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学堂|独立解读“李士懋田淑霄平脉辨证学说”的底板(原创3)
2015/7/20 悦读中医

    

     主持人说

     ? 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那么,狭义的平脉辨证,即李士懋田淑霄先生对于脉诊“高权重”的倚仗,这在全国的中医专家中并不多见,是否就是李士懋田淑霄先生的核心学术思想呢?

     我这里要唱个“反调”,虽然这的确是李士懋田淑霄先生特别鲜明的学术特色,但是,并非李士懋田淑霄先生最重要的学术基石。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且看李士懋先生自己的论述:

     “我在反复学习和应用《伤寒论》中,有个明显的感觉,倘若我理解了某一方证的脉象,也就悟透了该方证的病机,运用起来就比较有把握,比较灵活,也能够适当化裁、融会贯通,并推广其应用范围。假如对方证的脉理解不透,用起来也就生涩死板,心中没底。我深感脉诊的重要,经长期摸索,逐渐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

     “仲景把脉学引进辨证论治体系中,就给这一体系注入了灵魂。使这一体系有别于其他各种只罗列一些症状、呆板的、没有灵气的其他辨治体系。所以,对仲景脉学的求索,就是打开仲景神圣殿堂的钥匙,这正是溯本求源登堂入室的钥匙。”

     对脉诊的特别重视和倚重,其实只是李士懋田淑霄先生“溯本求源、登堂入室的钥匙”而已,而“病机”才是中医人“登堂入室”的目的地。

     “脉诊为中心”虽然重要,但对于李士懋田淑霄先生学术思想更本质的“基石”来说,笔者认为,如果把脉诊作为基石,则是浅视于李老学术思想矣!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即便李老的学术体系并不倚重于脉诊,即便李老舍脉诊不用,则李士懋田淑霄先生学术思想的独特光芒,并未有丝毫的黯淡和减低。

     所以,对于什么是李士懋田淑霄学术思想最核心的基石,我们需要独立思考、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李士懋田淑霄学术思想”的诞生背景

     李士懋田淑霄先生为1956年入学的北京中医学院(现名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中医大学生。李老对自己的学术背景曾作过自述:

     “1962年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分到大庆油田总院工作。当时正值大庆油田会战初期,几十万人汇集于北大荒茫茫草原,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尤其小儿发病率很高。医院儿科3个病区,约200张病床,住院患儿多是麻疹、中毒性消化不良、肺炎、流脑、菌痢等,皆属中医温病范畴,病危者常居半数以上,每年仅儿科死亡约500人左右。我在儿科任中医专职会诊大夫8年,几乎所有危重患儿都配合中医治疗,累计诊次数万。重任在肩,苦于学识浅薄,压力很大,只能努力学习,下功夫读了些温病著作。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对温病中的急危重症有过不少教训,也长了些见识。

     未完待续

     栏目主持:刘观涛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 ~ ~

     本文作者为刘观涛,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