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根本不必“制欲”
2016/8/18 王阳明心学

     “接侍而来五百年,海东三度见桑田。如何行酒丹霞地,千古依然旧洞天。”罗汝芳在《蔡经宅》诗中如此感叹道。

     汤显祖的老师

     罗汝芳字惟德,号近溪,明武宗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出生于南城县天井源乡罗坊村,是泰州学派的“唯一特出者”、集大成者。

     罗汝芳早慧,5岁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孝经》;7岁时,入乡学;8岁,听其父罗锦与饶行齐谈阳明之学,敬听不倦,饶奇异之,以为不凡。

     罗汝芳26岁时,拜颜山农为师学习理学。颜山农,名钧,江西吉安人,曾师事刘师泉,“无所得”,乃从王艮及其弟子徐樾,得“泰州之传”。

     罗汝芳28岁中举人,29岁时赴京师会试,举进士,然而他自云:“吾学未信,不可以仕”,不就廷对,回到家乡研习理学,拜师访友,建立“从姑山房”,集四方学子开展讲学活动。有“东方莎士比亚”之誉的伟大戏曲家汤显祖,曾师事于罗汝芳。

     明学者左宗郢《从姑山修废记》中说:“从姑山者,罗先生讲学处也。先生倡明德之旨,为后学宗,四方学者响应,如声奔谷,辐辏盱江。有皈依不忍去者,相与入山密证焉。于是四方来谒先生者,无不登从姑,而从姑之胜,遂闻天下。”

     明代时期,从姑山还建有祠,祀罗汝芳,名为“罗明德先生祠”。自明以后,许多文人雅士、官宦商贾登临游览或凭吊罗汝芳,还作诗文以记,如汤显祖、何文渊、张升、徐芳、蒋士铨等。

     顾炎武等启蒙思想家的先驱

     罗汝芳一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理学思想方面。青年时代,他受程朱学派理学家薛垣的影响,认为“万起万灭“的私心杂念长久以来困扰着自己,必须把它去除。于是,便在寺中闭关静坐,在几上置水一杯、镜子一面,使自己的内心像水一样静、镜一样平,久之,遂成重病。

     其父授之以王阳明《传习录》,使他领会“致良知”的学说,病方愈。后来,罗汝芳师事颜钧(颜山农)。颜钧认为,人的天赋道德观念是永远不会泯灭的,因此,人们的道德修养根本不必“制欲”。罗汝芳听后,如醍醐灌顶,完全接受了这种“制欲非体仁”论,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理学观点。

     罗汝芳认为,“大道只在自身”,人的目视、耳听、饮茶、吃饭、早起、夜寐、相对、问答,以至弹子的转动,肌肤的痛感,无一不是这个“道”的作用和表现。只要具备了一个肉体的形躯,就有了做圣人的条件。其学虽源于理学,但反对“存天理 灭人欲”的正宗教条,提倡用“赤子良心”、“不学不虑”去“体仁”,持见新奇,颇有创见,一扫宋明理学迂谨之腐气,故被誉为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启蒙思想家的先驱。

     罗汝芳还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他在太湖知县任上,有兄弟为争遗产来投诉,他闻之家境艰难,“汝芳对之泣,民亦泣,讼乃止”。又创开元会,罪囚亦令听讲。他以传统道德融于真情,动容感化,化解民事纠纷。他在做宁国知府时,集诸生会文讲学,让诉讼者在讲坛上跏跌静坐,触目观心,以此判案,并把政府的库藏馈赠于民。这种情况,在封建官吏中绝无仅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