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对联,你一定没有见过!
2015/2/18 悦读中医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

     小编导读

     今天就是除夕了,家家户户大团圆,浓郁的节日氛围有木有?话说除夕团圆夜,您家里一定也贴了对联、窗花吧!对一般的春节对联,您肯定是烂熟于心,不过您可听说过用中药名来对对联的?小编看完这些绝美的对联,自叹心醉啊!

     对联,又称楹联、联语、联文,简为联,俗名对子。它是中国特有的在阴阳二元对立统一哲学思维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汉字语言应用形式,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对联的基本特点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这一特点是建立在汉字独特的文化特征之上的:汉字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无论是单音节词还是多音节词,都很容易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字;无论是外在的形式还是内在的音韵节律,都可以达到完美的和谐与统一。

     古人曾谓:“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充分体现了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时至今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依然会保留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而将多姿多彩的中药元素与对联相结合,便产生了“药联”这一美妙而独特的文化产物,具体可分为“药名联”与“药铺联”两大类。

     首先来看看药名联。

     明朝对联大师解缙,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与杨慎、徐渭二人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他一生不知作过多少妙联,比如我们熟悉的“千年老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作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等绝妙对联,都出自解缙的手笔。其中,还有一副以药用植物的名称写成的药名联,同样是精妙绝伦,令人赞叹不已!

     上联乃是:“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则为:“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仔细揣摩,只觉世间也许不能再得这样一副精当奇巧的对子了!缘何精当奇巧?奇在音而巧在意!上联中的“蒲”、“桃”两种药用植物名的读音,连起来恰好与第三种药用植物名“葡萄”的读音相同,且“蒲”(指“香蒲”,中药“蒲黄”为其干燥花粉)属多年生沼生草本植物,“桃”和“葡萄”则均属木本植物,其中桃属乔木而葡萄属木质藤本,故顺序上“草本”在前而“木本”在后,以对照并相呼应。同样的道理,下联堪称“工对”,叶对花,草木对春秋,甚是工整而富有韵味。更重要的是,下联也遵循了上联中音奇而意巧的原则:“梅”和“桂”也是两种植物药名,连起来读又恰好与第三种植物药名“玫瑰”同音。梅花于冬末春初开放,桂花和玫瑰花则于夏秋时节开放,故而在顺序上也是春秋相承,照应联中的“春香秋香”,真可谓精妙无双,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药用植物名入联,通过“镶嵌体”这一文学体式将药名直接嵌入对联,借中药名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达到一语双关、言此意彼且颇具趣味之功效者,更是不在少数。

     有这样一个嵌药名对联小故事:传说从前有位老中医,开了一家药店,由于年事已高,经营起来有些费力,他自己又无儿无女,便想找一位合作的搭档。老中医颇通文墨,于是想了个法子,将一自拟的暗含九味中药药名的上联贴在门口,请人对下联,若有人能对出下联,就请此人与自己共同经营药店。这上联乃是: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联中镶嵌的九味药名分别是:白头翁、大戟、海马、木贼、草豆蔻(草寇)、百合、旋覆花(旋复)、大黄(将军)和甘草(国老),同时老中医也借此联有意标榜了自己一番。可是一连几日,都没有人能对出下联。到了第四天,有位中年妇人路过此地,她看着上联思忖了一会儿,便气定神闲地提笔写出了下联:

     “红娘子,插金钗,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店主一看,暗自叫绝,原来下联不仅对得工整有内涵,当中也正好嵌着九味中药名!分别为:红娘子、石斛(金钗花、金钗石斛)、金银花(银花)、牡丹皮(牡丹)、芍药、五倍子(五倍)、肉苁蓉(从容)、云母和天仙子(天仙)。

     于是老中医赶忙请妇人进屋,当即决定要与她共商这药店日后的生意大事!我们细看之下,不得不赞叹这妇人对出的下联的确是巧妙之极——老中医自诩是白头翁,这妇人便对以红娘子自居,虽已是中年却颇为自信!老中医在上联中借中药之名夸耀自己神武有力,“不愧将军国老”;中年妇人便对以下联中不卑不亢的回应,称自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宛若云母天仙”。二人都是使用了九个中药名,只在当中加上个别动词、连词和副词以及必要的停顿,便使之酣畅地连接成句;均通过比喻、拟人、双关、转借等修辞手法,便赋予动、植、矿物中药以生机和活力、思想与情感,真是精辟之至,美不胜收!

     后来,老中医的中药店打算扩大规模,再添两名杂工,他提出同样的要求,须能对出含有药名的好对子,方可录用。中年妇人于是向店主推荐了自己的一对儿女,店主人怕妇人偏私,便尾随其后看她如何选才。妇人回到家,立即吩咐自己的儿女一个出上联,一个对下联。儿子见母亲归来,十分欣喜,触景生情脱口道:“一阵乳香知母至”,镶嵌的中药名乃是“乳香”和“知母”;女儿抬头见窗上糊的纸已陈破,随口应道:“半窗故纸防风来”,对应的中药名分别为“补骨脂(破故纸)”和“防风”。妇人听罢刚想说什么,店主人已微笑着击掌走了进来,伸出大拇指夸赞道:“好聪明的两个孩子,就这样定了!”。

     古人行医济世,往往拥有自家的药铺,更有儒雅医者喜爱在药铺的门楹之上书写对联,联的内容和意境常常是赞美或表述行医人的医德、医术以及药铺的历史渊源等,这便是“药铺联”。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井的繁荣景象。在汴河两岸鳞次栉比的房屋建筑群中,有一处名叫“赵太丞家”的药铺,药铺的门口即悬着这样一副楹联:“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这副联平实如话,明白晓畅,既是店主人的心声,同时也让我们读者的心为之触动:这样一种情怀,大约就是唐代药王孙思邈所倡导的“大医精诚”了罢!据传,这家药铺开张之时,店主的一位老友前去祝贺,送上一副联曰:“妙手神医,灵丹仙药”,横批:“兴隆药店”,店主老医看了之后摇摇头,并没有采纳此联,而是自己亲笔书写了“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十四个大字,作为自己毕生行医的追求。街坊领居、亲朋好友们看了店主老医写的这副对联,顿时都被他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品德所深深感动:“如果世间百姓都不生病,健康长寿,哪怕我的药都生了尘土,卖不出去,又有什么关系呢!”。

     药联美,美在药名联的字句和文采,更美在药铺联的仁德与精诚!中药里饱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汉字中同样隐藏着仁慈而柔软的情愫。将中药之“名”与“魂”融入汉字构成的对联,不仅需要儒医们的自娱自乐和自赏,更需要每一位内心柔软的中国人自己去品味和感悟。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杨柏灿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媒体编辑:王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