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田武彦:王阳明精神的虔诚践行者
2017/10/3 王阳明心学

     编者注:冈田先生曾在《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前言中说过:阳明学是体认之学,是培根之学,是身心相即、事上磨炼之学。而“冈田学”的实质,概而言之,也就是“体认之学”和“培根之学”。冈田先生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地践行阳明精神,其目的就是要尝试和再现这种“体认之学”和“事上磨炼之学”。从冈田先生极力倡导的“体认之学”和“事上磨炼之学”中,不仅可以看出先生的为学为人之风范,而且“可以看出宋明理学的现代日本式的开展”。

     有鉴于此,我认为要解读冈田先生的思想体系及其传承道统的心路历程,仅仅凭借理论思考和学问辨析是远远不够的,而应主要依靠其所倡导的“体认”或“追体认”的方法和路径,去亲身实践和体悟其中的真谛。这是因为冈田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独到的思想见解,不仅是理论思辨的产物,也是其从自身数十年的人生磨炼和社会体验中逐渐领悟到的生命之道。这也许就是冈田先生常说的治学过程与体道历程的统一吧!

     而正是本着这种理念,冈田先生对我的教诲基本上采用了身体力行、寓智于情、行胜于言式的体验教学法,即使是在日常讲学中,先生也并不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而是更多地教我如何做人,怎样与古代圣哲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在“追体认”中领悟先哲的情思和感怀。通过近二十年的交往,我从冈田先生身上,不仅感受到一位思想大师的睿智和胸怀,更体察到这位几乎与二十世纪同步的日本儒者的高风亮节。

    

     ▲中江藤树像

     江户初期,阳明学传到日本。当时日本的大儒在接触到王阳明的著作之后,进行了详细的阅读。贝原益轩是福冈的一位大儒学家,因博学广识而闻名于世,在他的读书目录《玩古目录》中有《王阳明全书》。可以推测,他当时应该也读过王阳明的著作。

     最早在日本介绍阳明学的是中江藤树。他先是在伊予国的大洲为官,后来辞官回家侍奉双亲,“被尊称为近江圣人”。中江藤树曾经创建藤树书院,并模仿朱子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制定出《学舍坐右戒》,招收弟子,讲学授业。藤树最初修习的是程朱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王阳明的高徒、王学左派(良知现成派)巨匠王龙溪的著作。读后激动万分,对阳明学的崇拜一发而不可收,最终将治学方向转向阳明学。

     为什么王学左派的“良知”说会如此打动中江藤树呢?王学左派主张,无论我们多么卑微,都和圣人一样具有完满的良知,无须做学问,也无须痴迷于烦琐的修行,只要达到顿悟,就可以变成圣人。在当时的思想界,王学左派的主张可谓惊世骇俗,人们不再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也不再需要对内心和品行进行苦修,一样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王学左派的“良知”说很快就俘获了大众的内心,成为风靡一时的学说。王学左派强调绝对的自我,提倡为民办事和男女平等,肯定人的欲望,所以信奉民主主义的欧洲学者大都喜欢研究这方面的思想。无论是谁,当有人对他说:“你和圣人一样,都具有出色的良知。你本来就是圣人,只是还没意识到而已,只要意识到了,你就能变成圣人。”这个人肯定会产生强大的自信。因此,中江藤树会对阳明学产生兴趣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王学左派的思想是王阳明“良知”说的刨根问底。它最大的功绩在于阐明了王阳明潜藏于内心,而没有直接言明的思想,但同时也生出了极大的弊端。此派学者不赞同用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提倡人性解放与自由,呼吁依照情感和本能去做事,结果乱了世间纲纪。他们大都率性而为,一旦对社会和政治不满,便会毫无忌惮的发怒。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家伙”,喊着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并把这看做是顺应良知的行为。日本社会从战后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风潮和明末的风潮极其相似。

     如上所述,中江藤树因为王学左派的“良知”说而对阳明学产生了兴趣,但是藤树却没有沿袭王学左派的行为。其实不只是中江藤树,所有日本的阳明学者都是如此,日本人对阳明学的吸收是积极和稳健的。

     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推崇“同心同德”,这和《论语》中的“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有些相似,所以日本人很容易就能接受推崇“仁爱精神”的儒学。日本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人与人的心灵自然想通,也不存在严重的对立。由于这一民族性,日本人一直以来都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总而言之,日本人天生就具有自他一体的世界观,再加上没有遭遇过外族入侵,所以最终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民族性。

     日本人自他一体的世界观,不仅仅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日本列岛地理气候多样,漫长的海岸线呈锯齿状,四季的变换营造出绚丽的色彩,生长于斯的日本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情感也变得丰富。具有此种民族性的日本人,当然会乐于接受以仁爱为本的儒家思想。

     对日本人来说,很少有人会站在事物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也很少有人会运用逻辑思维去探求事物的本源。经常有人说日本人不喜欢“发言”,不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日本人在探究事物时,是整体性地去理解,而不是站在它的对立面去研究。以上所提的“整体性理解”,指的是将事物和自己的内心合为一体之后再去理解,而不是把事物对象化,然后通过思辨的态度去理解。其实,这就是日本人的感性理解方式。

     日本人非常感性,并将这一特性贯穿到了思想和文化领域。虽然感性理解方式存在各种缺点,例如容易造成理性的欠缺,陷入对事物的感性认知等,但同时它也有自身的长处,那就是对事物的整体性把握以及赋予事物生命性等。

     一旦理解方式整体化,被理解的事物自然就有了生命性,理解起来也会变得简单。我们在认知一个事物时,没有必要去摆弄那些繁琐的思辨和理论,也没有必要在抽象的世界里左顾右盼。对事物进行感性认识、整体把握,未必不是一条好的途径。

     阳明学就蕴含着我以上所提到的这一思想,所以日本人才愿意去接受它。阳明学不同于朱子学,他的“求道”方式是整体性的,简单易操作。王阳明提倡的“良知”说是一个严格的生命体,它包含敏锐的道德感知,也包含道德判断,既有道德的好恶之情,也有道德的法则。根据阳明学的理论,只要顺应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极其简单。越是简单的东西,其效果越具有真实性。日本人被阳明学的“良知”说所吸引也是必然的了。

    

     王阳明心学

     |为往圣继绝学——铸造心学传播第一平台 |

    

     | 长按二维码 扫描关注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