人的五官是不会思考的,心之意处于统领五官的统帅地位,这是显而易见的。但以为通过眼耳鼻舌身形成的意识是心,那是荒唐可笑的,以为用它们能得真理,能彻知世界真相,是痴人说梦。这是要推翻的不究竟的说法。

     3、西方人(现代科学)的说法:

     心是意识,是灵魂,是灵与肉的总和。

     西方早期是强调心身二元并对立的观点。到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赖尔在其《心的概念》专著中提出身心一体的说法后,批驳和终结了笛卡尔以来的身心二元论。

     通识的说法,意识是有思辨能力的精神活动,它以此觉察和分辨外事外物,它包括:①自我意识,即生命相续时不自觉引起的自我观念,认为“我”和人身是真实的存在,是人一切活动的内在依据;②个性意识,即性格、兴趣、情智的偏好,它具有稳定性和统一性,是人区别于他人之处;③经验意识,是积累存贮下难以察觉的生命信息,它具有潜在丰富性、完整性的特质,也具有现实片面性、妄执性的可能。

     它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前意识、下意识、潜意识的内容,即那些人脑尚未发掘的能量与超感能力,遗传积淀的经验,包括欲望、冲动、贪求等生命原始动力,等等。

     心理学家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

     再后来,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心的本质是自性的“无意识”,提出自性是神性的种子,以此批驳弗洛伊德“心即本能”的说法。他认为:自性代表心灵的整体,是起点也是终点,它是潜在的神性的种子,存贮着各种可能性。这种“无意识”通过意识之光而照亮,从隐覆之物变为显发之物。自性是生命的目标,它赋予生活以意义,使人格统一完整和超越,它是精神的综合。

     这些内容非常精彩!这是荣格研究集体无意识的最重要成果,是荣格心理学说的转折点和重要里程碑!令人些许遗憾的局限,在于他把心的本质归结到神性。后面我们谈到心性的时候再论。

     4、古易的说法:

     心的本体是不易(略)。

     5、儒家的说法:

     《尚书》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心是未发之中,是寂然不动,是廓然大公,是天下大本,能感而遂通。朱熹:心即性,性即理,分道心人心。阳明:心即理,心即道,心即良知。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儒家关于心有不同角度不同诉求下的很多说法,也以此而有不同路径下的不同故事,但核心都是致知为圣(解说略)。

     6、道家的说法:

     心即道,惟恍惟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万物之奥,致虚极、守静笃、达自然。故有浑心、大心、道心之说(解说略)。

     (简评:以上说法都是心的定位尝试,都是对心认识的经验积淀与推理,都有不同境界的真理性)。

     7、佛家的说法:

     在诸多说法中,我认为,佛家的说法最细腻最究竟。它用一个概念就把心的本质说透说到位了,即空性智慧,即空性与光明双运不二的如来藏,它不生不灭、真空妙有,是超越的超越。这在佛教诸多经典中有甚深而具体的表述。当然,这对平常凡夫所讲,是普通的世俗谛的道理,对决心解脱的修行人所讲,则是要求有胜义谛层面的证信与体悟。

     此外,它还有一套完整的现象界的时空因果结构,即以心王心所的层次之分,以八识十识的内外之辨,以登地到十地的果位之修,以转识成智的妙法妙用,显示了其在阐述心之本体之后,对其开敷现象的细腻描述与究竟把握。

     我们展开一点,先介绍现象,再分析本质,列出提纲,点到即止,看看佛家是怎么说的。

     (1)心的内涵

     佛家认为,心是阿赖耶识,心是光明如来藏。从世俗谛的角度看,心是刹那的相似相续的串联,安立在过去、现在、未来,这是时间相。心是观待的二元相对的能所,体现了能藏、所藏、执藏,这是空间相。心有种种心。从胜义谛的角度看,这一切都是心幻化出的虚假梦境,也是法身与法身功德不二双运的智境。

     心王法总相:五蕴中的受想行识是四大心王,各有行相,各有功能,其中的识蕴起统领作用。八识、十识。俗偈:八个兄弟一个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家中把账开。

