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学堂|刘保和:谈天麻钩藤饮证如何抓主症?
2015/5/25 悦读中医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本刊

     主持人说

     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王氏熄风和阳法所选用的羚羊、丹皮、甘菊、钩钩、决明、白蒺藜等品,只适用于“肝风初起,头目昏眩”的症状。而临床常见疾病远较此证为复杂,应当掌握更多方剂以备应用。

     就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而言,常用方有羚羊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滋生青阳汤、羚羊角汤等。笔者临床体会,疗效最好、适用范围最广、最容易掌握的方剂就是天麻钩藤饮。

     本方首载于《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夜交藤、朱茯神、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川牛膝组成。

     临床只要见到头晕而胀喜凉爽、失眠或睡眠不实、腰膝酸软三大主症,不论任何疾病,用之均有肯定疗效。

     本方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为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清泻风火与潜镇肝阳并用,专治头晕而胀喜凉爽;

     其二为夜交藤、朱茯神,清心安神,专治失眠或睡眠不实;

     其三为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补肝肾、壮腰膝,专治腰膝酸软。

     临床所见轻、中度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大多并见此三大主症,适用本方的机会很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大主症必须缺一不可,否则就应考虑选用其他方剂。有很多病人,常以失眠为主诉就诊,即使并非高血压病,只要具备此三大主症,失眠病亦可迅速治愈,而且只有本方才能取得如此佳效。就此类失眠的治疗而言,本方可谓“存在而且唯一”。

     病案举例

     王某,女,35岁。住石家庄市元北小区。2005年11月15日初诊。

     一年来着急则血压可升至140~150/90~100mmHg,现查血压为160/110mmHg。头晕,晕时必须闭眼,否则即觉房屋在旋转。稍过一会儿可晕止。晕甚时又恶心,如吐出少许食物可舒。常觉头顶有堵闷感。有时耳鸣。平时怕热,喜凉爽,头晕时如凉风吹觉舒适。难入睡,且易醒,再难睡。睡时多乱梦,醒后心烦。有时觉心慌,发则伴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深吸气觉气堵于剑突处而再难下行。腰酸腿软,诉如喝醉酒样,头重脚轻,但手足尤以两足却觉冷甚。夜尿3~4次。月经正常,但经行觉小腹发冷。脉寸浮滑数,关尺细数而尺脉无力,呈上实下虚之象。舌暗红,苔白腻。

     予平肝熄风合和胃化痰法,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

     天麻、钩藤、夜交藤、桑寄生、茯神、黄芩、川牛膝、杜仲、焦山栀、益母草、地龙、陈皮、半夏、竹茹、槐花各10克,生石决(先煎)、夏枯草各3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1月22日。

     上述诸症均已大减。今查血压130/90mmHg,头顶已不觉堵闷了。原不能转头,现能转了,但低头时仍觉晕。手足已转温。仍有吸气时堵闷于剑突部位之感。睡眠已转正常,头重脚轻之感已除。

     上方加苏子、葛根、制首乌各10克。7剂。

     三诊:12月10日。

     今陪同其子来看病,诉上方服后一切症状消失,血压已转正常。今测其血压为125/85mmHg。

     按:本例患者具典型天麻钩藤饮三大主症。此外其多梦、心烦、时有呕恶,吸气难达于剑下,乃痰热阻滞,故合温胆汤法而取效。

     栏目主持:刘观涛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刘保和<西溪书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保和著)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