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量子力学、诚意修身和因果关系
2016/10/7 王阳明心学

     编者注:我们普通人都处在分别觉的层次上,也就是时针的层次,更细微的分别念和分别识我们察觉不到。

     首先声明,我只是一个物理爱好者,只能从我所看到的物理轮廓来发表个人看法,同时,我也是一个国学爱好者,这个爱好只比物理爱好稍微高一点儿,也只是有些感触,两种爱好本来各自好好的,突然有一天他(她)们在一起了,搞得我很突然,于是就有了以下的观点。

     这篇文章只不过想结合一下物理学和国学来阐明一些国学观点,供大家探讨,顺便提一些物理学上的建议,至于是否正确,当然遵从您的认识。

     一、经典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之间的关系

     整个物理界,目前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核心的,适用于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经典物理学,另一部分是适用于非常非常非常小尺度的量子物理学,奇妙的是这两个理论互相并不兼容,也就是说两种理论在对方范围里都会失效,截止目前这两个物理理论并未得到有效的统一,一大批物理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叫做量子引力论的新理论,试图来统一这两者,但目前并没有成功。本文也不会试图去发现这个统一的理论,我能做的只是探讨一下相互的关系。读者没有必要去了解什么是相对论,什么是量子物理,只要知道一个是宏观世界的理论,一个是微观世界的理论就可以了。在笔者看来,其实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之间就是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也是我们常说的有和无,色与空的关系。

     二、相对论的时空观和量子纠缠现象

     根据相对论的描述,三维空间沿着时间轴运行,这个运行的速度应该是光速,也就是说,当速度达到光速的时候,时间是静止的,但是相对论体系又限制了达到光速这个情况,因为要把物质加速到光速需要无穷大的能量,不好意思,无穷大的能量是不存在的,所以,宏观大尺度下,物质的运动速度永远达不到光速。

     但是在量子物理中的量子纠缠效应却是一个时间为零的状态,量子纠缠效应描述了一个亚原子粒子的状态可以立即对另外一颗亚原子粒子的状态产生影响的现象,不论这两颗粒子之间相距有多么遥远,甚至一个在宇宙的这端一个在宇宙的那端。这样明显“反常”的现象惹恼了爱因斯坦,因为在他看来,在空间中两点之间以超越光速的速度传递信息显然是不可能的。

     据报道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主持的量子隐形传态研究项目组2013年测出,量子纠缠的传输速度至少比光速高4个数量级。但我不认同这个说法,因为用微观现象去测算比对宏观速度是不是合理值得商榷,这个描述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本来两个不相容的体系怎么去比较?宏观上的空间在量子层面存在吗?

     三、从国学的角度探讨一个结构

     道家和佛家都有一些论断听起来玄而又玄,很难理解,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道家的“有”和“无”以及佛家的“色”和“空”,道家说“无中生有”,佛家说“色空不二”,从“生有”的角度看这两者是分开的,从“不二”的角度看又是一体的,其实这两种说法根本上一致,“无中生有”说的是变化,是一个思维如何变成现实,“色空不二”说的是关系,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观察我们人类自身,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由思想产生的,无论是条件反射也好,还是分析选择也罢,都是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无形的思想产生,思想看不见,摸不着,属于“无”和“空”,行为看得见,摸得着属于“有”和“色”。

     把这个结构放大到整个宇宙,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结构,那就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看不见的虚无,一个宏观上有空间和时间的时空。虚无相对应的就是量子物理范畴,而时空对应的就是相对论范畴,时空因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又有经典的相对论武器,所以就不再深入讨论,重点说一说这个虚无。量子纠缠现象的研究表明,通过粒子加速器将一个粒子分成两部分后,这两部分无论距离多远,只要一个的状态确定,那么另一个也同时状态确定,这说明了时间为零,而单个光子在双缝实验中也具有干涉效应,说明了在量子层面没有宏观上的空间概念,这样一来,在虚无层面的所有事件都是同时同地发生的,也就是说一念起则同时另一念定,虽然在进入宏观时空后,有时间先后和空间的不同,但是在虚无层面上永远是同时同地的。