     心所法别相:遍行法、别境法、善法、烦恼法、随烦恼法(分大中小20种)、无记法(不定住法)。这些都是能让我们轮回流转的原因。

     佛家研心对上述名词、定位、性质、功能、特色、关系等等,都有非常详尽准确且实用的描述(略)。

     (2)心的现象

     是佛家所说的幻象。大千世界,无所不包,一切外显,皆为心相,即心投影出的幻象、心增上安立的假名。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都是己心所造。粗分三类:善分十一法(既有世俗的情,也有抽象的意)、恶法诸多(既有肤浅的不善,也有深刻的万恶)、无记有二无记(有覆无覆)四不定(即梦悔寻伺等)。心能造正面的,也能造负面的,也能呆若木鸡,挺神奇的。

     特点:多样化(现象纷飞),一体两面(善恶皆存),择机而显(随业随缘),有生有灭(有因有果)。

     (3)心的本性(本质、本体):

     即佛家所说的万法真相。佛说“心若太虚”:无相、寂净、真常、无漏、遍满。佛陀(证悟)的真相境界:甚深,本体无相;寂灭,自性无思;离戏,远离常边;光明,远离断边;无为法,无缘造作。

     首先它是胜义谛的空性。用佛家七相木车因的中观推理可证,用佛家内观禅定的身悟体悟可证。空性包含:一是否定义,指错乱妄执之有的对立物;二是不碍它,指缘起无自性。只有离执而悟透才得毕竟空,才解其真义。对人而言,先要破我执达人无我,再破法执达法无我,二者皆不可得,即达空性。其实,空也是与有相对的,不究竟。在修资粮道时,知文字上的心性为空;修加行道后期可见月影;登地为菩萨后方才见月。

     其次它是产生虚幻万法的唯识之心:阿赖耶识。

     第三它是光明如来藏:空性光明一体不二。基(本源)、道(修法)、果(证悟)。自然智慧。空性是法身,光明是法身功德的报身,二者无二无别是化身。

     心的本性是有为法的依他起性和遍计所执性,无为法的圆成实性。三者不离不合,是心根本。

     心的本性是佛性。如《楞伽经》言:去二我、除二障、离二生死、断二烦恼,即佛体性。

     佛陀二转法轮主要讲中观空性义,三转法轮主要讲唯识唯心义和光明如来藏义(中观、唯识、如来藏可择机深聊细辨)。

     达摩祖师说: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血脉论》)。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与水(《悟性论》)。证悟是心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小结本质和现象:1性净相染;2净即空,即不可得。3心性本净,因执而染。执是业习所致、是外求所致。4智境为依,识境不泯。5二谛视角,双运不二。

     (4)心的特色

     五蕴之心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风如云。是真实幻相,是自生自灭,是刹那生灭,是无影无踪,是忽聚忽散,是随缘隐显……。

     (5)心与色的关系

     佛说:“心种种,故色种种”。

     色法也是个复合体,它包括(对应意识而言)皮肉骨血等36物,有生理结构的眼耳鼻舌身,有心理感受的色声香味触,有能量因素的地水火风空,也有对应外境而言的山河大地、一切万法。其实,从本质上讲,一切色法也都是心法,也都是心的幻现。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独存。识为前导,依识安立,终为不二。

     十八界:六根、六境(尘)、六识。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群友心明先生说:心是升发万物的起因,是观照万物的明镜,是安身立命的本源。这些都是世俗谛的方便说。

     (6)心的存在方式

     依缘而显,依物而显,依习而显,依愿而显,相续生灭,三世轮转。即依潜在业力动能与现实的因缘抉择实现心的存在。佛家五部大论第二类论典阿毗达摩中有讲到心的分类,包括情绪分类,良性的毁灭性的,之间关系,产生和消失的条件等等。

     (7)心的工作方式

     作意发念,考虑决定。有心之做,分善心恶心。无心之做,是无记之心。判断的标准:作意、对境、行为、结果。善行未必价值高,恶行未必真重罚,要用四个标准衡量,看你是什么发心(动机),什么结果。

