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跟《经方实验录》学《伤寒杂病论》(连载1)
2014/5/5 悦读中医

     作者/师承编辑/刘观涛

     所有中医学子,都有成为济世良医的梦想。

     今天,就让我们启动这个梦想。

     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一个21天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人生习惯。

     本订阅号邀请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委员会的诸位专家(冯世纶教授、马家驹博士、陶有强医师等),让您通过对《经方实验录》100多个医案的解读,深入学习六经辨证治法。

     “中医文化志愿者”(奋斗21天行动)参加办法,请见昨日文章。

     第1案、恽铁樵四公子病案

     何公度先生作《悼恽铁樵先生》文中之一节云:“……越年,二公子三公子相继病殇(按:指恽铁樵先生的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相继病死)。先生痛定思痛,乃苦攻《伤寒论》……如是者有年,而四公子又病。发热,无汗,而喘。遍请诸医家,其所疏方,仍不外乎历次所用之豆豉、山栀、豆卷、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象贝等味。服药后,热势依然,喘益加剧。先生乃终夜不寝,绕室踌躇。

     迨天微明,乃毅然曰:此非《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之病而何?

     乃援笔书: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草五分。

     持方与夫人曰:‘吾三儿皆死于是,今四儿病,医家又谢不敏。与其坐而待毙,曷若含药而亡!’夫人默然。嗣以计无他出,乃即配药煎服。先生则仍至商务印书馆服务。

     及归,见病儿喘较平,肌肤有润意,乃更续予药,竟得汗出喘平而愈。四公子既庆更生,先生乃益信伤寒方……”(录《现代中医月刊》第二卷第九期)。

     刘观涛按:

     从《小说月报》主编,到后来成为一代经方大家的恽铁樵先生,仅凭“发热,无汗,而喘”的症状,仅凭《伤寒论》原著中的“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就径直处于麻黄汤。

     服药后,药到病除。

     这则医案成为非常经典的自学中医、学用伤寒的故事,激励着很多中医学子。

     很多年之后,当我们对《伤寒论》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之后,再来回看这则医案,那时初学伤寒的恽铁樵先生,是不是分析得天衣无缝呢?

     笔者认为,仅凭“发热,无汗,而喘”的症状,不一定就能断定为麻黄汤证。当然,也可以是麻黄汤证。

     若仅根据伤寒论条文,“……汗出(按:《方剂学》教材明确指出麻杏石甘汤证‘有汗或无汗’)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那么,这则恽铁樵医案,既可能是纯粹表证(表寒或风寒)之麻黄汤证,也可能是表寒里热的麻杏石甘汤证、大青龙汤证等。大青龙汤内亦包含麻黄汤,也有可能出现“喘”。

     当然,也有是别的方证的可能性,比如,“……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表寒里饮(心下有水气)的小青龙汤证亦无汗,也符合“发热,无汗,而喘”的症状啊。诸如此类,在此不多赘述。

     那么,假如判断为“纯粹表证(表寒)”的麻黄汤证,而实际为“表寒里热”的大青龙汤证,会发生什么呢?

     表寒得解而里热更重。

     且看本书案例“曹颖甫之妻恶寒目红案”,我要说的话,这个案例都替我说了,呵呵。

     简而言之,六经辨证必须进行全病机辨证,而不能遗漏。所以,要考察“是否有表证、是否有里实、是否有里虚”,则六经辨证无所遗漏。

     第2案、范姓腰脊强痛案

     曹颖甫医案

     范左,病六七日,形寒,发热,无汗而喘,头项、腰脊强痛,两脉浮紧。

     伤寒,为不传也,麻黄汤主之。

     麻黄一钱 桂枝一钱 炙草八分 杏仁三钱

     刘观涛按:此案相对于前案(恽铁樵之子:发热,无汗,而喘),显然更加明晰。

     形寒,发热,头项强痛,两脉浮紧,显然为非常确凿的表证。

     无汗而喘,则为表证中的麻黄剂。

     头项、腰脊强痛,麻黄剂中的葛根汤证。

     曹颖甫用麻黄汤而不用葛根汤,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葛根汤是桂枝汤加麻黄、葛根,可以说,葛根汤是“温柔的、稳妥的”麻黄汤。故葛根汤的力量比起麻黄汤恐略有逊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当代人用中医治病,多是由急性期转入亚急性期,或者慢性期的为多。所以,用葛根汤的机会更多一些。

     更要注意的是,单纯表证在当代中医临床中,并不多见。需要高度警惕,是否表证合并里热、里水、里饮等里实,或合并气虚、阳虚等里虚。若见合病而单纯解表,则会变证百出、病必不除。

     第3案、妊妇面目手足悉肿案

     姜佐景医案

     曾治一妊妇肿病,面目手足悉肿。

     时意想所至,径予麻黄汤加味。次日复诊,肿退其半。

     问曾汗出否?曰否。问小便较多否?又曰否。

     然余未之信也,予原方加减。三日,肿将退净,仍问其汗与小便各如何?则又绝口否认。

     倘其言果属真切,则若不曰:水化为气,无形外泄,而承认生理学上之所谓“潜汗”直无理足以释之。

     嘻,病情万变,固有不可以常理格之者,惟亲历者能信是言。

     刘观涛按:

     表证,分为风寒(或风邪)、风水(或风湿)两类。当然亦可“风寒+风水”。

     风寒、风水的治法大致相同,均可通过辛温发汗而治之。

     《伤寒杂病论》对于风水的治法,其本质还是用麻黄汤的底子来辛温发汗,以期汗出而解。具体可视其兼里水、兼里热、兼里饮、兼里虚等而用: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越婢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防己黄芪汤等。

     当代《方剂学》教材多把风邪之川芎茶调散证归入“治风剂”之疏散外风、把风湿之羌活胜湿汤证归入“祛湿剂”之祛风胜湿,很容易让读者看不清该类方剂的本质属性。笔者认为,把风邪、风湿之剂归入“解表剂”之辛温解表,何其清晰!何其明了!

     如此而言,读者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曹颖甫用麻黄汤来治疗水肿了。

     好了,就按照如上模式解析,把思路打开。

     每次,我们会给您留几个《经方实验录》医案,请您暂自行解析一下。请把您独立解析的结果发给我们,或许,您的独立解析,就是最好的、最有张力的答案!

     第4案、汤姓发热鼻塞案

     曹颖甫医案汤左,二月十八日。发热,有汗,恶风,头痛,鼻塞,脉浮而缓。

     第5案、杨兆彭恶寒头汗案

     曹颖甫医案余尝于某年夏,治一同乡杨兆彭病。先其人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风来适体,乃即睡去。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冷不减,反加甚。次日诊之,病者头有汗,手足心有汗,背汗不多,周身汗亦不多。

     第6案、老妇脑疽病案

     虞舜臣、余鸿孙会诊医案(姜佐景笔记)虞师舜臣尝曰:“一·二八之前,闸北有一老妇。其子服务于邮局。妇患脑疽病,周围蔓延,其径近尺许。启其所盖膏药,则热气蒸蒸上冒。头项不能转侧。余与余鸿孙先生会诊之,三日不见大效。四日诊时,天色已晚,见病者伏被中,不肯出。询其故,侍者曰,每日此时恶寒、发热、汗出。

     您的独立解析、您的21天奋斗日记、您对《经方实验录》医案的任何疑问、困惑,请给本订阅号发消息。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