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不懂规矩吃大亏!做到这5点,秋冬全家少生病~
2019/8/23 7:00:00养生大国医 养生大国医

    

     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所谓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也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再加上早晚清凉,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小心注意的地方。

     “秋老虎”威力不容小觑

     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可持续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专家指出,“秋老虎”这种天气,白天高温闷热,但早晚凉爽,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忽冷忽热”一折腾,易诱发冠心病,出现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1容易胸闷

     在气温高、气压低的天气,特别是高温闷热的“秋老虎”时节,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的时候,平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常常会感觉不适,出现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

    

     2诱发心血管疾病

     因为当天气渐趋凉爽,忽凉忽热使人体血管时常处于从扩张到相对收缩,又从收缩到扩张的状态,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一种健康威胁。而且,在天气凉爽时,一些心血管病患者会放松警惕性,日常起居和服药失去规律,遇燥热天气再度来临,就容易导致疾病急性发作。

     在夏秋交替时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梗死并不少见。“秋老虎”所致的这种闷热、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加速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同时,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使人心情烦躁、心火旺盛,这也是诱发冠心病突发的危险因素。

     3诱发关节炎

     立秋之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较大。如果不及时做好保暖工作,很容易诱发或者加剧风湿病。处于换季之时,人体的免疫力通常都会下降,血液集中到人体的核心器官,关节处的血液不足无法保暖从而引发关节炎。特别是很多喜欢夏天对着空调吹的人,更是大大增加了患有关节炎的几率。

    

     4秋季腹泻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正处于一年四季中的最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如秋季腹泻。

     5呼吸道疾病

     夏秋交接之际,外界气温发生骤然的变化,而人体的呼吸道较为敏感和薄弱。在受到气温变化刺激后,呼吸道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容易侵袭呼吸道,从而引起呼吸道疾病。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1睡眠

     处暑后天气变凉,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很多人这时会有莫名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的“秋乏”。因此要保证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同时,要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避免早晚受凉。

     小贴士

     早上醒来后不要立即起身,经过一个晚上,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加大,突然起身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情绪

     秋天主“收”,因此,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3运动

     秋天,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太过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小贴士

     夏秋交替季节,温差逐渐加大。运动健身尽量不要选择早晨,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4护脐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平时都注意到寒是由脚而生,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较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却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寒气直中肠胃,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时间一长,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会出现闭经、不孕。

     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外,还可以按摩肚脐,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30次。

    

     5防秋燥

     处暑过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而燥气伤肺,如果经常食用辛辣油炸类食品,则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

     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等热性食物,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

     处暑之后吃什么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明显,人们应饮食有节、忌肥甘厚味、不可挑食、不勉强进食、忌怒后进食,特别忌讳过冷过热的食品。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应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银耳秋梨羹>>

     食材: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

     做法: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和发好的银耳、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山药排骨汤>>

     食材:山药500克、排骨200克、盐少量。

     做法:排骨入滚水中氽烫,去浮沫洗净;新鲜山药削去外皮洗净,滚刀切成块;排骨移入砂锅中,大火煮开,小火慢炖1小时;下入山药,炖煮20分钟,调味即可。

    

    

    

    

    往期精彩内容,更多养生必备

     尽在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大国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