     四、应该暂时放下量子引力论,研究量子和引力关系

     爱因斯坦的侠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将力学理论从同一惯性系拓展到所有惯性系,又进一步推广到整个经典物理范围,从绝对时空拓展到相对时空,但无论怎么发展依然是在宏观大尺度的时空层面上的统一。而量子理论这个区域研究的却是没有时空尺度的问题,这两个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才是主要的,从没有空间和没有时间的虚无看,不正是相对论的预言的奇点吗?《时间简史》这本书中说到:“因为经典(即非量子)广义相对论预言了无限密度的点—奇点,它也就预言了自己的垮台,正如经典力学暗示黑体应该发出无限能量,或者原子应塌缩成无限的密度,而预言了它的垮台一样。”

     仍然拿我们的思维做例子阐述,初始的念头,完全存在于虚无的思维脑海中,无四时八方,却充满着各种可能,精神能量最大,这时候对于整个事件来讲,此时此刻此念头就是那个“奇点”,随着现实的变化,这个念头开始逐渐接近宏观的现实,几乎要和现实融为一体了,这个时候你可以更清晰的感受到这个思维念头,如此一来,这个念头就是“白洞”,反之宏观现实中的消失也会在一开始造成思维上的反应,就会形成一个“黑洞”,最终当这个念头消失的时候,由虚无态转为了时空态,或者由时空态转为了虚无态,“白洞”和“黑洞”是虚无和现实之间的临界状态,此有彼无,有无相生,但关系上又色空不二,互相关联,所以,试图将两者统一,不如研究其转换关系更实际一些。这类似于植物在地壳运动中转变成了石油,你知道两者的关系,但却不能确定这一片森林能否在未来转化成石油或者转化多少石油。

     五、引发的因果关系思考与实际生活的指导

     到这一段才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没想到啰嗦了半天没到正题,笔者实在不是写东西的材料,但是你既然已经坚持看到这里了,就再坚持一下吧,我写个文章也不容易咯!

     现在我们假设上述的理论有一定的正确性,不要怀疑,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可以被证伪的,所以,只能假设是正确的。好了,如果思维的虚无属于量子层面,没有时间和空间,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每一个“因”都会在同时产生一个“果”,这个在虚无体系里是定态的,因为没有时空,所以只能一起产生,但在映射到宏观现实层面的时候会出现空间的不同和时间的先后,但这种映射的确是由同时产生的因果决定的,虽然不会完全等同,但行动却最终反映了思维。

     在思维体系的虚无里,因果是一个无限循环过程,“因”必产生“果”,“因”变“果”必变,所以,如果我们用功利心去考虑问题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拿一个认为最好的未来的“果”来当“因”,此时未来的“果”却已经又产生了变化,但我们却盲目的认定“果”是不变的,于是所有的映射关系已经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偏离,但我们自身却不知道,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倒果为因”。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有人解释为活在当下,大道至简,也不是不对,还是表面了一些,应该是用诚意、正心的正确态度,认真做好当前的事情,正因果自然转动,砍柴挑水做饭这些宏观事件也自然而来,自然而去,不住不留,这种状态,无私欲,存天理,自然身劳心逸。

     那么计划规划什么的就不需要了吗?当然要,任何计划规划都有个“因”,当这个“因”出现之后,计划和规划行为只不过是那个“因”的“果”,又是下一个“果”的“因”,和砍柴挑水做饭并无二致,同时规划和计划应该是战略性的,主要体现的是方法智慧,单纯的目标数字大多数会沦为一纸空谈,偶尔的相符也只是一种巧合,因为如果能提前推算结果的话,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计划都会完成,但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应该做一个总结了,其实很简单,不要沉迷于选择,诚意、正心、修身是前提,认真做事是必须,至于未来,应该让它老老实实地遵照现在的所作所为出现,不应该让它左右你的现在。一切自以为是的选择结果就是一句话:“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