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悦读中医校园之星初赛获奖作品展示002
2014/6/18 悦读中医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读《问中医几度秋凉》有感

     作者:天津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2012级中西医结合骨伤方向班 黎欣韵

     在拜读完整本《问中医几度秋凉》之后,我不禁引用了《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作为读书心得的总结,不仅是与文中的那份共鸣,更是在结合了自己的学习感悟与短暂人生阅历后,这样思考:中医是否即所谓“形而上者”,西医是否即所谓“形而下者”?正如作者在最后谈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正是‘道’与‘理’的关系……我之主张中西医结合正是主张‘道’与‘理’合”。

     仍深深记得我们学习的第一门中医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课堂上,老师便对我们所说的那句话:“你们所需要的便是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中医思维”。多么神奇!在经历了之前十二年的不断学习,不断被灌输各种知识之后,现在中医告诉我,“你需要构建自己的思维。”那节课上,我似乎触到了中医最柔软、最原始也是最表浅的部分,那是一种最初的意识。

     是的,正所谓:“医者,意也。”只有在不断积累不断思考,才能算是在学习独特奇妙的中医理论体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中医便是《易经》所述“形而上者”。

     而在短短两年学习中医学的同时,我们也在被教授着西医基础知识——《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等等课程。其中有趣的是,不仅仅是我,周围的同学普遍反映:“还是西医好学啊!”是西医简单么?不,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名词难记,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因为我们在学习西医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块块明晰的肌肉与骨骼,一条条准确的数据与指标,一张张清楚的切片与影像。似乎只要记住这些,我们便可以判断是好是坏,是否正常。不简单却易懂,西医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是明明白白能够看到能够摸到的真实,是以谓之“形而下者”。

     中医说:“浮脉,如水漂木”,什么是如水漂木?须得自己不断实践方能明了;西医说:“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哦,这样便是高血压。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就好似告诉一个孩子:“一加一等于二”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便是那个在学习道路上摸爬滚打的孩子。

     就像作者在文中所感悟一样:“中医与西医是两种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医学。”

     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在面临思维体系差别如此巨大,甚至是反应了两种不同文化的中西医学习上,就怯步不前或者只择其一么?

     作者在面对中西医区别的时候这样说道:“一个魔鬼可以当西医,可却当不了中医。中医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人生观,世界观,是生活。”

     这其中所说的,并不是西医不好,而是中医学的独特之处。正是这样一门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才提出构建了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这其中无一不是中医的“道”,也是中国人的“道”。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载:“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内经》所提出的养生纲领,其实细细体味,也无不透露出了上古圣人的处事之学,而这又与文中作者母亲作为中医人的那份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淡泊的心境相合。我不禁想,学习中医学,是否要先成己之思想,再能说救人之性命。

     中医是为中医之道,西医是称西医之器。

     放眼世界,在科学手段不断先进,医用器械功能日益强大的道路进程中,中西医结合似乎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所受到的一项考验与一个真正继承创新的契机。而过去直至现如今都在不断提出“中西医结合”,本意是好的,但往往是用西医的思维来利用中医的方法,故而难以获得成效,或者成效颇低,因此受人诟病,甚至被看做了一种浮夸的手段。

     因此,就我现如今浅薄的知识来看,中医塑造了我们的思维,西医提供了更多的方法,会不会这才是有效的中西医结合,也是“形而上者”与“形而下者”的正确联系方式。中西医结合虽是一条艰难严峻的路,但却也是一条充满意义的开创,我们愿意且必须为此而奋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