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配时间、精力与才华,将最终决定你的人生
2016/12/4 王阳明心学

     我在哈佛商学院教授的课程,是帮助学生理解何为好的管理理论,以及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在最后一堂课上,我总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确保在职业生涯中感到快乐?

     其次,如何确保与配偶及家人的关系成为持续幸福的源泉?

     第三,如何确保不陷入牢狱之灾?

     尽管最后一个问题听上去像是在开玩笑,但我是认真的。我当年在牛津大学就读的班级中,所有同学都获得了Rhodes奖学金,但是后来32个人里有2人坐了牢。

     在学生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时,我用自己的一生作为案例,向他们阐释该如何利用课堂所学,帮助自己做出人生的三个关键决定。

    

     有一个理论为第一个问题“如何确保我们从事业中感到快乐”,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这就是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理论。他认为人生的强大动力并非来自金钱,而是来自学习、在责任中成长、为他人奉献以及成就获得认可。

     由此,我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管理者能够卓越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管理会是最崇高的职业。没有任何一项职业能像管理一样提供如此多的方式,来帮助他人学习和成长、承担责任、从成就中获得认可,并对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

     制定人生战略

     另一套理论有助于回答第二个问题——如何确保与配偶及家人的关系成为持久幸福的源泉。

     自1979年以来,我一直注意观察哈佛商学院同学的命运。在同学聚会上,我发现越来越多人变得不快乐,离了婚或与孩子关系疏远。我可以向你保证,他们没有一个人在毕业时就打算故意离婚或是与孩子疏远。然而,有很多人让这样的事发生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在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才华和精力时,并没有将人生目标放在首位。

     对我来说,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的至关重要,但想清楚这件事耗费了我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我的人生目标源于我的宗教信仰,但信仰并非帮助人们做出决定的唯一来源。另外,选择并追求一份成功的职业,仅仅是实现你人生目标的一种工具。如若没有目标,人生会变得空洞无物。

     资源与战略相匹配

     如何分配你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最终决定了你的人生战略。

     我有很多事情在争夺我的这些资源:我想与妻子建立双方都满意的关系、培养优秀的孩子、为社区做贡献、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为教会做贡献等。我面临的难题和经营公司一样:手头资源有限,该如何针对每项“业务”进行配置?

     你的配置决定,有可能让人生变得与你最初计划的截然不同。有时这样很好,因为一些机会将不期而至。但如果资源投入出现失误,结果可能会很糟糕。

     当人们极度渴望成功时,会下意识将自己额外的半小时或任何一丁点剩余的精力,用到可以立竿见影带来成绩的行动上。然而,当你将时间和精力投资在与配偶和孩子的关系上,却往往无法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们每天都会淘气。你要等到20年后才能骄傲地说:“我培养了一个不错的孩子。”你可以忽视与配偶的关系,日复一日,似乎也看不出事情正在恶化。那些追求卓越的人总是下意识地愿意在工作上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而忽视家庭,即使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是他们获得幸福感的持续来源。

     如果你研究一些商业灾难的根源,那么就会发现当事人都有追求快速满足的倾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他们的个人生活,就会发现令人吃惊又发人深省的规律:在他们曾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往往分配的资源却越来越少。

     营造文化氛围

     我教授的课程中有一个被称为“合作工具”的重要模型。合作理论从两个维度——即组织成员对“想要从公司获得的回报”的认同度,以及对“公司要采取什么行动,才能产生预期回报”的认同度,来决定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当员工对这两个维度的认同都很低时,就必须要用“权力工具”(包括强制、胁迫、惩罚等)来确保合作。

     麻省理工学院的埃德加·施恩(Edgar Schein)把这一过程称为文化的形成机制。最终,人们甚至不再思考自己做事的方式是否会成功,不再一项项清晰地做出决策,而是依靠本能和推测选择优先事项、根据工作程序行事——这意味着组织内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文化以一种无法言传又带有强制性的方式,要求组织成员在遭遇经常性出现的问题时,采用那些已被证明、广为接受的方法。在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时,文化还可以定义优先顺序。

     在使用这个模型回答“如何确保家庭成为幸福的持久来源”这个问题时,我的学生们很快发现,家长为了让孩子合作,所采用的最简单工具就是权力工具。可当孩子们长到十几岁时,权力工具就失效了。此时,家长们才开始想到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形成一种家庭文化,让他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尊重自己的兄弟姐妹、听父母的话、做正确的事。家庭和企业一样,都有自己的文化。家庭文化可以有意识地营造,也可以在不经意间形成。

     远离“边际成本”错误

     在财务和经济学课上,我们都学过在评估投资机会时的一条原则:忽略沉没成本和固定成本,依据每项投资产生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来做决策。我们在课上还学到,这一原则令企业倾向于利用过去投入的资源,而非将其打造未来所需的能力。

     要是我们知道未来恰如昨天,这种做法还可行;但如果未来发生变化——而这几乎是肯定的,那么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

