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跟《经方实验录》学伤寒杂病论(连载10)
2014/5/16 悦读中医

     作者/师承编辑/刘观涛

     本订阅号倡导“一门深入,学用经典;三五好友,分享欢喜”。今日不少同学报名专家师承小组的文字整理,我们尽可能给同学们创立了跟师学习的难得机会。叶静深同学,一直向本订阅号发“21天学习日记,分享他/她的欢喜”。

     叶静深 分享欢喜第九天:

     今日上课上太阳变证,课上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小便不利由水饮导致,课下思考,倘若如此,当如苓桂辈之义加茯苓,仲景不用,定无此病。伤寒品味良久,无常变证之中用药用法有常。伤寒论诸方就如一个个制作精美搭配良好的糕点,越加品味,去消化,明白由什么食物组成,什么食物搭配起来好吃,适合什么吃,从而能做出最适合他人吃的食物。大匠示人以法,果如此。今日思考柴胡桂枝干姜汤,其实实为少阳变证入太阴。刘渡舟前辈言胆热脾寒,肝郁,口渴,便溏便可用。真是高屋建瓴。少阳病,汗后有桂枝,下后有干姜,加之牡蛎花粉散结生津,可见津液口干之重。肝炎,糖尿病,当常见之。[刘观涛按:叶静深同学独立思考非常有见地,当代伤寒学家裴永清教授就有《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无水饮内停》的论文]

     “跟《经方试验录》学伤寒杂病论”(100日课程)

     女婢咽喉肿痛案

     姜佐景医案前年三月间,朱锡基家一女婢病发热,请诊治。予轻剂透发,次日热更甚,未见疹点。续与透发,三日病加剧,群指谓猩红热,当急送传染病医院受治。锡基之房东尤恐惧,怂恿最力。锡基不能决,请予毅然用方。予允之。细察病者痧已发而不畅,咽喉肿痛,有白腐意,喘声大作,呼吸困难不堪,咯痰不出,身热胸闷,目不能张视,烦躁不得眠。

     此实烂喉痧之危候,当与麻杏石甘汤加味。

     净麻黄钱半 生石膏五钱 光杏仁四钱 生草一钱

     略加芦根、竹茹、蝉衣、蚤休等透发清热化痰之品。服后,即得安睡,痧齐发而明,喉痛渐除。续与调理,三日全愈。

     事后婢女叩谢曰:前我病剧之时,服药(指本方)之后,凉爽万分,不知如何快适云。意者醍醐灌顶可以仿佛形容之欤!

     师承按:

     咽喉肿痛,多为“实热在里”的特异性指征。

     由最初猜测的“实热在里”进行推到验证:

     “热迫肺部则喘急,热蒸汗腺则汗出,热灼心君则神昏,热熏痰浊则干咳。”姜佐景的如此推理,体现了从“整体观念”到“四诊合参”的次第。

     很多人刚刚学医的时候,习惯于从“四诊合参”到“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总喜欢“脉浮→表证”、“发热→表证或里热”、“烦躁不得眠→里热”等等,其实,单就一个症状,什么证型都有可能,比如,烦躁,既可以是实热在里,也可以是虚寒在里。发热,既可以是表证,也可以是实热、气滞、水湿痰饮食积、血瘀在里,还可以是阳虚、气虚、阴津虚、血虚在里。有人甚至编了一句话“单见一症状,什么都不是,必须整体看,仔细来验证”。

     辨证论治的过程,是根据整体脉舌症状,得出初步猜测的结果之后,仔细进行验证,看四诊情况是否与初步猜测能够吻合(不矛盾)。

     有人说,你们不是主张、倡导“全病机”辩证吗?为什么要作初步猜想呢?其实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初步猜测,是让您先有个方向(哪怕是错误的),让您开始出发;而全病机辨证则是让您最终走得更稳更远。既要有所重点,单刀直入,又要照顾全面,没有疏漏。

     悦读中医:中医学子的掌上家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独家奉献。

     本订阅号致力为全国中医院校师生服务。陆续推出“悦读中医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中医师承校园行”等系列活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