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已成留学流行病?《纽约时报》评中国留学生:我们拼命变好,是因为心里住着不想辜负的人。
2019/1/4 7:00:00 养生大国医

    

    

     近日,美国华裔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张首晟被曝于12月1日去世,据斯坦福校友告知,“从9楼还是19楼跳下来的。前一天周五还在和丹华的律所fund组开会。”

     张教授在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高温超导等领域作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回顾他一生的奋斗历程,人们也为他的逝去而感到非常惋惜。

    

     杨振宁曾说他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的问题,看着他这一路“开挂”的人生,不少人应该都会感慨究竟是为什么他会做出令人惋惜的选择。

     根据张首晟家人和物理系的电子邮件通信得知,他此前其实一直在和抑郁症作做斗争。

     提到“抑郁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抑郁症,是中国留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地方,看到抑郁症夺取一个个年轻生命的新闻,可见这一症状已经是留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了。

     2016年有54.45万中国人留学海外。一份更近的报告说,仅美国就有32.9万中国留学生。

    

     然而,耶鲁大学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

     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抑郁症状,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因为美国大学里一般人群的抑郁比例和焦虑比例只有13%左右。

     “2015年秋天,研究生最后一年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哪里出了问题。早晨醒来,心怦怦直跳。在讨论课上,我说出来的句子断断续续,同学的声音特别刺耳。

     这种焦虑突如其来。我当时已经离开北京的家在美国学习工作了8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生院的与世隔绝、第二种语言的阅读重负以及距离给我跟北京亲朋的关系造成的压力都开始叠加。

     我试图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回忆起同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似乎只是一些小小的低潮:错过的课、失眠、突然缺席群体活动、充斥着阴郁形容词的脸书长帖。”

     这段话来自于一名中国留学生,发布在《纽约时报》上。

    

     中国学生究竟为什么会抑郁?

     繁重的学业压力

     中国学生承认在国外生活面临的常见挑战,比如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但他们也提到学术压力是导致紧张的最常见原因。

     很多中国人只看重成绩的思维方式,并不适应强调过程分析和批判思维的教育体系。

     因此,当呕心沥血记录下来的一堆堆笔记形不成论文提纲,或者历史考试的问题是有关某种假设的情况而不是他们牢记在心的资料年表时,帮助中国学生在国内取得成功的决心和毅力反而可能加深他们在国外的受挫感。

     不愿辜负父母期望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失败的代价也并非是一种虚幻的想象。绝大多数中国国际生都支付全额学费。一年大概五六万美元的费用是中国城市人口平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左右,往往需要工薪家庭倾其所有甚至出卖房产。

     涉及到唯一的宝贝,孩子的未来,家长毫不犹豫地做出牺牲;但对于凭良心做事、拼命要达到学术要求的美国大学新生来说,这种重负就像雪崩一样压在身上。

    

     芝加哥的一名中国留学生说出了一种流行的意见。她对媒体说:

     她经常怀疑,自己的成绩是否对得起工薪族父母在她教育上花的钱。

     像这位学生一样的人很难在最近的数据中找到安慰: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近几年出台的报告以及智联招聘的数据,80.5%的归国留学生每月收入不到1500美元(约合9927元人民币),平均收入只比内地高校的毕业生略高。

     去国外留学是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来支撑,有些留学生的心理负担比较重,认为父母把辛苦赚来的钱都花在了自己身上,如果自己没有学业有成和出人头地会辜负他们的期望。

     若是有些“完美主义”特性的孩子,则更容易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一旦最后一根稻草压上来,整个人皆崩溃。

    

     强迫自己成为精英

     一项研究采访了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的19位中国研究生,试图了解他们的压力来源。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说到难以与学校顾问建立信任。

     有些人担心语言障碍可能使顾问怀疑他们的智商。有些人承认夜不能寐地琢磨自己沟通时犯下的错误,比如说话时结结巴巴或者给顾问写邮件时用词不当。

     这些挑战看起来也许再普通不过,很多挑战美国学生也不陌生。但是,对于从小到大都被灌输学习成绩几乎等于前途和自我价值的中国学生来说,这些挫折对他们的信心可能打击极大。