     (8)心的功效

     心是万物的创造者(内外)、控制者、毁灭者。所谓毁灭,指起恶念、坏情绪、负能量、烂结果,进而自毁;也指内观证悟后五蕴皆空、自我解脱。心的力量超过世间所有的力量。心如狂象当调服。佛说:“自己是自己的怙主”(救世主)。

     只展开一点,转识成智(控制者)。“转”字是应该得空好好聊的话题(它包括:身语意化转、转依)。凡夫在登地见性取得次第果位后,可转有漏八识为无漏,并得四智:转八识得大圆镜智,转七识得平等性智,转六识得妙观察智,转前五识得成所作智(显化身)。当然最高的是转九识十识得法界体性智。“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如能如是解,彼人见真佛”。

     其功效:六阶可契机说法,七阶能一视同仁,八阶则洞彻内外,最终则五通六通无所不能。

     驭物与物役,转物与物转。

     (9)心病的症结

     从世间世俗谛的角度讲,现代有心理疾病的人特别多,每年有大约二三十万人自杀,吸毒、酗酒无数,心理压力巨大,都是心灵空虚的表现,面对生老病死,又彷徨无奈,面对市俗烦恼,都担忧不满,满腔的惆怅焦虑,内心深处都蛰伏着深浅不同的负面情绪。这是现代生活高压的结果,也是自己没有悟透本心的结果。

     佛家概括欲界众生特有的心病结叫五盖:贪盖、嗔圭盖、昏睡盖、疑盖、掉悔盖。

     宇峰兄概括有心贼五种:甲:担心、恐惧、害怕;乙:烦恼、忧恙、痛苦、纠结、内疚;丙:欲望、需求、贪婪;丁:自傲、自以为是;戊:无知、愚痴、蒙蔽。

     有人概括心有九个结,正面为善,反面为恶,与每个人的能量级别相符:爱结、恨结、慢结、无明结、见结、取结、疑结、妒结、悭结。

     这些都是佛家细腻说法的不同表述。

     从分类上看,旁生执本能欲望、五官感受,症在五识;凡夫执意分别,症在六识;小乘修人执“人我”,症在七识,断则得阿罗汉位;大乘有宗修人执万能之心,症在阿赖耶识,转则彻见空性、双运不二。

     常人心病的根本症结在愚痴(无明)。集谛概括的因果链:无明→执著→贪嗔痴→造业→轮回。

     (10)观心的方法论

     几个视角必须区分:先天的、后天的,形而上的、形而下的,世间法的、出世间法的。

     凡夫与圣人的区别在于是用不同的方法了知解证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境界、不同的效果。二谛(世俗谛、胜义谛),世间法、出世间法,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无漏,了义不了义。根识量(现量、比量)、瑜伽量、圣言量。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是在不同层面讨论、达到不同境界。当然,二谛也分显空二谛和实象二谛,胜义谛也分名言胜义和离言胜义等不同层次或境界。

     见性:这是被大量修行成就者依禅定等次第引发通力、引起超常体验而大量证实过的。

    

     (11)心的境界

     空性本质是一致的,但体悟到的是有层次的,证悟到不同层次,就有不同的境界。空性四步境界:单空、双运、离戏、等性。十六空。二十空。佛家的不同门径修法可以达到不同境界。现实生活中:无常观、不执著、随缘、明觉心摄持等;有境界的人是本自具足、唤醒诸善、不假外求。

     证悟五境界(见插图)

    

     (12)控心的方式

     “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云何降伏其心?”

     经验式(转移法,忘记法、糊涂法……)

     理性式(想明白,说服自己转理念……)

     禅定式(N多种定,解空悟空证空)

     智悲双运(在菩提心基础上证悟空性,在空性智慧摄持下发慈悲心)。

     (13)修心的动机

     我们为什么而修?为什么要修?我们能选择不同的道路,关键在动机,佛家讲叫“发心”。按照发心区分,有小中大三种道路:小士道人修善法求福报和现世圆满,与解脱无关;中士道人修善法求个人解脱得后世圆满,是小乘;大士道人修善法求成佛度众生,是菩萨。那些求快乐、求福报、求功名、求现世意义的,修得再好也不能断除执著与贪心,都是世间法。但能以明觉摄持、以胜义谛摄持下做此类事,则超出小我、意义大变、真俗不二。

