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友投稿】通过六句话,学习古人通权达变、深谋远虑的智慧
2017/7/21 王阳明心学

     《呻吟语》中有这样一段话: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来,始事而要终,定事而知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意思是:事情快要发生却能及时终止,事情发生之时却能补救,事情已经发生却能挽回,这叫做通权达变,是有才能的表现。事情还没发生就能预测到它即将来临,事情刚刚开始就能预料到其结果,已经成为定局的事情能判断其变化,这叫做深谋远虑,是有见识的表现。

     这段话通过描写“将事、遇事、既事、未事、始事、定事”这六种事情发展状态,以及对应的“能弥、能救、能挽、知来、要终、知变”这六种事情处理能力,传神地写出了古代智者的通权达变、深谋远虑,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一、将事而能弭

     事情快要发生却能及时终止。智者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春秋战国时期,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个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查出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皮肤上敷毒药以毒攻毒,或者动大手术直指病灶,所以以为我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如果扁鹊不是谦虚的话,他大哥的医术到了什么水平?扁鹊都已经被称作神医,他大哥真是“上医治未病”了。可见技艺无止境,智慧无止境。

     二、遇事而能救

     事情发生之时却能补救。事情发生时,智者急中生智,及时补救,从而避免了损失。

     公元前627年,秦军偷袭毫无准备的郑国。郑国商人弦高恰好在洛阳北门外同东进的秦军相遇。弦高得知秦军的意图后,一面派人急速向国君报告,一面假扮成郑国国君的特使,要求见秦国主将。主将孟明视听说后大吃一惊,接见了弦高。弦高说:“我是郑国国君派来的特使。我们国君听说贵军要到郑国来,特派我送上一份薄礼,以犒劳远道而来的贵军将士,略表郑国国君的心意。”接着,他献上了4张熟牛皮和12头肥牛。孟明视想,我们本来打算在郑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袭击,现在郑国使臣竟来犒劳军队,偷袭是不可能了。他故作镇定,收下了弦高送来的礼物,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感谢郑国国君送来的礼物。”弦高走后,孟明视和副将军西乞术、白乙丙商议:“郑国有了准备,我们还是回国吧。”于是,他们顺路灭掉滑国,回秦国去了。

     秦军已经兵临洛阳城门之外的危急时刻,弦高没有走常规之路,而是一边派人火速汇报,一边假装郑国使臣犒劳秦军。他的机智勇敢,让郑国避免了一场大难。郑穆公以高官厚禄赏赐,弦高却婉言谢绝,继续做他的生意去了。

     三、既事而能挽

     事情已经发生却能挽回。事情已经发生了,智者却凭借奇思妙计,能将事情的损失挽回。

     战国时期,西周大臣昌他背叛王室,逃往东周,把西周王室的秘密都泄露出去。东周王很高兴,西周王则怒不可遏。冯且告诉东周王说,有办法除掉昌他。他派人携带重金和一封书信前往东周,故意让东周人抓获。东周王得到那封书信,只见信上写到:“昌他知悉:如果事情可以办成,你就努力办成;如果办不成,就赶快逃回来。时间长了,事情可能会败露,你就会性命难保。”东周王看罢即刻杀掉了昌他。

     已叛之人,已泄之秘,还有办法挽回损失吗?冯且凭借奇计,一举让对方杀掉了叛臣。可见事情总是有办法,关键能否想出。

     四、未事而知来

     事情还没发生就能预测到它即将来临。智者的预见力是惊人,在看似天晴气朗时能预测到暴雨来袭,知道事情必然发生。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范蠡、文种等人的辅佐下,终于灭掉了吴国。在庆功宴上,群臣庆贺,一片欢呼之声。作为一国之主的勾践却面有难色,神态反常。范蠡注意到了勾践的表情。第二天,他便来向勾践辞行,勾践含泪挽留。范蠡坚定不移地说:“主辱臣忧,主忧臣死。昔年勾践受会稽之辱,范蠡本该就死,当时不肯死,是为了留有用之躯雪耻,如今大仇已报,应请主公赐死。”勾贱无奈只好作罢。范蠡飘然离去,留下一封书信给好友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你为何还不离去?”文种未听。后来勾践赐剑,令他自尽,文种后悔不已,伏剑而死。