     知识自由的光明前景最后常常带来一种不安感,使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失败。

    

     大部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都会有程度不一的心理压力,有些人能够调整好,但是有些人不懂得怎么化解自己的压力,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中国留学生容易患上抑郁症。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第一名,要优秀,要卓越,要治国,要平天下,要王者归来。但是,这种充满了各种高大上目标的精英教育,会把成功的定义变得非常狭隘。

     毕竟在任何一个社会,精英总是少数,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可能有时候让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找寻一种平衡,也有可能成为心中的那一个永远无法打开的结。

    

     然而在国外的他们却很无助

     共同的困难使中国学生面临苦恼时彼此寻求帮助。但是,因为中国严重缺少受过良好培训的心理专家,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心理治疗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耶鲁大学的调查发现:

     尽管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令人警惕,27%的中国学生从来没听说过大学有心理咨询服务,只有4%的学生使用过这些服务。

     有些尝试过这些服务的人感觉并不满意。除了长时间的等待和有限的面谈时间,还有更棘手的问题。

     当语言障碍是压力和顾虑的一个原因,中国学生怎样用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当治疗专家可能只尝试过熊猫快餐(经营美国化中式快餐的连锁餐厅),他们如何表达对中国菜的渴望与怀念?

    

     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

     作为家长,留学前的帮助可以给到这些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学生时代的他们大多都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就需要父母去关注、引导和教育,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亡羊补牢,那就为时过晚了。

     那么在留学的路上,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倾听者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孩子既要兼顾学校的GPA,又要策划个人项目,还要去研究专业,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还要准备托福、ACT、SAT等标化考试,所有的时间都被排满,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家长没办法真的帮孩子做这些准备,但可以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缓解他们的压力。

    

     建议者

     听完孩子的倾诉,当然不能只是安慰一下,最好能多多少少给出一定的合理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就会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帮助到他。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把建议当成命令。

     监督者

     这里所说的监督不仅仅是指对学习方面的督促,更多的是时刻关注孩子心理上的变化,以防一些不良情绪的出现。

     毕竟孩子在家里才能展现最真实、最放松的状态,家长们可能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问题,一旦发现,家长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理解者

     每位家长一定要理解自己的孩子,但这份理解并不是说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孩子不想学就不让他学了,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压力太大了,这个就不要学了。

     对此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同样是申请美高、本科的孩子,大家都面临标化考试、项目准备、学校成绩等多重压力,其他孩子可以坚持,你为什么不可以。

     所以家长不要过度保护孩子,总想保护他让他的压力降到最低,其实这样做反而不利于他未来的发展。

     父母要学会将心比心地去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

     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

     我希望我的父母怎么样?

     我希望我的父母能怎么做?

     这样彼此之间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沟通。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家长、亲人,也可以是朋友的陪伴。很多的家长都将陪伴变成了“监护”,甚至是“监视”,这不仅对有压力的留学生来说毫无帮助,甚至可能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导致更进一步的抑郁。

     要把更多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家长要做到的是相信孩子,并经常给予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不需要家长过多地做决定,给予孩子一个平等的地位会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此外,我们要避免让自己的焦虑影响了孩子。很多事情,家长没有亲身的体会,真的很难理解孩子的感受。真正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是放手让他们自己成长。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择,让他们自己感受失败,让他们自己学会从失败中有所得。

     留学路上会面临各种喜怒哀乐,

     希望所有孩子们都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也希望家长们都能够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谁的选择不是负重前行呢,

     相信所有的付出都能收获应有的回报。

     今日节目预告

    

     《糖尿病肾病饮食原则》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而言,饮食的安排是控制病情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忌口则很容易加重病情。那么,得了糖尿病肾病,应该吃什么食物好?三餐食谱应该掌握哪些原则?有什么样的健康饮食方案?本期特邀杭州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科主任医师 陈洪宇,教你在饮食调理上这样吃!精彩节目敬请关注今日17:25分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22:30分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养生大国医》。

    

    

    

     往期精彩内容,更多养生必备

     尽在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大国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