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名老中医有妙方!(一定要看)
2015/6/8 悦读中医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本刊

     小编导读

     号称“富贵病”的高血压,已然是日常生活中见怪不怪的疾病了,尤其是在现代高压模式生活中,高血压也渐渐向年轻人靠近,面对随时可能爆表的血压值,高血压一族真可谓是不敢生气、不敢发火,生怕什么时候血压就hold不住了。如何有效降压?名老中医来解答!

     在临床中,对脾元亏虚,痰浊郁阻,肝血不足所致之高血压病,王老师用益气养血基本方加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一益气养血基本方

     1组成

     黄芪15克,台党参18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牡蛎24克,龙骨24克。

     2加减

     气血虚弱,脉虚大无力,舌胖质淡者,党参、黄芪量可加至30克;大便溏泄者,加茯苓;腹畏冷者,加干姜;便脓血,后重者,加白头翁;腹胀气者,加大腹皮或木香;食欲不振者,加枳壳、砂仁;食已脘中结滞者,加焦三仙、莱菔子;肢凉畏冷,脉沉者,加附子、桂枝;湿痰内盛者,加二陈汤;头晕麻木者,加僵蚕、钩藤;晕甚,脉有力者,加夏枯草;头晕项强者,加葛根;头项痛者,加蔓荆子或藁本;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远志、石菖蒲;舌苔黄燥,口干者,加黄芩;舌尖红,心烦者,加少量栀子;舌质红者,加生地,舌质紫黯者,加丹参,甚者加桃仁、红花;血压不降,脉沉弦有力者,龙骨、牡可加量,还可再加磁石、代赭石;血脂高者,加草决明、生山楂。

     对重症患者,早期适当配合复方降压片,症状稍缓则逐渐停药。我们发现,许多患者单用降压药效不著,与中药配合服用,降压效果比较理想。

     二讨论与体会

     1脾为源,肝为势

     在王老师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有脾胃病者占有很大比例。中气虚损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其运化功能,必得肝木条达之性加以疏泄,才能避免阴凝板滞,使生化无穷。而肝为刚脏,主升主动,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又必须赖脾生化之血液以濡养,才能遂其条达之情。今脾元亏虚,生化失常,除肝失血养,疏泄无能,而脾运不健,导致中气更虚之外,同时也因肝血虚少,血气不能上荣,而出现头为之倾,目为之眩,神疲身倦,甚则肝风内动。脾元亏虚,脾运失健,气机被阻,水不化津而成痰浊。土气壅滞,肝血不足,肝气亦虚,气郁而旺,痰浊必挟肝热扰于上而眩晕。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或为肝血虚少,血气不能上荣所生,或为痰湿挟肝热上扰而成。两者都与肝有密切关系,而脾元亏虚,又是两者共同的病理基础。因此,本型高血压病的内在因素与外现性表现,当是脾为源而肝为势。

     2重在益气养血

     脾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必致肝失血养;肝血不足,失其条达之性,疏泄无能,必致脾运失常。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因此,本病之治疗,益气养血当为正法。

     人参、黄芪、甘草被东垣称为“甘温三味”,为益气健脾之上品。白术,黄宫绣谓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当归、白芍为养血柔肝之良药。当归、黄芪(当归补血汤)是历经验证的补气生血之有效方药,以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当归为引,则从之而生新血。龙骨、牡蛎似为从权之药,实有重要作用。龙骨能引逆上之火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使,为治痰之神品。两药无论对脾损肝虚,虚阳上越,或痰浊郁阻,挟肝热上扰,都卓有效用。诸药合用,庶能使脾元复、肝血盛,扰上之阳热潜降,诸症自平。

     3随证选药,恰合病情

     随证选药,就是有是证则用是药,证去则药减。因此,应药物从权。

     如中气虚损,浊气不降,气滞腹胀者,方可应用通破之药,一旦气通滞去,即应停用,否则,过用通破反会损伤正气,使脾胃更虚。

     元气亏虚,血运失调,因而出现舌质紫黯或瘀斑者,此为因虚致瘀。治疗中,为了行血化瘀,可从权使用丹参或桃仁、红花等药物,但终应以补气健脾为主,瘀去则减其药。古有久服破血药令人厥的教训。

     因本病病机为脾胃虚损,气血衰微,苦寒药尤当慎重使用,临床之际,必须严格掌握指征,确有湿热者,方可选用黄芩、黄连、知母、黄柏。有时会出现假热现象,应当加以区别。如白厚腻苔表面被有一层淡黄者,似为热象,而其实质为虚,病机为郁,不能作湿热治疗,只加疏气药调理气机,黄苔自去,若再误用苦寒克伐药物,必导致生机的进一步破坏。若阳热上盛,头目晕眩,夏枯草又为必用之品,虽然其性味苦寒,若小其量,又用在大队甘温药中,可降阳热而无损正气。

     综上所述,因脾元亏虚,而致痰浊郁阻,肝血不足类型的高血压病,治用益气养血,是临床中值得重视的法则。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二版)内科专家卷?王国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蔡春江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