     (14)修心的要素

     佛家讲信愿行证,讲闻思修行,讲见修行果。

     修心是修行的开端、过程、目标。成佛是开发、完善、实现自我的过程。要素:传承缘起、所法所依、遵守次第、特定环境、闻思智慧、升起觉受,激发潜能,体悟效果,入世而用。闻思解决见解不够的问题,修心解决自己经验不够的问题,修身解决检验世间之用的问题。

     (15)修心的边界

     对于普通人而言,下限是不越底线:道德底线,讲公序良俗;法律底线,讲法规法条;修行底线,讲次第戒律。真敢越线者,头破血流,业果必报。

     对于修行人而言,上限是四无量心:慈,关爱、给予、锦上添花;悲,解烦、拔苦、雪中送炭;喜,随喜功德、为他人高兴;舍,平等平静,同等待人。这是修行者的理想品质,拥有此可获无量功德。

     (16)修心的方法

     汉传佛教依华严经有41心位、依本业经有52心位,修五等位八正道。藏传佛教依密经密法,修五等位三主要道。

     “三主要道”、“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是佛家修心的基本次第,方法是六度十波罗蜜等,目标是升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具体方法不展开了)。

     《修心七要》是藏传佛教当中最殊胜的修法凝结,它包括:前行法(修出离心)、正行法(修菩提心)、转道用(转坏为好)、修习五力(引发力、串习力、善种力、破斥力、愿力)、修心圆满四标准(断执著、无惭愧、生欢喜、能圆满),守护誓言(戒律、不颠狂、不片面……),修心学处(21种),等等。

     意愿第一,方法都有,八万四千,适机而择。

     (17)修心的结果

     能得大念慧行的大念、大慧、大行,三所成慧。

     闻所成慧:依止善知识去视闻听闻受闻,由此改变俗见树立正见,最终得识力、想明白、意念自在。尚不能通达觉悟意趣。

     思所成慧:在此基础上的如理作意、如理抉择,正入所闻实义,令思量得解、善根增长,得思辨智慧。尚不能领受解脱义。

     修所成慧:在此基础上通过修禅定而生智慧。禅定指人在心一境性状态的“大止妙观”,修指离染杂道、离不善法、加行精进、住足静虑,依此达到离戏解脱、起寂静慧、彻照真相的智慧态。即已通达领受,所知所行同分影像现前。

     闻所成慧和思所成慧是学作意相应的学之慧,是外向解读审察的有漏之法,仅能得散智,但它是修慧的缘起和必经前阶;修所成慧则是无学作意相应的无学之慧,是内向去烦恼去遮蔽转八识的无漏之法,能得真如定智正智,是闻思修的结果。

    

     ~~~~~~~~

     心是性命的载体、是性情的感应器,要使人的命运更有张力,要使人的性情更丰富多彩,就要体会心是怎样承受、怎样分辨、怎样感应、怎样明白的。在世俗生活中,音乐家的生命旋律,歌唱家的生命唱法,书法家的力透纸背,画家的意象渲染,诗人的性情独白,都是心性的宣泄与命运的高歌,都是离心最近的探索。而只有内证体悟之人才真明心见性。

     无始以来,我们流转于轮回之中,不得解脱,根本原因在于无明,即不了解心的本性。因为心的本性与我们的解脱有本质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去追究。只有佛法,才把心的本性说的最清楚、最细腻究竟。从出世间法的角度看,也只有依此才能去证悟它,找到它的本来面目。

     以上所言,是我分享的“心的奥秘”心、性、我之心的部分(提纲)。它只是我们观察心的一个视角,得出的局部结论,挂一漏万,也没充分展开解说。言语道断,多言数穷。这些对于凡夫而言,只是普通的世俗谛道理,对修行者而言,则是要求有胜义谛层面的证信与体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加方得圆,古艺名:东方逸空;职业:行道学人,闻思修者;履历:思想坎坷,盲来悟去;著述:文不存史,证未留痕)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