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手拉手,谁不减负是小狗
2019/10/31 16:48:15 腰线

     前天刚看完南京搞素质教育检查书包的盛况,昨天又看到浙江中小学生减负工作33条拟推方案,真好,包邮区手拉手,谁不减负谁是狗。

    

     评论里还有部分家长叫好,说最好把校内外的所有补课的地方全部关停,让孩子们无课可补,公平竞争。这些家长不是头脑简单的傻白甜,而是自己实在没有金钱没有精力去搞学力竞赛,当然希望用一刀切的政策拖住竞争对手们的步伐。为什么说这些减负政策有点傻乎乎的呢?比如浙江减负33条征求意见稿里的这条:小学生晚上9点之后不许写作业。

    

     老母亲我第一个实名反对。大概是制定草案的人很久没有在一线带娃,不知道有些小孩写个作业能有多磨叽。比如我家的娃,完全没有继承她爹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反倒是把我的拖延症完全遗传了。首先,作业能赖掉的尽量不做。有时候你火冒三丈问她:这个作文你为什么不写?她一脸诚恳地回答:老师说了,她是“希望”我们能写,不是必须做的呀!咋办,逻辑无懈可击……

    

     接着,你以为她在写作业吧,其实没有写,坐在那,一动不动地开始发呆,一块橡皮能戳半小时。就算写作业的时候,脑子也常常不在线,好不容易开始唰唰唰动笔了,凑过去一看,差点脑溢血,作业本上多了两个卡通娃娃。我自觉还算个民主的家长,但是也忍不住去她房间门外围观大型迷惑作业现场,不看不知道,我家娃竟然对量子波动速读无师自通,一边IPAD放着数学讲义,一只手写着中文作业,另一只手竟然能哗哗哗地翻着一本漫画书,量子三通道传播,给我省了两万多。

    

     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也存在着时空弯曲效应。上周中文期中考试前,我让她复习生字,从晚上7点半开始听写,改错,再听写,再改错,一直折腾到晚上10点半,依然鬼打墙一样的反复出错。我十分好奇效率为何如此低下,于是直接跑上楼,看了她改错的草稿纸,好家伙,复习一个半小时,纸上一共写了32个歪歪扭扭的字:)从来不打娃的我直接发出了灵魂怒吼:XXX,你每个错字抄20遍,30分钟内抄不完,下来挨打!”你猜怎么着,人家15分钟拿着抄好的错字就下来了!我盯着那些工工整整,又快又好的字,心里叹了口气,有时候不逼娃一下,还真不知道娃写作业的真实速度。如果真的有9点之后不用写作业的规定,我家这款娃一定能胜利拖到8:59分。

    

     再说严禁周末和节假日补课。

     还记得不久前的新闻,有个家长向教委投诉:一个英语老师,一个数学老师暑假给自家的孩子补课,不给其他人(投诉人的孩子)补课,太不公平了,违背了在职教师不给孩子补课和提前上课的有关规定。

    

     相关部门哭笑不得:该夫妻在假期辅导自家孩子功课,并不属于补课。

     最亮眼的是,投诉的家长结尾那句,“或者也给我们孩子免费或无偿的上课也可以”。举报的家长是真心想给孩子减负吗?不,他最怕的是减负的只有自家的孩子(还不想花钱)。 我群里有妈妈说了另一个奇葩事,武汉某重点中学的老师在升学考试前给学生义务补课,只象征性地收8块钱一次,最后竟然有其他班的家长跑去教育局告状说老师乱补课乱收费,强制停课退钱。一分能压几千人,家长们并不会就此罢手,8块钱一次的没了,在外面请一对一的老师到家里来补,几百块一次,满仓就是梭。所以补课这件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反对补课的家长,未必都是爱护祖国的花骨朵,真心支持快乐教育,也有可能是眼瞅着别人的家长推着孩子逆水行舟,自家的孩子只能随波逐流,又眼红又慌张。说好了大家一起快乐教育,你凭什么半夜鸡叫让孩子跑前面去了呢?

    

     (某培训机构的文案,扎心了)

     江浙沪无论在经济还是教育上,一直是中国的排头兵。知乎答主杨睿,回忆了作为南京生源,在2000年的时候,他们学校被选中,作为南京教育减负+小班化试验田的经历。每天一共就7节课,还必须有一节体育课,下午两节通常是电脑课或活动课。语文老师直接没有作业,每周交一篇周记即可。每天的选修课五花八门,美学、诗词、印象派绘画、篮球、健美操、京剧昆曲,参加各种演出活动,素质高得一批。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那年南京在江苏高考惨败,“高考数学均分60(满分150),我比均分还少十几分。”家里有钱的都出国曲线救国了,没钱的都去了外地,南京如此多的大学,竟不能容下这些美学王子、民谣诗人、健美操女神……实验以《追问南京高考之痛》、《高考刺痛南京》等长篇报道收尾,其后县中学模式再次显灵,没想到,二十年后,新一轮减负实验又来了。

    

     为什么在东亚,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孩子,都有着沉重的童年,而减负注定会失败?看看这张世界人口密度图

    

     再看看人均可耕地的面积,澳大利亚29亩,加拿大18亩,美国7亩,而中国1.35亩,日韩0.45亩,中国香港0.00亩。(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人口密度大,耕地少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难逃人口多-竞争大-内卷化的陷阱。资源太少了,努力的人,却太多了。有人说,高考不改革,减负就没有希望。事实是,即便高考改革了,投胎在东亚的孩子们依然没资格减负。无论用哪种筛选标尺,哪怕是用绘画、音乐、体育、道德标兵等素质作为入学参考,只要有竞争,有阶级,有贫富,有好日子和苦日子,就永远有人愿意多前进一步。

    

     总说教育公平,其实能公平的只是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从来就不曾公平,从古至今,它都是一种要争取的稀缺资源。不允许老师补8块钱的课,就有人把几百元的私教请到家里一对一;嫌公立学校不考试没作业放羊,就有人把孩子送入压力更大的私立学校;每个孩子同样一天只有24小时,就有人想为孩子填充出不一样的人生;于是形成了今天教育的三种形态:有支付能力的家长,早已不和公立学校抢资源,他们有自己的教育体系和路径。中产阶级家长最焦虑,资源有限,如何用好手上的金钱和时间,让孩子搏一搏985。无力额外购买技能包的家庭,就选择了只依靠国家的普及教育,让后代拥有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公立学校的集体减负,对第一种家长来说,教育节奏不太受影响。对中产家长来说,是大烦恼,以后得花更多钱购买教育服务了。对最后一种家长来说,却是一场灾难(或解脱?),因为中考后总是要有50%以上的学生分流进职校技校的。

    

     (现实很残酷,有一半的学生将无缘高中)

     减负,就好比早高峰的地铁,班班人满为患,戴着安全员袖章的老头老太们挥舞着小红旗,奋力呼喊:不要挤,不要抢,大家慢慢来!你焦灼地看了看手表,挤不上这趟车,又要扣工资了。第二天开始,你早起了30分钟,往反方向坐了几站,运气真好,还有个座儿。看着站台上黑压压的人潮,一张张焦急的脸在玻璃上闪过,你痛恨这趟列车,但你内心又有点庆幸,因为你更深知上不了这趟车的懊悔啊。

     -END-

     共产主义实现前,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欢迎转发朋友圈,点在看鼓励

    

     其他文章:

     目睹了美国家长推娃的盛况后,我内心现在慌得一批

     亲妈警告:千万不要自己教孩子认字!!!

     带孩子出门旅行,我的旅行品味变得一言难尽

     南 京 家 长 已 疯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腰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