     范蠡之所以通过勾践的一个反常表情就能预测到他会屠戮功臣,是因为他结合勾践的面相和言行,看透了其本性,从而急流勇退。文种却未能看透,结局悲惨。

     五、始事而要终

     事情刚刚开始就能预料到其结果。智者“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从事情开始时的表现就知道其最终的结局。

     殷纣王刚即位,生活便开始奢侈起来,使用起了象牙筷子。箕子知道后,叹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制的食器盛东西,并且要做犀玉之杯了。有了犀玉杯、象牙筷,必不会再吃羹藜等野菜制成的食物、穿质料粗劣的短褐衣服、住在茅草铺顶的房屋之下了,则要求身披锦衣九重、脚踩高台广室。怀有这样的要求,整个天下也满足不了他了!远方的珍怪之物,舆马宫室等等都逐渐齐备,这些都自此而始,我害怕他由此走向灭亡!”没过多久,纣王便开始建造鹿台,琼室玉门,豪华富丽,狗马奇物充满其中,还有酒池肉林,宫中街市,供他穷奢极欲,老百姓都背叛了他。他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从纣王开始使用一双象牙筷子,箕子就能知道他将要灭亡的结局,真是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避免了助纣为虐,得以善终。

     六、定事而知变

     已经成为定局的事情能判断其变化。事情已成定局,智者却能看出其中的变数,然后善加利用,达到自己的目的。

     南越王赵佗,在吕后乱政时,听说故乡的兄弟被诛,祖坟被挖,对汉朝非常怨恨。吕后死后,他见汉朝中央主政无人,便自称皇帝,兴兵到长沙边境,准备向北进攻。汉文帝刘恒继位,了解到赵佗称帝并攻打长沙郡,是因他认为吕后听信了长沙王吴芮的谗言,并曾分别派属下3人赴长安申辩,但都被吕后扣压。这些表明,赵佗本意没有蓄意分裂汉朝的打算,让他取消帝号重回汉朝仍有可能。吕后当初下令毁了赵佗父母的坟墓,汉文帝命人将其重修,每年奉祀,并派人守护,又召见了赵佗留在中原的亲属,任命其官职并厚赐。他又给赵佗写了封信,命特使也是赵佗的老朋友陆贾送去。

     这封信很用心很精彩,历来评价很高。开头写道:“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既摆明双方的地位,奠定原则和基础,又亲切和低姿态。汉文帝知道赵佗对其刘邦很有好感,所以信中强调了自己是刘邦的儿子,同时他又是刘邦与薄姬所生,强调了自己是“侧室之子”,继续低资态;又与吕后划清界限,不让赵佗产生误会。告诉赵佗他家祖坟已被修复,增加好感。之后笔锋一转,说南越掀起战火,双方损失都很大。就赵佗关心的长沙王封地问题也专门进行了解释。承诺只要他接受朝廷的封王,取消帝制,“服领以南,王自治之”。还让陆贾带去一些礼物,以示慰问。赵佗看到这封信,深受感动,陷入沉思。他最终取消了帝号,重新接受汉朝所封的南越王。

     南越王称帝已成既定事实,而且双方战争似乎也成定局,汉文帝刘恒却独具慧眼,从几个要点中分析出了其中变数,然后仅凭一封书信,就攻心胜攻城,消弭战争于无形,拯救无数生灵幸免于难。

     作者姓名:王伟 笔名:道诚;感谢他的供稿!

    

     王阳明心学

     |为往圣继绝学——铸造心学传播第一平台 |

    

     | 长按二维码 扫描关注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