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阳明洞 心灵之旅】心才是真正的无价宝藏
2016/9/13 王阳明心学

     阳明先生的学说,受到了古往今来,乃至国内国外诸多学者的推崇,在龙场这座小镇,更是心学体系集大成之所地。

     临行前,网络上的攻略几乎寥寥无几,又是独身一人前往,心中难免斟酌再三,但是内心对于阳明思想的执着依然促使我义无反顾的踏上了2200公里以外的神往之地。

    

     阳明洞,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城东的龙岗山腰,因中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贬谪为龙场驿丞时,曾居住此地而得名。阳明先生在此三年期间,心即理、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便是在此得出,洞内石刻甚多,包括明、清、民国时期乃至日本等诸多学者的题咏。洞口上方刻有“阳明先生遗爱处”七字,洞口苔痕苍绿,藤萝密布,洞内宽敞明亮,洞口两边的两株参天古柏,为阳明先生亲手种植,至今枝繁叶茂。在600多年前,谪居龙场的阳明先生在此研读,大彻大悟,悟出了“心即理”、悟出了“知行合一”,成为了“致良知”的思想雏形,这是王学的核心,这也就是阳明先生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人生经历即“龙场悟道”。

     说道洞内的几十处石刻,可以上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下可民国时期童子军也在洞内刻下的到此一游等等,但是其中有一条便是光绪年间,日本人在上刻有的段石刻,不可否认,日本人对于王学的推崇与发扬,就连阳明祠内阳明先生的铜像、乃至浙江余姚阳明先生墓、阳明先生逝世处的几处亭台,都是日本人修缮的,阳明洞其实不过一个空荡的溶洞,没有景观灯光,没有导游介绍,甚至连游客也是寥寥无几,这种时候,我们对于国内这些文化瑰宝的漠视,感到惋惜扼腕。

    

     在阳明洞旁为何陋轩,原为当地民众见阳明洞内阴暗潮湿,遂伐木为阳明先生在洞旁修葺的一间木屋,名为阳明先生所取,出自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龙岗书院内修有一君子亭,君子亭石壁下刻有蒋介石题字“知行合一”,这也是蒋介石第三次到达阳明洞时所提。

     谈到君子亭,不得不提到张学良,张学良于1938年11月便开始软禁于此,长达三年的软禁生涯,“悟道”如何或许只有当事人才清楚,张学良曾留下“龙场愿学王阳明,权把贵州作荆州”的人生感悟。

     回想600年前,此处更是荒芜一片,也正是在如此荒芜的土地上,在经历过沉重的痛苦之后,阳明先生最终获得了人生秘密的答案。很多年之后,有人运用他的智慧,搬到权奸,重振朝纲,有人为其学说折服,日本战神东乡平八郎,将“一生俯首拜阳明”刻为腰牌,一生悬挂于身,蒋介石也是将“知行合一”作为人生坐标,到台湾之后也将台北草山命名为”阳明山”。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更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陶知行”......

     在中国古代,对一个人的评价,是看这个人在“立德、立言、立功”上的成就,这也是士人们所追求的终极梦想,但是数千年,达到这一“真三不朽”目标的人,寥寥无几,后世对此争论颇多,唯有王守仁,是公认达到这一目标的完人,他不仅是与尼采齐名的伟大哲学家,更是与孔孟并称的哲学圣人,是曾国藩、蒋介石、毛泽东、稻盛和夫等成大业者心灵导师,

    

     阳明先生一生,经历过科考落榜、奸人陷害、镇压过土匪起义,平顶过宁王叛乱,他的一生虽经历坎坷,却意志坚定,他混迹官场,却心系百姓,他的书法、文学造诣亦是登峰造极,足以传世,但是这些都被他巨大的人格光芒所掩盖,被其建立经久不衰的心学思想体系所忽视。

     心之所向,即为大道。人的所言所做,都是内心的表现,心存恶念,即便读遍圣贤之书,格尽世间万物,也一样会有恶行,如果心中秉持善念,知行合一,那所行所为自然符合圣贤之道,人人皆可为圣。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之作可概括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洞,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用返求内心的修身方法,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心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致良知就是追求更好的自己,“圣贤之道,吾性自足”是天植灵根,一个人做到知行合一则可修身齐家,一个国家弘扬良知精神则富强清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