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溪:致良知的最高境界
2017/12/16 王阳明心学

     编者注:当今世界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对道德心理活动的形成和过程的认识、分析、研究远到不到宋明理学家、心学家的们的高度。

     原 文

     荆川唐子开府维扬,邀先生往会。时已有病,遇春汛,日坐治堂命将谴师,为防海之计。

     一日退食,笑谓先生曰:”公看我与老师之学有相契否?

     先生曰:”子之力量固自不同,若说良知,还未致得在。”

     荆川曰:”我平生佩服阳明之教,满口所说,满纸所写,那些不是良知?公岂欺我耶!”

     先生笑曰:”难道不是良知,只未致得真良知,未免搀和。”

     荆川愤然不服云:”试举看?”

     先生曰:“适在堂谴将时,诸将校有所禀呈,辞意未尽,即与拦截,发挥自己方略,令其依从,此是搀入意见,心便不虚,非真良知也。

     将官将地方事体,请问某处该如何设备、某事却如何追摄,便引证古人做过勾当,某处如此处、某事如此处,自家一点圆明反觉凝滞,此是搀入典要,机便不神,非真良知也。

     及至议论未合,定著眼睛,沉思一回,又与说起,此等处认作沉几研虑,不知此已搀入拟议安排,非真良知也。

     有时奋棹鼓激、厉声抗言,若无所容,自以为威严不可犯,不知此是搀入气魄,非真良知也。

     有时发人隐过,有时扬人隐行,有时行不测之赏、加非法之罚,自以为得好恶之正,不知自己灵根已为摇动,不免有所作,非真良知也。

     他如制木城、造铜面、畜猎犬,不论势之所便、地之所宜,一一令其如法措置,此是搀入格套,非真良知也。

     尝曰:我一一经营,已得胜算,猛将如云,不如著一病都堂在阵,此是搀入能所,非真良知也。

     若是真致良知,只宜虚心应物,使人人各得尽其情,能刚能柔,触机而应,迎刃而解,更无些子搀入。譬之明镜当台,妍媸自辨,方是经纶手段,才有些子才智伎俩与之相形,自己光明反为所蔽。口中说得十分明白,纸上写得十分详尽,只成播弄精魂,非真实受用也。”

     荆川怃然曰:”吾过矣!友道以直谅为益,非虚言也。”

     解 析

     荆川认为他尽悟“良知”,而龙溪认为他“只未致得真良知,未免搀和”。何为“良知”?从龙溪的分析可以领略何为“良知”。也可以看到王龙溪是心理分析、行为分析的大师。

     1、【适在堂谴将时,诸将校有所禀呈,辞意未尽,即与拦截,发挥自己方略,令其依从,此是搀入意见,心便不虚,非真良知也。】

     王龙溪观察到荆川在对待下属汇报的态度,当下属汇报时,意见并没有讲完。做领导即拦截,不让下属讲完。然后就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作为命令,要下属执行。从今天的观点看,作为一个领导,这样的态度和方法也不合适。一方面不尊重下属,另一方面可能存在主观臆断。为什么会这样?王龙溪认为是“心不虚”。何为“虚心”?“虚,空也。”。当你去思考、判断的时候,不要使你自己的主观意念、情感、欲望先入为主,去影响对事物的认识、思考、判断。不然的话,就可能扭曲你的认识和判断。因此龙溪认为“令其依从,此是搀入意见,心便不虚,非真良知也”。

     2、【将官将地方事体,请问某处该如何设备、某事却如何追摄,便引证古人做过勾当,某处如此处、某事如此处,自家一点圆明反觉凝滞,此是搀入典要,机便不神,非真良知也。】

     此段也很有意思。当下属向荆川汇报有关地方事体如何处置。荆川的处置意见是古人如何做,现在就如何做。看起来这位领导说的是头头是道,实际上是心里没底,并没有做过调查研究。故龙溪说他“凝滞”、“机便不神,非真良知也。”“良知”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是对事情的认识方式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其态度,是其个人的修为不够。

     3、【及至议论未合,定著眼睛,沉思一回,又与说起,此等处认作沉几研虑,不知此已搀入拟议安排,非真良知也。】

     龙溪观察荆川和下属讨论问题时的面部表情,认为荆川看起来好像是在与下属讨论,听取下属的意见,实则非也,“知此已搀入拟议安排,”按现在的话讲,荆川下意识中已经把自己的主观意见搀入进去。荆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具备很好的内省能力。龙溪认为是“非真良知也”。

     4、【有时奋棹鼓激、厉声抗言,若无所容,自以为威严不可犯,不知此是搀入气魄,非真良知也。】

     这一段的分析真是有意思。从荆川的表情、言语和姿态行为,看到荆川内心深处的问题,所谓“搀入气魄”,乃色厉内荏也。

     5、【有时发人隐过,有时扬人隐行,有时行不测之赏、加非法之罚,自以为得好恶之正,不知自己灵根已为摇动,不免有所作,非真良知也。】

     作为领导,赏罚不明,没有明确的规则,龙溪认为“灵根已为摇动,不免有所作。”

     6、【他如制木城、造铜面、畜猎犬,不论势之所便、地之所宜,一一令其如法措置,此是搀入格套,非真良知也。】

     作为领导,不调查研究、不实事求是,武断命令。龙溪以为“搀入格套,非真良知也。”

     7、【尝曰:我一一经营,已得胜算,猛将如云,不如著一病都堂在阵,此是搀入能所,非真良知也。】

     骄兵心态,故龙溪称为“此是搀入能所,非真良知也。”

     何为“良知”?看龙溪的分析已知端倪。

     “虚心应物”,是指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心态和修为。“使人人各得尽其情,能刚能柔,触机而应,迎刃而解,”,指一个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人、对事、对物上应有最大的人文主义精神。“更无些子搀入。”指一个人在认识、思考、判断时,不能有个人主观臆断、个人的欲望、情感混杂其中。时时刻刻。都要有很强的内省能力,去审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尤其是在认识事物、自身、他人的时候,在思考、判断的时候,不要让其各种“杂质”搀入,才能使自己光明不为所蔽。对自己的内省能力要达到“明镜当台,妍媸自辨”。

     不悟心学,何以人生!认真分析王龙溪此段话,主要不是一个哲学问题。是一个道德践履、修为,心理分析、行为分析问题。心学家们的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践履的“操舍”是对其内心世界的“操舍”。他们把道德理论、心理分析、对内心的审视、对内心各种心理活动的“操舍”、对事物的认识、以前的道德、人格的基础状态等成为一体。胡五峰、陆象山、王阳明、王龙溪、聂双江、刘蕺山等等心学大家们都是这样。仅讲内省的能力、心理分析的能力,对道德心理活动过程的认识。是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所能达到。

    

     王阳明心学

     |为往圣继绝学——铸造心学传承第一平台 |

    

     | 长按二维码 扫描关注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