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学堂|高建忠漫谈麻黄汤(三)
2015/6/10 悦读中医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本刊

     主持人说

     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读《经方实验录》,见如下一段文字:何公度作《悼恽铁樵先生》文中之一节云:“……越年,二公子三公子相继病伤寒殇。先生痛定思痛,乃苦攻《伤寒论》。……如是者有年,而四公子又病伤寒。发热,无汗而喘。遍请诸医家,其所疏方,仍不外乎历次所用之豆豉、山栀、豆卷、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象贝等味。服药后,热势依然,喘益加剧。先生乃终夜不寝,绕室踌躇。迨天微明,乃毅然曰:此非《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之病而何?乃援笔书: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草五分。持方与夫人曰:‘吾三儿皆死于是,今四儿病,医家又谢不敏。与其坐而待毙,曷若含药而亡!’夫人默然。嗣以计无他出,乃即配药煎服。先生则仍至商务印书馆服务。及归,见病儿喘较平,肌肤有润意,乃更续予药,竟得汗出喘平而愈。四公子既庆更生,先生乃益信伤寒方。……”(录《现代中医月刊》第二卷第九期)

     作者感慨:“恽先生苦攻《伤寒论》有年,及用轻剂麻黄汤,尚且绕室踌躇,足见医学之难。”

     古人说,知难而进,我们只有明白麻黄汤确实不好用,我们才会更加主动地提高临证中对麻黄汤证的把握。

     宋代医家许叔微在《伤寒九十论》中载有一则医案:“乡人邱忠臣,寓毗陵荐福寺,病伤寒。予为诊视。其发热,头疼,烦渴,脉象浮数无力,自尺以下不至。予曰:‘虽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营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与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之。翌日,病者不耐,其家晓夜督发汗药,其言至不逊。予以乡人隐忍之,但以建中调理而已。及六七日,尺脉方应,遂投以麻黄汤,啜第二服,狂言烦躁且闷,须臾稍定,已得汗矣,五日愈。”

     也许,在后学者看来,本案的治疗并非完美,也许可以有更快捷的治法、选方、用药。但这并不影响本案成为后学者心目中的经方经典案例。每读一遍,都会有一次新的感慨和触动。

     从本案中,我们也可以感知到掌握麻黄汤证的不易。

     上文中的第二个问题,起端于金元医家张元素。元代医家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说:“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九味羌活汤。”“羌活汤,不论有汗、无汗,悉宜服之,但有缓急不同矣。”

     之后,明代医家陶华在《伤寒六书》中指出:“盖冬时为正伤寒,天气严凝,风寒猛烈,触冒之者,必宜用辛温散之。其非冬时亦有恶寒头疼之证,皆宜辛凉之剂通表里,和之则愈矣。若以冬时所用桂枝辛温之药通治之,则杀人多矣。曰:辛凉者何?羌活冲和汤是也。兼能代大青龙汤,为至稳。呜呼,一方可代三方,危险之药如坦夷,其神乎?但庸俗辈所未知也。”这里的一方,指羌活冲和汤,也就是九味羌活汤;三方,指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

     清代医家陈修园在《时方妙用·伤寒》中提到治伤寒太阳病用桂枝汤、麻黄汤时,也提到:“此二法,治表中之表也。时法冬月以加味香苏饮代上二方,三时感冒以九味羌活汤代上二方,与仲景法不甚合。然好尚如斯,亦无可奈何耳。”

     可见,后世医家在临证时治疗伤寒太阳病,屡以九味羌活汤类方取代麻黄汤,也屡用羌活、独活或荆芥、防风以取代麻黄、桂枝的发汗解表。

     笔者通过对“易水学派”著作的学习,明白九味羌活汤是由羌活、防风、苍术、甘草这四味药加味而成,即王好古(海藏)的神术汤加羌活。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神术汤加羌活主治风寒湿表实证,二方俱治伤寒太阳病,但主治不同,谈不到相互取代。陈修园在《时方歌括》中说:“王海藏此方,燥烈伤阴,先涸汗源,多致留邪发热,正与仲景法相反。据云用代麻、桂诸汤,平稳可法,其实贻祸匪轻也。须知此方三阳之证无涉,唯太阴之风湿可用。”方歌曰:“术防甘草湿家尝,神术名汤得意方。自说法超麻桂上,可知全未梦南阳。”批评未必中肯,但着眼于“湿家”、“风湿”、“燥烈”等字眼,也可谓知神术汤者。

     栏目主持:刘观涛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高建忠著)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