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药价坠落无底深渊,今年企业生死攸关
2015/4/7 药智网

    

     无论是从意识形态、整体协作看,还是从降价手段、降价幅度看,2015年药价真的是要坠落无底深渊了,加上GMP及飞行检查两座大山,药企迎来了史上颇为严峻的考验,部分企业到了生死攸关的境地。还有哪个省敢说“不降价”?唯有降价,才是必然的选择 全国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全国两会期间这样重要的场合里公开表述药品招标就是要“唯价格论”,在3月底、4月初的药政会议上,再次强调这一观点。

     这绝不是一时半会的即兴表述,而是铁了心的表态,这给近年来有关“招标招质量,还是招价格”的争议画上了句号。在孙志刚这一令企业害怕的言论之前——1、安徽在降价! 2014年7月该省县级医院中标药品平均降价36.6%;当年11月12日,出现药企拉横幅抗议招标大降价事件;今年3月,全省最大规模、共38家公立医院耗材集采,平均降幅29%。

     2、湖南在降价! 今年1月28日,数百家药企代表聚集在湖南省政府北门礼堂前,拉出“药厂亡,百姓亡”的横幅标语,抗议湖南药品招标血腥砍价;随后,中国药促会公开炮轰湖南招标降价太甚,引发了该会与湖南卫计委之间的一场口水战;最新的消息是,不少大企业弃标了,丧失了湖南全省市场。

     3、浙江在降价! 浙江本是经济发达地区,但在降药价上却毫不含糊。2014年第一批、2015年1月第二批,都在降价,幅度不等,最高可达20%。浙江是参考了北京、山东、江苏、河南、湖南、上海六省市,取的是“最新实际交易价格之中的最低值为基准价”。同湖南一样,降价直接导致一些药企逃离浙江市场。

     4、福建在降价! 福建是唯低价是取的急先锋,分9个片区谈价,取最低的作为中标最终价格,这补业内称为连被砍九刀。去年8月,中国药促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联名上书表示反对。同时,福建三明作为全国医改的一个范本,药品降价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5、天津在降价! 今年3月末,天津出台文件,称要采集全国各地最低中标价格,对全市中标价格实行周期性动态调整,以季度为周期,将价格调整为全国最低。药企狂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噩梦降临!”

     6、北京要降价! 天津降价的消息没过两天,又有消息透露,北京将启动非基药大标,降价幅度为20%-40%!想起北京医改办官员曾多次力挺三明医改,并率队去现场考核,只要启动新一轮招标,降价势必在所难免。

     7、在全国招标降价的氛围下,那些还没有开展招标的省份,谁还敢不降价?! 不降价,不但全国医改办不高兴,就是老百姓也将不高兴:他们会说某某省都降了百分之好几十,为什么我们不降呢?试问,你是省卫计委、药招办,你能挺得了上、下两头的压力吗?唯有降价,才是必然的选择。

     还有什么品种不降价?独家品种在降价。 在不少已经招标的省份中,独家品种降价已经成为大看点。这不,国家药价谈判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针对独家品种价格进行价格谈判,用意明朗,毫无疑问就是为了降价。

     外资药品在降价。 其实没有这个说法,没有专门针对外资药的降价。但在招标实操过程中,外资药早被逼着降价,否则就进不了市场。最近的湖南、浙江招标中,我们看到部分知名外企弃标不少。另外,江苏发改部门也曾从最高限价方面,打响外资药降价第一枪。

     中药注射剂型降价。 对这个颇有争议的品类,在浙江去年的招标方案中,曾被列为降价幅度最大的两大品类之一。业界普遍关注的中药注射剂被超适应症使用、滥用问题,以及部分产品价格较高,同部分外资药一样,都是医保控费的重点关照对象,未来可能不会太乐观。

     抗感染药物降价。 抗生素滥用也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未来的思路中,“凡是招标必降价”将成为常态,抗生素也一样。更重要的是,降价还不要紧,卫计委前几年出台的“限抗令”最近又升级了,南京停了十种。

     从现状观察,“医改就是药改,药改就是降价”似乎已成为医改者的主导思维。除了低价药,以及妇科、儿童药,其它什么药都降降降!请你来告诉我,还有多少种药不降价?

     医保控费+互联网,谁能不降价?医保即将要降药价。 多地医保亏空,医保支付改革正在火力推进,从国务院到各级医保部门,以及商业保险,都在积极参与,包括网络购药的医保对接都在推进,这两年应当有大的进展。医保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控费,就等着挨降吧。

     电商渠道也在降价。 互联网售药政策对一些企业来说是“利好”,但对另外一些药企而言却可能是“利空”。互联网电商,降价一直是最核心的商业运营手段,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必须比线下更便宜,才有可能做得好。

     编者认为,2015年的降价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从招标、从品种、从渠道看,2015年的中国医药行业已经开始迎来最彻彻底底的降价风潮,这预示了药价真正在坠入深渊了:

    

     降价+飞检+GMP,你的企业还能活多久? 销售亡,药企亡。销售,是药企七寸、命门和生死线,销售上不去,距离死亡就为期不远了。

     中国药品最大的销售渠道在医院,对大部分药企来说,进不了医院就无法销售,最终会死。

     现在,要进入公立医院,全都要招标。不投标、不中标、弃标,都将失去整个省的公立医院市场。

     投标,就是接受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规则――降价!作为生产企业,还有多少降价余地?更严重的是,暗里见不得人的“回扣、代金”土壤未除,却要在明里接受一波波的降价,哑巴吃黄连,有苦叫不出。

     由药企联合来撕破这种扭曲的制度,倡导并接受透明的、合理的降价,现在看来无异于梦想,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了。如此的结果就是,成为了案板上的鱼,忍受宰割。我们听闻已经有药企因不堪降价压力,担心药品营销不行,虽然有好产品,但无奈退出市场,出售了公司。

     在这一轮降价风潮之中,还将伴随着非常严格的药监“飞行检查”,据蒲公英统计,2014年,50家药企的GMP证书被收回,今年第一季度,因飞检行动,被撤销的GMP证书就有21张。由此可见飞检势头之凌厉。

     在上一轮的GMP之后,全国药厂从7000多家降到了4000多家,2015年12月31日是所有药品生产线必须通过新版GMP标准的最后时限。监管加强,门槛提高,市场环境施压,行业将迎来淘汰潮和兼并潮。

     新闻来源:赛柏蓝 克立慈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药智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