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悦读中医校园之星初赛获奖作品展示099
2014/9/23 悦读中医

     读《问中医几度秋凉》有感

     --闲开庭前花开花落,豁达面对中西医之争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 医技学院 2012级营养学专业 吉莹

     《问中医几度秋凉》是艾宁作为一个中医世家“叛逆者”的有趣视角为我们解读她眼中的中医世界。作者从小游走于中西医之间的神奇经历,体验过纯正中医并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她以客观、中立的角度阐述了很多。作为中医人面对现在的“中医黑”我们总是义愤填膺,想尽办法说服、驳倒对方,但是艾宁的包容、淡定却在细水涓流之间让很多人静下心来感受到了中医之美,同样沉醉了我。

     艾宁的母亲是名地道中医,而她的父亲则是名坚定科学的物理老师,一辈子两人就围绕着中西医展开争执。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从利玛窦将西方医学带入中国开始,绵延了数百年的中西医之争。尤其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医对脏腑的定义被西方解剖学打破,随着政府开始设立国医馆、医学学校、医院、卫生部门,渐渐中医在中国一家独大的地位不再,中医人开始集结思考究竟中医出路在何方?

     许许多多的人认为中医应科学化,学习西医有逻辑性、条理性的学科设立模式、教学管理模式,效仿西医以达到科学;有人认为应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结合来提高疗效。但是每每总没有尽如人意的结果。中医讲求整体观,要天人合一,从宏观角度看待生命;而西医则是从微观细节着手,不同的思维模式怎能够去比较、结合,非要得到个结果呢?就看近百年无数人在尝试中西医结合,出现了多种药物被鉴定肾毒性临床禁用,那为什么古人可用此方救人?在我看来,中西医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硬要两者结合只会不伦不类、适得其反,我们需要发现各自特性,发挥各自长处。中西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全人类的健康而努力,那站在这个层面上中西医更是可以结合的,但是我所坚持的是衷中参西的结合原则。

     首先,中西医各自在其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种国度条件下形成。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医深深扎根上千年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哲学思维不可否认是最适合中国人的。在西学东渐之后,中国开始仿西方建立非常多的西医院,而由于中国崇尚全然的“唯物主义”,所以西方医学的科学性令人们疯狂迷信。但是,每每在医院看见架着呼吸机、气管切开,挂着各种盐水,大大小小的手术上了无数台在痛苦呻吟着的老者我就说不出的痛心。“西方接受科学,也接受上帝,这使他们避免了‘死到临头就发狂'。但在中国,科学的唯物主义彻底到信上帝是傻瓜的同义词。人们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认为什么都是不真实的,于是,走向极端自私,走到了唯物的反面。人的设计似乎不太适合直面科学,在人和科学之间如果没有上帝参与,也需要一种文化呵护人类软着陆,就这么直接地把人类摔给死亡不行。”所以我们需要中医,需要中医背后的哲学文化,以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以淡泊的心境,那么无论是面对死亡或者是其他任何前所未见的巨变都不会使我们走入“发狂”似得绝境。

     其次,由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于10月公布《大学令》确立了医学教育的学制及课程,自此之后中医传统的师承、私塾制教育基本被颠覆。本是出于希望效法西医教育模式获得更好地效率、造福更多的人,却出现诸多问题。比如书本理论与实践的冲突,火神派在临床使用附子的用量是书本规定计量的数百倍,但是没有出现预料的副作用却神奇治愈疾病。这使得今日一切以书本为纲的中医无法做出判断,大家怯于尝试或者说法律不容许这样的尝试。可中医的精髓便是在临证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知识,在先破后立之中发展中医。所以单纯的照搬、模仿是否太过局限,中医的师承教育方式是否也有可取之处呢?如何权衡如何取舍,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又一命题!

     最后,我想说说自己对于中西医结合的一点想法。我觉得面对如此多的变革与挑战,我们应该以豁达从容的姿态来面对。当面对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质疑声我们不应该盲目地为了迎合而乱了阵脚失去中医自己的特色。中西医应该结合,但是不是盲目地中医西医化,而是各取所长来帮助人类求得健康。比如中医在许多现代慢性疾病治疗上颇有优势,那么就该发挥所长;西医在急诊、器质性病变上得天独厚那就该继续发扬;而如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医学领域预防医学不谋而合就应该一起造福人类。另外,对于中医药人才的传承教育问题上,我觉得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西医学、量化数字学好中医理论知识都没有错。但中医它不单单是一门学术,是“术”与“道”的结合,这个道不仅包含了数千年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也有包含一颗恻隐之心。如何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引导中医人拥有这颗“道心”也是亟待我们思考的。

     其实,伴随着现在澳洲中医药立法、日本汉方医学飞速发展、美国针灸推拿在临床上的高利用率等等无不证明着中医的世界化。我相信影响是相互的,西医的中国化带给了中医变革与挑战,中医也一样以自己的能力与魅力改变着西方医学世界。

     艾宁的一本《问中医几度秋凉》在宁静恬淡的文字之间揭示了中医许多说不出的好,过去如果有人在我面前质疑中医时我总是情绪激动却又不知如何是好,未来我会直接推荐他们一本《问中医几度秋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间会洗去浮世的喧嚣,静下心来你也一定会感受到千年以来岐黄文化的宽厚无穷!

     本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收集整理,更多精彩内容可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中获取。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