     这个理论可以解答我向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如何保持诚信,远离牢狱之灾。

     在人生需要做出对与错的选择时,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使用边际成本理论。我们脑中有一个声音说:“我知道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不该这么做。但现在情况特殊,情有可原,就这一次,没事的。” “就这一次”错误的边际成本似乎低得永远令人难以拒绝。但你会因此而深陷进去,人们在替自己的不忠和失信行为辩解时,所说的“就这一次”都源自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原理。

     另外,100%坚守原则要比98%坚守原则容易。如果你基于边际成本分析,屈服于“就这一次”,那么你会后悔自己的选择。你必须明确所要坚守的原则,并为此设定底线。

     牢记谦虚的重要性

     谦虚的人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很强的自尊感。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并对此感觉很好。我们还发现,谦虚不是指要有自我贬低的行为或态度,而是对待他人要尊重。谦虚之人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好的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怀有谦虚之心很重要。而当你从哈佛商学院或其他顶级学校毕业后,你在工作中遇到的绝大多数人或许并不如你聪明。如果你的态度是只有聪明人才能教导你,那么你的学习机会将会受限。但如果你拥有谦虚的态度,愿意向每个人学习,你的学习机会将永无止境。通常,只有当你真正对自己怀有自信时才会表现谦虚,你也会想要帮助身边的人提升他们的自尊感。

     有些人总是以一种傲慢无礼、颐指气使的方式对待别人,其实这种粗暴行为说明他们缺乏自尊。这些人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让自己感觉良好。

     别担心你能取得多大成就,想想你能帮多少人变得更美好吧。我最后的忠告是:思考一下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找到答案并下定决心每天坚持。这样当你走到生命尽头时,你的人生被就是成功的。

     延伸阅读:你的精力分配决定了你的层次

    

     听某哲学系女老师讲课,讨论到女孩为什么不能做纯家庭主妇。在她看来,经济独立性,性别自尊等倒不是最大的原因,她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女人不能与社会脱节」。因为女人一旦脱节社会,「你的世界就只有那个房子和那个男人」,这样很多“鸡毛蒜皮”小事你都会觉得是大事,于是乎会因为很多「鸡毛蒜皮」事情和丈夫吵起来,因为你的注意力并没有更重要的事情,例如基本的社会交流和工作任务,可以被转移。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就是一个毕业了几年的女孩,因为叫的牛肉面里面的肉少和老板争执起来。结果哭了。哭的原因不是因为牛肉的多少,而是如她所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女孩毕业之后打拼几年,谁想毕业之后还在因为碗里的几块牛肉和别人争执,细细想来,如果她单位时间价值够高,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她是不会将精力放在讨价还价上的。她的那两排泪,是对自己现在状态和过往经历的一种否定和哭诉。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简单打个比方,比方说你就一百块钱,能吃一顿饭,也能看一场电影,你去看电影了,你的机会成本就是这顿饭。又如,你周末两天可以用来打Dota,也可以用来看《论语》,你去看《论语》了,打Dota 及其快乐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换句话说,我做的事情价值多少,是由我放弃的事情反映出来的,而我放弃的事情,也是由我做的事情的价值反映的。价值这东西不好说,因人而异,哲学命题我水平有限讨论不来,往往因人而异。但是生活经验和道德直觉告诉我,对于个人,一个人相关价值是可以从他的抉择中判断出来。同样的资源你怎么分,同样的抉择你怎么选,将一个人的层次或者说特质表露无疑。

     总之,什么样的人,价值如何的人或者事,可以从他的个人选择中判断出来:你放弃了做什么而选择了做什么。你的心中孰轻孰重,孰优孰劣,在你实际行动的诠释下,一切的言语都是很苍白无力的:你做了什么,你就是什么,值什么。

     如果你放弃骄傲和任性也要挽回你亲爱的女朋友,你的女朋友对你来说价值就高于你的自负和倔强;如果你放弃享乐和纵欲,坚持努力和进步,你对成功的追求和渴望的价值就高于你对纯粹欲望快感刺激的多巴胺;如果你倾家荡产也要救你患病的亲人,你的亲人对你来说价值就高于你的一切财富;如果你为了理想放弃了KKR 的高工资而去创业卖糖葫芦,你的理想对你来说就高于雄厚的年薪。

     如此,我们的精力分配,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们的层次。我们如果为了吴彦祖还是黄晓明帅和别人争执一个下午,那么与其说明我们「心胸格局小」之类的道德定位,毋宁说我们的一个下午时间也就值这点娱乐圈的争论;我们如果为了地铁上让座不让座跟别人吵了起来,骂了起来,与其说我们「素质低」之类的修为判断,毋宁说我们个人形象也就值两站地的地铁。做什么价码的事,就是什么价码的人;为了什么价码的人和事怄气或执拗,就配什么价码的苦难和荣耀。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